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我國的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等面臨着低碳轉型,這也意味着相關行業有着巨大的資金需求,由於碳中和債本身具有期限長、成本低等優勢特點,未來市場需求必將提高。
近日,各大銀行陸續發行碳中和債。9月23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行碳中和債36億元。與此同時,中國銀行臨沂分行發行首筆碳中和超短期融資券5000萬元,建設銀行金華分行發行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1億元,等等。碳中和債的發行是目前銀行業發力“雙碳”目標的一個縮影。
碳中和債是指募集資金專項用於具有碳減排效益項目的債務融資工具。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碳中和債屬於綠色債券的子品種之一,與其他類型的綠色債券相比,碳中和債募集的資金用途更聚焦、存續期間信息披露更精細,並且環境效益是可以量化的”。
自今年2月全國首批6只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以來,募集資金全部用在促進企業的碳減排項目中,對於支持“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碳中和債具體有哪些募投領域和優勢?對此,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碳中和債涵蓋清潔能源、清潔交通、可持續建築、工業低碳改造、其他等五大核心領域,這些領域要明確低碳減排目標,以及具體實施路徑。總體上,碳中和債券普遍比相同期限的一般債券發行利率低0.5%,能有效降低相關低碳項目的融資成本,因此大部分企業通過碳中和債來加大碳減排項目的融資。
近半年來,碳中和債發行量快速上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碳中和債累計發行規模已達1586.14億元,佔到2021年境內發行綠色債券總規模的45%。
我國碳中和債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一方面得益於政策層面的支持。比如,今年初,生態環境部公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後,發揮了市場機制在減碳中的作用。緊接着,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於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從路徑上搭好了碳中和債的發展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全國碳市場今年7月正式開始上線交易,從早期的碳配權交易試點以來,碳交易迎來了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另一方面央企在促進生產方式轉型過程中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陳靂表示,碳中和債的發行主體普遍為資質較好的大型央企,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清潔能源類項目,投向電力公用事業的佔比較高。隨着碳交易的活躍,未來碳中和債與碳排放權市場有望結合,從而促進碳中和債進一步成熟發展。
專家表示,雖然央企在碳中和債發行主體中較為活躍,但是也要鼓勵引導民企積極參與。建議通過簡化審批、提供擔保和財政貼息等方式,擴寬民企融資渠道。同時,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參與發行碳中和債,更好服務企業低碳減排。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在碳中和債發展的風口下,租賃、信託等綠色金融工具將被組合運用。魯政委表示,首先,有必要推出綠色債券收益率曲線,否則,由於目前綠色債券與相同資質普通債券相比收益率更低,這降低了融資成本,支持了“雙碳”目標,而投資人投資綠色債券之後若按普通債收益率去估值,就會出現投資浮虧,影響投資人積極性,若按照專門的綠債收益率曲線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有必要深化債券工具創新發展,適時推出轉型債券、可持續掛鈎債券等低碳融資工具,讓更多高碳企業進入碳中和債等融資範圍中。國際上轉型融資的做法是給企業設定中長期減排目標,企業達到目標後就按照發行時的優惠利率執行,否則就按照沒有優惠的利率執行,這樣的好處就是倒逼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推動技術創新,儘可能減少碳排放,為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最後,要明確碳排放權作為合格質押品的操作規範,按照碳排放權交易規則。目前銀行還不是持有碳排放權和參與碳市場交易的合格主體,一旦融資主體喪失償債能力,質押的碳排放權就會無法處置。(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