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大北農集團創業二十九年之際,迎來鳳凰國際創新園開業。大北農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邵根夥表示,該園是農業企業研發園,是農業科技企業創新園。大北農鳳凰國際創新園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硅谷”,推動着大北農集團為實現中國農業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勢在必行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35年,我國糧食需求量將達到8.96億噸。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進口量持續增加,2021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6億噸,相當於我國糧食產量的24%。解決國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於科技。
自1993年創立之日起,大北農集團積極踐行科技強國興農理念。歷經近30年的發展,大北農從“兩個人、兩間房、兩萬元”發展成為一家涵蓋種業、食品、飼料、動保、農業互聯網等大農業全產業鏈的高科技國際集團公司。
大北農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以及產學研合作等途徑,建立了5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形成國際一流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此外,大北農還聘請多名院士專家組建科技戰略院士團指導技術創新合作網絡建設。此外,大北農經科技部批准設立了具備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資格的大北農科技獎,目的是通過科技獎勵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從“1到100”的技術創新,從“100到千萬到億”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截止目前,大北農科技獎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
種子是農業“芯片”
種業是中國農業領域的命根子,也是科技領域的定海神針。一粒小小的種子,關係着國人的飯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當今世界種業,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徵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
作為種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大北農29年來始終致力於以科技創新助力種業振興,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北農種業歷經20餘年的發展與積澱,逐步建立了以生物育種為核心,從前沿技術研究、技術集成轉化到成果示範推廣的快速、高效、工程化創新體系,在生物育種與常規育種領域已取得可喜成績,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2021年底,育種研發累計投入18.2億元,其中生物技術投入近10億元,常規育種投入8.2億元(約佔營業收入的13%)。大北農種業擁有育種科研人員310餘人,其中具有博士與碩士學歷人員佔總研發人員的45%。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玉米育種專家10名、水稻育種專家5名。在全國佈局研發基地、育種基地、測試基地4000多畝,商業化制種基地20餘萬畝。截至2022年12月,獲得植物新品種權326項,選育國審品種177個。大北農種業參與研發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大北農秉持創業公司理念,通過實施股權激勵機制,員工與公司形成財富共同體,充分調動員工創業積極性,最大程度集聚智慧與力量。
同時,大北農也在加速種業領域的資源整合。
4月22日,大北農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創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種科技)收購雲南大天種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強化公司作物種子產業競爭力;7月19日,創種科技以1.52億元的價格,收購廣東鮮美種苗股份有限公司50.99%的股權,佈局高端絲苗米和大蔬菜種子。
據大北農2022年半年報中披露,公司已獲得12個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和3個轉基因耐除草劑大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在生物技術專利上,公司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和大豆產品,已通過ETS和ISO9000雙重認證,累計獲得國內發明專利99件,國際發明專利37件。
2022年上半年,種子業務收入佔大北農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35%,種子銷售數量為867.13萬公斤,同比增長16.8%;銷售收入為1.81億元,同比增長3.0%。
多措並舉精準發力,積極承擔行業使命
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大北農研發費用投入從5.04億元,上升至6.13億元,研發費用率穩定維持在2.20%左右,高強度研發投入保證了公司產品的高市場競爭力。
邵根夥表示,鳳凰國際創新園投資價值80億元,佔地近100畝,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可容納研發人員6000人。“這裏將成為世界農業科技創新高地、世界生命科技創新策源地,必將加快大北農邁向全球第一農業科技企業的步伐。”邵根夥説。
大北農始終堅信農業是最富潛力、值得奮鬥的行業。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種源安全被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國家對種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空前。未來,大北農將全面融入國家戰略,積極承擔行業使命,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種子為突破口,持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將“藏糧於技”戰略落到實處,不斷滿足我國糧食安全最新需求,在實現種業全面振興的大潮中貢獻更多智慧、展現更大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