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裏的“大生意”
曹縣漢服、許昌假髮、壽光蔬菜、晉江泳裝……這些日漸響亮的名片背後,是縣域經濟持續擴張、產業集羣快速發展的生動寫照。
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縣域的地位舉足輕重:1800多個縣和縣級市,經濟總量佔全國近40%。其中,不少縣近年來闊步邁入“千億俱樂部”,有的更是“富可敵省”。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千億縣”增至38個,經濟體量約5.7萬億元,佔全國GDP的5.66%左右。
小縣城裏的“大生意”正引來越來越多關注,成為推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
“千億縣”再增5個
“七八月份月季容易生病,朋友們可以用15%的生石灰兑水,或者直接用滅菌液噴灑。”在江蘇省沭陽縣新河鎮的一處花木養殖基地,主播小田正通過手機向網友直播介紹如何養護月季。聊起自己的家鄉,小田一臉自豪:“咱沭陽是花木之鄉,這兩年,不僅我這生意越做越火,而且明顯感受到整個縣的發展也越來越好了。”
地處江蘇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4市結合部的沭陽,在江蘇省內擁有眾多亮眼的光環:江蘇省最大的花木基地、江蘇省第一人口大縣、蘇北地區唯一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縣級城市。去年,沭陽再添新頭銜:蘇北地區第一個“千億縣”。
沭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沭陽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去年GDP首次邁上千億級台階,達到1011.2億元,從曾經排名靠後躍居蘇北縣市第一。同時,沭陽的其他主要經濟指標紛紛進入蘇北第一方陣,如工業税收和工業用電量分別位居蘇北第一、第二。
沭陽的發展是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千億俱樂部”持續擴容。賽迪顧問發佈的“千億縣”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沭陽縣(江蘇)、遷安市(河北)、靖江市(江蘇)、桐鄉市(浙江)、邳州市(江蘇)5個縣域GDP邁過千億元大關。至此,全國“千億縣”增至38個。
“千億縣”都分佈在哪裏?實力有多強?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承恩向本報記者介紹,38個“千億縣”分佈於全國9省,分別為江蘇16個、浙江9個、福建4個、湖南3個、山東2個、貴州1個、河北1個、江西1個、陝西1個。整體來看,城市羣、都市圈成為孕育“千億縣”的沃土,其中長三角區域已成為國內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頭部區。
報告顯示,長三角城市羣包攬了全國大多數“千億縣”,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鎮江、寧波、嘉興、紹興、金華、台州等長三角城市擁有“千億縣”25個,佔全國總數近七成。其中,江蘇的“千億縣”數量佔全國四成以上,連續16年蟬聯全國百強縣市首位的崑山和緊隨其後的江陰,更是以GDP達4000多億元的成績超越寧夏、青海、西藏等省(區)。從2018-2020年“千億縣”新增來源看,除了2020年河北新增1個“千億縣”之外,其他均來自長三角的江蘇和浙江。其中,江蘇2019年、2020年分別新增3個,浙江2019年新增2個、2020年新增1個。
中西部地區也正奮起直追。隨着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近年來,長株潭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等快速發展,各自培育出3個“千億縣”,成為區域經濟強縣的集聚區。
第二產業佔比大
小小縣域,何以創造龐大經濟體量?
“產業好,經濟才好;經濟好,縣域才能發展得好。”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向本報記者分析,發展產業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途徑。中國有千餘個縣域,每個地方的現實條件都不盡相同,結合本地情況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的產業集羣,方能做成“大生意”,取得大發展。
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的晉江有着“中國泳裝產業名城”的稱號,2020年其GDP達到2616億元,泳裝產業總產值超340億元。
“晉江泳裝產業是集紗線、面料、染整、服裝製造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現有上下游企業共500多家。”晉江市泳裝產業協會專職副秘書長施芳芳向本報記者介紹,近年來,晉江泳裝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其工業總產值年增速高於全國紡織行業16個百分點以上。儘管受疫情衝擊,去年晉江泳裝產業總產值仍達到349.85億元,實現了正增長。
山東曹縣,因盛產漢服“出圈”,現有漢服及配套企業2000餘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超600家,原創漢服銷售額佔全國同類市場1/3,形成國內最大的演出服產業集羣;浙江安吉,“中國第一竹鄉”,全縣立竹量、商品竹年產量、竹業年產值、竹製品年出口額、竹業經濟綜合實力5個指標名列中國第一,形成了從竹根到竹葉的系列全產業鏈。河南許昌,被譽為“假髮之都”,數據顯示,中國發製品年出口總額約佔全球80%,許昌位居該行業5大主產區之首,佔據假髮行業的半壁江山……
“縱觀目前國內經濟較發達縣域,打造產業集羣已成為這些縣域實現較快發展的共同經驗之一。”馬承恩説,從產業結構來看,以邁入GDP千億級別的縣市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千億縣”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其中超20個縣市的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
在新晉“千億縣”中,沭陽打造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遷安市以採選業、鋼鐵業、裝備製造業為工業基礎,是區域內的重要製造業基地;靖江市培育壯大木材加工、電機電器及通(專)用設備等產業。專家認為,縣域着力打造製造業產業集羣,可以發揮其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也有助於形成品牌、拓展市場。
加快推動轉型升級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縣城怎樣將已有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如何把握新機遇、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馬承恩認為,一方面,各地應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新技術,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縣域經濟;另一方面,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發展形勢,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動能。“從這幾年‘百強縣’‘千億縣’的發展情況來看,不少地方已經在這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從曾經大棚管護全靠人工,到如今拿着手機遠程操控,“蔬菜之鄉”壽光正在經歷一場種菜模式的大轉變。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信俊仁向本報記者介紹,近年來,壽光加快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提升冬暖式大棚種菜效率,壽光依託數字控温、智能霧化、水肥一體等物聯網管理技術,已建成第7代智慧大棚,菜農只需通過手機就能調節大棚温度、濕度等參數。針對蔬菜種子“卡脖子”問題,壽光陸續出台蔬菜種業發展扶持政策,培育了多家龍頭企業,並建成投用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先後與10多家國家級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關係,自主研發的蔬菜新品種達140個,國產蔬菜種子市場佔有率達70%,成為山東省第一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如今的壽光,超17萬個大棚遍佈全市,智能化裝備普及率達到80%;年產蔬菜450萬噸,總產值約110億元;年育苗量17億株,每年有超過900萬噸蔬菜在此交易。日前,在壽光舉辦的第二十二屆菜博會暨2021種博會上,超40萬人次現場參觀採購,交易及訂單貿易額達83億元。
在已有產業基礎上,不少縣域也進行着新的探索。著名“花炮之鄉”湖南瀏陽,在做大做強煙花爆竹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顯示器件、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貴州仁懷,以當地白酒產業為根基,結合縣域內豐富的紅色資源和酒文化,打造獨特文旅路線,去年GDP躍升至1364億元,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個“千億縣”。
“目前,在‘百強縣’‘千億縣’中,中西部地區縣域佔比仍相對較少,但如能在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未來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馬承恩説,以中原城市羣為例,儘管該區域內暫無“千億縣”,但相關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起步早、產業基礎較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湧現出新鄭、鞏義等經濟強縣(市)。“隨着鄭州都市圈的建設以及縣域經濟持續做大做強,未來有可能培育出更多‘百強縣’‘千億縣’。”
(數據截至2020年底。來源: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