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個月,誰也沒想到,汽車股跌得讓人想看心理醫生……萬億市值,轉眼就沒了。
沒有年三十的2022年1月,似乎不太圓滿。
果然,中國汽車股沒有迎來首個月度的開門紅,反而表現讓不少投資者一臉懵逼,感受着會呼吸的痛。畢竟,整個2021年,中國汽車股市值也就增加了1萬多億,可是今年1月上來1萬億就蒸發沒了,感覺瞬間歸零。
根據汽車K線統計在冊的78支個股(兩家停牌)來看,1月股價僅有不到10家汽車業上市公司(9支個股)上漲,下跌的則達到67個,佔比高達86%;汽車股總體股價平均跌幅為11.31%。
同期,中國三大股指:上證指數與深證指數分別下跌7.65%和10.29%,僅恆生指數微漲1.73%。似乎,大行情也不太樂觀。也許,莊家們都把錢從股市中暫時撤出來,拿銀子回家過年。
回到月度漲跌榜,那麼過去一個昏暗的月份,哪些板塊、汽車公司跌幅最大,讓投資者難過?哪些汽車公司又浮在水面,勉強呼吸?
乘用車板塊最能跌,經銷商損失最少
從板塊來看,上個月乘用車板塊由於市值累計減少8242.4億元,以及股價下跌16.57%,成為汽車K線統計汽車股五大板塊“雙料跌幅冠軍”。畢竟,跌幅超過20%的個股就多達9支。
由於汽車股所有版塊均飄綠,如果從矬子裏面拔將軍的話,經銷商板塊表現最好,跌幅僅為乘用車板塊的零頭(-6.23%),市值也僅蒸發72億元。而新能源、零部件和商用車三大板塊跌幅在10%左右,尤其是新能源板塊市值減少和跌幅也都不小,分別減少1456.8億元和10.74%。
不難發現,乘用車與新能源板塊正是2022年1月的重災區,而且兩者關聯度非常高。
雖然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高歌猛進,板塊股價水漲船高,但回調趨勢非常明顯。2022年,也將是政策補貼仍能夠確定的一年,由於補貼減少,新能源汽車公司也在提價。
從特斯拉到比亞迪,從蔚來到小鵬,電動車公司集體漲價已經不是新聞,可是產品漲價並沒有拉動股價也往上走走。可問題是,那些造電動汽車的企業,真能丟了枴杖嗎?
作為權重股,比亞迪A+H雙股跌幅也均超過15%,兩股市值更是蒸發超2000億元。長城汽車A+H雙股跌幅也在20%上下,市值蒸發超千億元。吉利汽車、江淮汽車、眾泰和小康等幾家公司跌幅也超過20%,市值減少從幾十億到數百億不等。
或許因為站在台前,新能源供應鏈的上市公司們,相對乘用車板塊公司而言,情況略好。
新勢力三強,1月市值蒸發超3300億
首先,我們先從更容易引起人們關注的股價跌幅來看。今年1月,罕見地出現了兩個跌幅超過30%的個股,且出自一家上市公司——大名鼎鼎的造車新勢力新貴——小鵬汽車。其美股和港股股價跌幅分別為30.28%和32.96%,市值蒸發分別達130.52億美元和1051.64億港元。
頗為諷刺的是,該公司問鼎了1月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但領先幅度卻微乎其微;而根據媒體曝出小鵬汽車2022年確保25萬輛,衝擊30萬輛的交付目標,也意味着小鵬單月銷量要超過2萬輛,從1月和2月份來看,難度不小。
作為另外兩家造車新勢力,蔚來和理想汽車在資本市場,表現也好不到哪裏去。蔚來股價1月下跌22.63%,市值蒸發超過110億美元,理想汽車港股和美股則分別下跌23.55%和18.72%,市值分別減少597億港元和62億美元。
這意味着,造車新勢力三強在美股市值累計減少超過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60億元),結合兩家在港股二次上市,理想、小鵬和蔚來三家,今年1月市值累計減少約3305億元,佔到整個汽車股的近三分之一。
2月會迎來反轉嗎?
都説否極泰來,中國汽車股已經連續經歷了兩個月,整體股價、市值大幅萎縮的困擾。那麼正式迎來中國農曆春節的新的一個月,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會被資本市場回想起來,成為寵兒嗎?
即便A股2月7日才迎來當月首個交易日,但港股4日就已經開盤,從反彈大漲的行情來看,至少是個好的開頭。從海外資本市場來看,美股企穩回升,歐洲股市1月底也呈現小幅上升或震盪態勢。
從多家券商(國泰、中信、廣發等)最新策略研究來看,“政策底”已經構築,外圍市場逐漸企穩,要從基本面和估值較低的品類選擇,而新能源和汽車恰好是這些券商看中的。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