《“互聯網+”靈活就業羣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儲蓄仍是主要理財方式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實習記者 廖蒙)1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日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合58同城、58金融等互聯網平台發佈了《“互聯網+”靈活就業羣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報告。報告顯示,互聯網+”靈活就業羣體呈現低學歷、年輕化特徵,這並不能説明靈活就業比穩定就業差,恰恰表明了靈活就業的包容性。相比傳統就業方式,靈活就業平台上既有專業能力極強的高收入者,也有大量學歷不高、技術不高但是勤奮努力的就業困難羣體和脱貧攻堅者。58同城的已有研究也顯示,在縣域範圍內,靈活就業是低學歷羣體的重要收入來源。
調研數據顯示,儘管靈活就業和穩定就業樣本中都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有受到過融資約束的情況,但是靈活就業羣體中受到融資約束的比例更高。52%的穩定就業羣體面臨過需要借貸但是借不到錢的情況;這一比例在靈活就業羣體中高達69%。
進一步分析主要負債構成可以發現,靈活就業人員在房貸、車貸、消費貸以及生產資料貸款方面的壓力都大於穩定就業人員。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日常消費貸款,21%的靈活就業人員表示目前正在使用日常消費貸,而這一比例在穩定就業人羣中只佔11%。這可能是由於靈活就業人員收入不穩定,需要消費貸來平滑日常生活中的財務波動。
理財是實現合理的消費支出、教育期望、完善風險保障、積累財富等家庭目標的重要手段。多數靈活就業人員有日常儲蓄的習慣,佔比達到97%。其中,每月儲蓄1000元以上的達79%,每月存儲3000元以上的達到49%。較高的工作變動頻率、相對保守的消費觀念和對未來生活的危機感可能是他們具備良好儲蓄意識的主要原因。
儘管如此,穩定就業人羣仍展現出比靈活就業人員更強的儲蓄能力,受訪穩定就業者每月儲蓄1000元以上的達89%,每月存儲3000元以上的達到70%。此外,穩定就業人員(84%)理財經驗相對靈活就業人員(78%)來説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