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輿論是無冕之王。細數近年因為輿論而坍塌的企業、個人不在少數。而曾經光鮮的民族品牌聯想,也因為近幾年時間內,屢次身卷輿論戰場,而有搖搖欲墜的坍塌之勢。
實際上,早在2018年,一個“5G標準投票事件”,就把聯想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彼時,互聯網上關於這樣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眾説紛紜,甚至有網友痛罵聯想丟掉民族大義,投靠美帝主義。
儘管也有媒體人認為,這樣的説法有造謠嫌疑,更有斷章取義的意味。但是自那以後,外界對於聯想的質疑,就不絕於耳。去年11月,因為知名社會評論家司馬南連發7條視頻,揭露聯想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大幅減持聯想股票、金額高達數億等諸多“內幕”,而讓聯想再一次陷入輿論的漩渦。
甚至因為楊元慶連續多日減持、套現超過3億元的事件,更是引發外界的諸多猜測,更多的聲音集中在,聯想集團是否真的到了瀕臨暴雷之時、臨近窮途末路之地?
楊元慶大幅減持,司馬南劍之所指
近日,網絡上對聯想的爭議之聲很大,起因是根據聯想集團公告,楊元慶在1月4日-7日連續4天賣出聯想股票,累計賣出4174.93萬股。按照套現期間聯想的股價,如以9.00港元/股計算,楊元慶累計套現3.7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05億元)。據瞭解,套現後楊元慶仍持有11.55億股股票,約佔聯想集團的9.59%。
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掌門人,楊元慶的接連減持,顯然不會逃過大眾的眼睛。因此,此前幾番爆料的司馬南也第一個站出來,對這背後釋放的信號予以深度解讀,言語中大有提醒廣大投資者,謹防聯想成為“恆大”第二的意味。
據瞭解,此前司馬南怒懟聯想,綜合起來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出人意料的是,其有理有據的質疑,獲得了網友“一邊倒”的支持,而且並沒有得到聯想的正面回應。司馬南通過公開展示的數據,對聯想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雖然被一些聯想支持者稱之為是“炒剩飯”、毫無新意。但是仔細推敲,卻不無道理。
據瞭解,其質疑之一是,聯想改制過程中,涉嫌國資流失、無形資產過高。而且,如今的聯想已經資不抵債。而司馬南的佐證依據是,聯想在拖欠供應商上千億的貨款同時,卻不像恆大有地產、地塊等實業資產抵債。
據瞭解,聯想最開始是中科院100%持股的國有企業,現在佔股還沒有楊元慶一個人的股份多。利用各種資本手段,把聯想的股份、分紅、利潤流入到其他股東囊中。
而且,據聯想招股説明書申報稿顯示,其流動負債為1798.67億元,四捨五入1800億元,據瞭解,其負債率高達90%,主要是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所致。因此,外界最大的質疑之聲在於,聯想除了它正在打折扣的品牌商譽價值,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殼。
司馬南的質疑之二是,聯想的高管與核心技術人員中,外國人佔比超過一半,因此極有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隱患。與此同時,聯想過去一直以民族科技企業自居,但是其核心技術卻虛無縹緲,這通過其公佈的財報中,技術研發層面的投入就可以窺見一斑。
根據數據顯示,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2020年研發投入佔比為9%,而對比聯想2019財年、2020財年和2021財年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8%、2.63%和2.39%,這樣的研發費投入甚至不及科創板的平均水平,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何聯想最終無緣科創板了。
司馬南更加尖鋭的觀點是,聯想除了負債累累外,還給高管發天價薪酬。例如,根據聯想招股書內容顯示,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為職工薪酬費用,而三個財年的研發費用佔比分別為65.93%、62.47%和60.65%,這樣計算下來也就是説,三個財年職工薪酬佔比達到了63.45%、59.84%和58.26%。一家公司光發薪酬支出就超過一半,其科技含量有多高,也可見一斑了。
另外,司馬南直指聯想並非高科技企業,其創始人團隊也並非什麼企業家。而是藉助金融、資本等投機“吸血”的資本家。其理由也令人難以反駁,那就是聯想手握“六張小貸牌照”,玩“斷頭貸”、“暴力催收”等。對此司馬南甚至在自媒體上用“資本的貪婪”來形容聯想集團。
鑑於司馬南爆料引發全網熱議後,聯想卻遲遲未作官方回應。廣大網友也都力挺司馬南,認為司馬南劍之所指,並非空穴來風。不過,業內對於早年聯想耗費巨資控股翼龍貸,確實頗有微詞。僅僅其年報中對翼龍貸等P2P平台的真實經營情況隻字不提,就足以令人生疑。
顯而易見,國內P2P平台暴雷時有發生,聯想控股這類平台的風險也不言而喻。因此,當也有網友表示司馬南為了個人流量而譁眾取寵之時,也有人提醒聯想的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事情的真相。毫無疑問,在巨大的負債之下,缺少實際資產的聯想確實像是沒有根基的大廈,在輿論的漩渦中搖搖欲墜。
衝擊科創板折戟,真相浮出水面
9月30日,聯想集團在籌劃9個月之後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招股説明書,但僅僅過了一個國慶假期,10月8日,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就發佈了一則公告,稱“聯想集團和其保薦人分別提交了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的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的上市審核。”
