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誰都不想做下一個斯里蘭卡,全球打響“抗美元鬥爭”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作者:周曉雯,編輯:王麗,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不久前,美元指數創將近二十年新高,繼日本持續性貶值和歐元兑美元貶到1比1後,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債匯市場也遭遇嚴重衝擊。市場擔心可能引發亞洲新興市場份額的更多資金外流,破壞該地區在下半年復甦的希望。為了避免本土市場遭受進一步的衝擊,全球打響“反向貨幣戰”


全球打響“抗美元鬥爭”


繼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宣佈收緊政策之後,印度也加入了“抗美元”的隊伍中,印度央行加大了對匯率的干預力度,外匯儲備跌至20多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印度儲備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印度外匯儲備下降了75億美元,至5727億美元。這是自2020年11月6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本月早些時候,印度央行的外匯儲備已經減少了155億美元。


印度央行行長Shaktikanta Das表示,外匯儲備下降是因為央行在當日早些時候對本國貨幣進行了“強有力的防禦”,以緩解市場對盧比進一步貶值的擔憂。


由於美國加息、市場避險情緒以及資金外流,盧比今年已下跌7%。



此前,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意外宣佈政策收緊,令投資者感到意外,這突顯出亞洲政策制定者採取行動的緊迫性。


其中韓國和菲律賓相繼宣佈了二十多年來最大的加息漲幅,新加坡則調高了有效匯率政策區間的中點,從而允許本幣升值。中國香港和印度也選擇了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長期以來,亞洲央行決策者一直採取鴿派立場,以支持國家經濟從疫情中恢復,但這導致貨幣疲軟和資本外流。此前,由於美聯儲發誓要按下40年以來的最熱通脹,美元指數持續飆升,創下20年以來新高。其他歐洲央行同樣“不甘示弱”,開始上演“反向貨幣戰”。


眾多央媽都希望,在全球通脹高企之時,能夠通過本幣升值來降低進口成本,並提高海外購買力。繼美聯儲“非常規”加息75基點之後,瑞士央行緊隨其後,宣佈啓動自2007年以來的首次加息。當日英國央行更是開啓自去年12月以來的第五次加息,並且暗示更大幅度加息還在路上,英鎊“蠢蠢欲動”,近日歐洲央行7月議息會議更是宣佈11年來的首次加息50BP。媒體稱,高盛經濟學家Michael Cahill表示,他不記得發達國家央行何時以如此激進的方式瞄準強勢貨幣,外匯領域也已經將其稱為“反向貨幣戰爭”。


這是由於十多年以來,各國央行一直都走在相反的道路上。他們希望本國貨幣保持疲軟,而這就意味着國內公司能夠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出口商品,助力經濟增長。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面對“漲漲不休”的高企通脹,從能源、食品到電器等一系列成本都在飆升,因此增加貨幣購買力突然變得格外重要。


伴隨着歐美央行開始加息及俄烏危機推高全球通脹,亞洲央行相關鴿派立場已經顯得過時。在高通脹壓力下,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債匯市場此前皆遭遇嚴重衝擊。在受衝擊最為嚴重的菲律賓,菲律賓比索匯率今年以來下跌已超過10%,美元兑比索匯率跌至2005年以來的歷史低位。菲律賓國債也遭到拋售,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年初以來已經飆漲200個基點。泰國的情況也是類似,伴隨着通脹持續上行,泰銖匯率今年以來下跌超10%。


市場分析認為,亞洲市場遭遇拋售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對美國國債收益率和美元上漲的反應。但即便不考慮捍衞本國貨幣,持續高漲的通脹水平也逼迫亞洲央行必須採取行動。


華僑銀行經濟學家 Wellian Wiranto總結認為,歸根結底亞洲央行正在應對更加緊縮的全球貨幣政策格局,各國央行總體上肯定會繼續被迫加息。


美元走強,意味着什麼?


持續強勢的美元影響下,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新興市場已經遭受了最顯著的打擊。


根據代表全球金融業的組織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估計,6月份新興市場的淨流出額為40億美元。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Robin Brooks表示,儘管當前流出量仍然低於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但已經與2013年美聯儲表示將逐步結束債券購買引發的“縮減恐慌”相當。


7月10日見聞君文章曾指出,據摩根大通統計,今年以來投資者已從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中撤資近500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基資金流出幅度創2005年來新高。股市方面,據國際財聞匯援引彭博社7月18日報道稱,今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從中國以外的新興亞洲股市撤出了710億美元,已經是2021流出量的兩倍。見聞君通過查詢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MSCI Asia ex-Japan Index),發現年初至今累計跌幅已超17.72%。



當美元持續升值時,以美元發行債務的國家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因為債務的償還成本更高了。


斯里蘭卡就是最鮮明的一個例子。今年五月,沉重的債務和瘋狂的通貨膨脹使這個這個曾經冉冉升起的南亞國家耗盡了外匯儲備,無力支付燃料和藥品等基本商品的進口費用。


斯里蘭卡是在這場通脹風暴中第一個宣佈破產的國家,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也許不會是唯一一個。


根據IIF的數據,截至第一季度,阿根廷、烏克蘭和哥倫比亞政府發行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佔其GDP的比重均超過20%,而只有少數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的的這一數字低於2%。


世界銀行宏觀經濟、貿易和投資局局長Marcello Estevão表示:


“每個以美元計有鉅額負債的國家都令人擔憂。”


面對通脹衝擊,新興市場可以通過持有外幣資產獲得對沖風險的能力,這也是當前印度和中國香港所採取的對策。


而那些貿易順差的國家和地區在美元強勢的情況下也可能有更好的表現,因為他們可以獲得美元,或者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作者:周曉雯,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