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資管巨頭施羅德解疑答惑:市場走勢為何與經濟背道而馳?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全球經濟正步入百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但4月市場卻驚現最佳月度表現,5月仍保持繼續上漲。股市為何與經濟背道而馳?資產管理規模近3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機構施羅德投資(Schroders)近日發表報告,對其中的熱議問題作出瞭解答。

施羅德研究與分析團隊的策略師肖恩·馬科維茲(Sean Markowicz)表示,“從歷史上看,所有公司和國家的股票回報率與經濟增長几乎沒有任何關聯。”

肖恩指出,一家公司的股價是其未來盈利的反映。如果有消息可能影響一家公司的盈利,那麼在該消息最終被計入財務報表之前,股價應該有變動。“這就是近期所發生的的事情。”

“大多數壞消息在我們進入4月份之前就已經在市場上反映出來了,因為投資者甚至在經濟衰退尚未發生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他補充説:“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也抓住了復甦的時機。在官方經濟數據發佈之前,市場就已經採取了行動。這就是我們看到股價反彈的原因。”

肖恩認為,全球各國政府和央行推出的鉅額刺激計劃是市場反彈的關鍵催化劑,“但這也使得市場和經濟的脱節更為嚴重。”

“但必須承認,這些空前措施對市場的支持是巨大的,它們幫助企業在過渡時期避免了一場信貸危機,也避免了我們在2008年經歷的那種危機。”他補充説。

行為金融專家Stuart Podmore表示,投資者都太自以為是,認為自己能夠“吃一塹長一智”。

“全球金融危機在投資者的記憶中尤為深刻。他們都記得在2009年3月市場暴跌時逆向買入有多麼重要,儘管那相當痛苦。”他解釋説。

肖恩表示:“企業利潤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取決於它們的增長速度是快還是慢,而不是工資或税收等其他組成部分。這與出口佔GDP比例較高的行業和國家有關。這意味着利潤是由全球需求而不是國內需求驅動的。”

“例如,美國企業30%的收入來自出口,但出口僅佔GDP的12%。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國際收入可以成為增長的巨大動力。但在大流行期間,它不太可能緩解國內問題,因為大多數國家幾乎都已關閉了經濟。然而,如果一個依賴國內收入的經濟體相對較快地恢復元氣,那麼我們可能會看到那些不那麼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出現反彈。”他補充説。

肖恩指出,市場上的行業差異是巨大的。而市場表現是由其權重股價值來衡量的,一家公司的市值越高,其指數權重就越大,其股價變動對整體指數的影響越大。

“例如,美國的大型科技股(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和Netflix)的表現遠超大盤。它們佔標普500指數的20%,但它們在2019年的總收入僅佔美國GDP的4%。因此,儘管它們憑藉自身的權重提振了市場,但對經濟的影響明顯更小。

根據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宣傳辦公室(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Advocacy)的數據,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受創最嚴重的是小企業,它們佔到了美國GDP的44%。“但他們的很多問題不會被股市反映出來,因為要麼這些公司沒有上市,要麼它們的權重更小。”肖恩補充説。

Podmore指出,在歷史上的主要股市大跌中出現了三次失敗的反彈,因此市場可能還會再次下跌。

“在我們安全度過病毒二次爆發或突變的威脅之前,大盤都有回調的風險。”他補充説,“如果你回到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在銀行倒閉和失業率見頂之前,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六個月內就上漲了100%,然後才再次修正。”

施羅德指出,市場雖然存在大量流動性,但也未必足以確保企業營運無阻或促進消費。企業營收在可見的將來仍很可能會持續受壓,而且所有行業都不能倖免,預期有不少企業將無力償還債務,大規模違約及破產的風險也將因此增加。

此外,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公佈盈利預測的企業並不多。若實際情況弱於預期的話,市場有可能會出現新一輪的調整。

施羅德強調稱,“雖然市場指數已收復了部份失地,但不是所有行業都與指數同步。由於不同企業對封鎖措施的經濟敏感度存在差異,市場上明顯的盈虧正逐步浮現。在下一個市場階段,這種兩極化的趨勢很可能會持續。投資者需要嚴陣以待。”

最後,施羅德提醒投資者,切勿落入兩大陷阱:過度自信和固執己見。“投資者應找尋與自己不同的證據,不要自己為是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