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布力“金句”背後的企業家:人人思變

亞布力“金句”背後的企業家:人人思變

泰伯網 老白 | 文

6月8日到10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一屆年會在黑龍江舉行。

從創立至今亞布力論壇已有21個年頭。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論壇理事單位累計在黑龍江投資已達700多億元。

本屆年會,選出72個簽約項目在論壇上現場簽約,簽約額共計1034.99億元。其中亞布力論壇企業簽約項目有13個,簽約額277.47億元。

外界多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説法。然而藉助亞布力論壇,黑龍江卻在不斷吸納外部投資。

除了吸納投資,亞布力論壇還為中國企業家創造了一個暢所欲言的空間,每屆“金句”頻出。

本屆年會主題是“大變局下開新篇”。

在此主題下,大會邀請了泡泡瑪特、元氣森林、飛書、釋多卡、紙貴科技等很多新鋭企業家。

泡泡瑪特是近兩年的大網紅,成立於2010年,2020年上市,是國內第一家“潮玩”概念的上市公司。

站在亞布力論壇上,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講述了他對市場的認識。

他表示,由於消費者時間的碎片化導致注意力分散,新一代消費者與老一代相比非常不同,消費者“其實變成了一個一個小的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社交貨幣,有的部落是通過球鞋,有些是通過潮玩,當然也有些是通過茅台。在不同的部落裏,大家有自己的社交貨幣去滿足需求,包括社交需求、炫耀需求、滿足需求、收集需求……”

時間被撕裂以後,就開始產生更加多元的價值觀,而“非常分散和多元化的東西”則帶來整個消費上的變化。

他分析,未來市場“可能每一個小的品類,都可以誕生出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每一個小的品類都能夠有自己非常強的用户喜愛程度。”

也就是説,消費者會不斷分化,而小眾也並不意味着只是小生意。

此外王寧還指出另一個消費趨勢,消費正從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向品味消費、品格消費轉變。

“為什麼這麼多人天天曬網紅這個、網紅那個,(因為)大家都開始增加認可美的價值和設計的力量。為什麼大家去追求國產、追求環保,一定程度上是品格類的消費。”

這一趨勢下,消費觀念也逐漸從重性價比的極致理性,向重審美、重歸屬感的感性消費轉變。

而對於國內市場,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則用概括:中國消費落後情況和芯片一樣。

他批判大行其道的“互聯網模式”,傳統企業照抄會失去靈魂。

他提倡“互聯網精神”,“平台經濟已經過剩,中國需要的是好產品,好的服務。所以需要做一些新東西、做一些好東西。其實中國不缺消費能力,缺的是好產品。”

同時,互聯網精神還在於對人才的極度尊重,拿出股份把所有人才當作夥伴發展。

在亞布力論壇上大談變化的不只新鋭企業,傳統企業家也感觸至深。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回憶,2011年新希望銷售額超過800億,當時覺得一兩年內就能突破千億大關,但直到2018年才完成目標。

“那些年我們一直在思考,依舊是這些人,依舊做這些事,依舊一樣努力,為什麼增長不行了?”劉永好説,覆盤的結論是“世界變了。”

2020 年,新希望對企業文化進行了全盤梳理、更新。在合夥人制度的實施下,目前,新希望有100多家合夥企業,約500位合夥人。

過去,劉永好被稱為“鵪鶉大王”“飼料大王”。他説,“我這十年做得最對、最難的事情就是從‘大王’的寶座上走下來,去成就千千萬萬的奮鬥者。”

變化不僅來自市場環境,更來自於人羣。

針對近期“躺平”“內卷”等話題,劉永好認為,新一代年輕人在中國科技進步、國力提升下成長起來,他們有很多獨特的能力和視角,少有傳統的條條框框約束,對新技術、新市場、新社會、新消費的認識更深刻,“所以要相信年輕人,不能説他們比以前吃的苦少一些,就怪他們。”

TCL董事長李東生與劉永好的觀念一致,“我們不能拿我們的價值觀去要求年輕人,他們有很多的優勢是上一代人不具備的。”

李東生對變化的分析集中在外部環境,尤其是“逆全球化”形勢。

他認為,受中美貿易戰、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逆全球化潮聲陣陣,但它改變不了“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國企業要敢於“走出去”,也必須要“走出去”。

相應的,今年1-4月TCL海外業務的銷售增長超過30%。

與會企業家都在談變化,探索應變之道,尋找市場機會。可也有企業家因對變化的預測,遭到股市反噬。

8日,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人口)出生率有可能會有“斷崖式的下跌”,年輕父母擔憂疫苗對胎兒的影響,有可能6個月之內不會再去懷孕。因此,明後年會對飛鶴和行業形成非常大的挑戰。

此言一出,9日港股乳業股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中國飛鶴跌6.6%,原生態牧業跌超6%,現代牧業、澳優跌超3%,雅士利國際跌超2%,中國聖牧跌超1%,僅蒙牛漲幅近5%。

不得已,當日飛鶴公告稱,擬動用不超過2億美元資金用於購回公司不超過10%的股份,以提振市場信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9 字。

轉載請註明: 亞布力“金句”背後的企業家:人人思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