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信基金撤離西鳳背後:中小酒企壓力很大 業外資本面臨很大風險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在資本市場熱炒白酒股的同時,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鳳)的第二大股東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基金)卻悄然撤離。中信基金入股西鳳長達十年,等來的卻是西鳳四次衝擊上市無果。實際上,中國商報記者發現,近幾年多家業外資本因“不勝酒力”而主動撤離白酒行業。

  近日西鳳公佈的股東名單顯示,該公司持股15%的第二大股東已經變更,由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綿陽基金)變為陝西地電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地電)。據悉,綿陽基金由中信基金執行,並已佈局西鳳十年之久。

  對此,西鳳內部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信基金撤離的原因是綿陽基金到期,綿陽基金與陝西地電雙方以市場方式自主交易。西鳳目前以強管理、補短板、拓市場為主,未來會擇機進入資本市場。

  在分析人士看來,此次中信基金的撤離跟西鳳上市無果有關。

  2010年,西鳳首次預備上市,卻在2012年被曝“財務造假”而作罷;2016年3月,西鳳二次遞交招股書,卻陷入了“財務高管挪用銀行匯票”的風波;2017年5月,西鳳第三次遞交招股書,而原高管受賄事件又東窗事發;2018年4月,西鳳更新招股書,卻被曝出“塑化劑”醜聞。

  白酒行業專家劉曉威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信基金退出西鳳是不看好西鳳的上市以及後期的資本運作。他認為,西鳳謀求上市十年無果,讓中信基金大失所望。而目前,西鳳的產品結構、品牌形象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問題,西鳳缺乏品牌運營能力,未來上市仍舊希望渺茫。

  博蓋&容納諮詢創始合夥人高劍鋒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西鳳打造的鳳香型白酒市場認知度不夠,西鳳全國化擴張難度很大。加之目前郎酒、國台酒業等酒企都在上市路上“躍躍欲試”,與之相比,西鳳幾乎沒有優勢。

  實際上,業外資本投資白酒行業曾形成一股風潮,“資本愛喝酒”的報道頻見報端。早在1999年,中醫藥巨頭天士力就曾在貴州茅台鎮收購了一家老字號酒廠,國台酒業由此應運而生。此後,娃哈哈、維維股份、聯想集團、海航等巨頭都向白酒行業拋出“橄欖枝”,海航還高調宣佈要推動懷酒資本市場上市。

  然而,近幾年不少業外資本卻選擇撤離白酒市場。據悉,2017年11月,聯想集團控股的豐聯酒業作價14億元賣身衡水老白乾;2018年6月,維維股份將收購六年之久的貴州醇酒業作價2.75億元轉讓給控股股東維維集團;2018年12月,海航集團將懷酒打包出售,上市夢終究成空。

  此後,“業外資本不勝酒力”“折戟白酒市場”等報道頻見報端。那麼,業外資本在白酒行業頻頻“失手”是因其收購標的失策還是起初就是抱着玩票心態?

  對此,劉曉威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很多業外資本進入白酒行業並不是抱着“玩票”的心態,而是看重白酒行業的市場容量和利潤空間,想幹一番事業。不過,他們往往用運營其他行業的經驗來運營白酒,而沒有深刻了解白酒行業獨有的運營方式和思路,自然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例如,聯想集團曾根據電腦銷售的經驗提出白酒的“零庫存”,這對於靠大量基酒(即半成品酒或原漿酒)支撐的白酒行業而言很難實現。

  此外,業外資本“進出”白酒行業和行業週期性業有很大關係。高劍鋒認為,無論是中信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還是實業資本進入白酒行業,都是看重行業穩定的消費需求和較高的利潤率。而如今,白酒行業進入了週期性分化階段,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很多中小酒企的壓力很大,業外資本未來將面臨很大風險,所以選擇撤離。

  對此,劉曉威表示認同。他坦言,在白酒行業黃金期進入的業外資本相對獲利豐厚,而自2012年白酒行業動盪調整以來進入的業外資本則多以失敗告終,畢竟面對白酒行業的殘酷洗牌,業外資本很難專心研究行業運作邏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