至此,聯想在科創板“一日遊”之後,也創下了終止上市的最快記錄。很顯然,聯想主動打退堂鼓,或許是出於輿論壓力。要知道,此前一度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聯想,一直是進退兩難。一面是鉅額負債,資金壓力緊張。另一面卻是無論輿論還是市場規則都讓聯想的內地上市之夢幻滅。
據業內人士預計,如果此次聯想順利上市,也將會獲得高達100億的募資金額,還可以短期解決聯想的燃眉之急。
不過,聯想科創板上市半路折戟後,楊元慶也曾對外澄清,宣稱其主動申請取消是因為財務信息已經過期,以及對目前市場情況的綜合考慮下做出的決定,其甚至表示,每年上百億的研發投入,絕對符合科創板的上市要求。
儘管研發投入的資金絕對值不低,但是聯想真的符合國內科創板的上市標準嗎?證監會在去年12月9日發佈消息表示,對聯想申請上市的相關保薦人進行了監督談話,此次談話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在保薦聯想上市時,並沒有按照國內明確規定,對聯想的科創屬性進行準確、公平的評估。
據瞭解,按照國內修訂後的企業科創屬性標準,其中包含了4項基本要求,其中一項要求是3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需要超過6000萬,與此同時,每年的研發投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需要超過5%。如上文所述,聯想該部分投入的佔比滿打滿算不及3%,這也讓此前楊元慶的對外解釋不攻自破,更像是自欺欺人,尷尬無比。
科技含量不足,民族品牌有“水分”
説回到楊元慶減持股票,更是令人十分生疑。要知道,楊元慶去年6月,確實大幅增持聯想股票。儘管彼時的動作可以解釋為是因為聯想要在科創板要上市,可以理解。
但是僅僅半年過去,楊元慶就瘋狂套現,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楊元慶為聯想登陸科創板加倉,與此時在港股減持套現的目的幾乎一致,都是為了在二級資本市場圈錢。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無數網友對聯想表達了鄙視了。
實際上,自從聯想集團準備迴歸科創板的消息傳出後,無論聯想將其上市的願景描繪得多麼美好,理由説得多麼冠冕堂皇,依然是罵聲一片。更多聲音集中在,聯想就是一個攢電腦的加工廠,沒有什麼科技背景與實力,登上科創板根本不夠資格。
事實勝於雄辯。網友的這種説辭,聯想也確實無可辯駁。而且,其上市半路折戟就是最佳印證。聯想公司的科技實力如何,從其營收結構也可以窺見一斑。
據瞭解,其在研發投入過低的同時,其電腦組裝業務反而一直是是營收的大頭,貢獻了超90%的佔比。由此可見,雖然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各種智能科技飛速發展,但是與聯想似乎卻毫無關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再來反觀聯想高管的過億年薪,就更具有諷刺意味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當媒體質疑聯想高端拿高薪的時候,楊元慶對媒體的回覆,也是令人大跌眼鏡。他表示,聯想併購了IBM個人電腦之後,存在薪酬體系難統一的現狀,國內員工的薪資較低,而併購來的員工則按照美國市場的標準開工資,所以作為一位CEO,薪酬不能低於美國的員工,如果比在美國的高管拿更低的工資,這説不過去。
不過,這樣的解釋並未得到網友的支持。據統計,柳傳志退休年工資近1億,楊元慶年薪高達1.7億,30個高管工資佔聯想利潤的近1/3。更致命的是,如此高薪之下,聯想的負債率高達90%。
如果是一家純粹的民營企業,公司利益如何分配,旁人無可非議。問題是此前司馬南的矛頭直指聯想集團侵吞國有資產,卻將其流入了高管的口袋與腰包。
如此,其各種冠冕堂皇的解釋,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甚至有些可笑了。而且,如果聯想拿收購IBM説事,也沒有説服力。因為當年的蛇吞象,並沒有讓聯想借助IBM的技術,提升其在行業的影響力,反而是讓其外籍員工數佔據了半壁江山,而聯想正在逐漸淡出這個時代大舞台。
要知道,這也是公眾最為質疑的問題之一。那就是:聯想到底還是不是一家中國的企業?正如司馬南所言,外籍員工過多,國內的信息安全、數據安全如何防患?在這個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的時代,這樣的擔憂,也絕不是聳人聽聞。
據瞭解,期間聯想甚至通過一些權威媒體發佈講述昔日輝煌的片段來挽回大局,不過卻收效甚微。甚至因為聯想衝擊科創板不成,反而被網友扒開了其發展壯大過程中,非常不堪的前世今生。而且,大眾對其科技含量不足的質疑,也異口同聲。
至此,其華麗的民族品牌外衣,也被撕得粉碎。而倘若其背後藏污納垢的傳聞一旦坐實,也確實足夠令人細思極恐。對於聯想試圖藉助媒體自證清白的結局,或許最好的結果,也只是贏了輿論,卻丟掉了人心。
結語
通過滔天輿論不難看出,短短几年,聯想從民族驕傲、全民追捧走向了全民公敵、人人喊打。分析期間的是非對錯、前因後果似乎已經並無太大意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倘若聯想集團在發展的過程中,越過了底線,自然會接受相應的懲罰。而倘若互聯網上的一些指責與批評,只是聯想集團的家長裏短,那也不過是多管閒事,關於聯想的傳聞,也頂多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因此,聯想選擇了保持沉默,或許是有難言之隱,也或許是不屑一顧。但是楊元慶卻在輿論壓頂的關鍵時刻,大幅減持套現,卻耐人尋味。這顯然會挫傷大量投資者的信心,對於深處輿論危機之中的聯想集團來説,更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內憂外患之下,聯想的命運,也如大海的浮萍,甚至即便其話題不斷、熱度不減,卻難以走出持續被人左右、被人議論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