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匯局陸磊:正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節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記者孫詩宇)訊,9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峯會上表示,長期來看,穩妥有序推進以金融市場開放為核心的資本與金融項目開放是既定的改革取向。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節。

他指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要擴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核心資產的國際金融中心;穩步審慎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建立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系。

構建金融市場開放新格局關鍵期

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融入全球化進程的必然路徑,陸磊表示現在已是構建金融市場開放新格局關鍵期。

第一是當前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同質化的競爭,已經進入到金融市場高水平服務、產品創新和金融科技革命的關鍵期。

第二是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了離岸和在岸市場互動的關鍵期。

第三資本與金融項目可持續開放進入了機制變革的關鍵期。一是境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青睞股票市場,境外央行傾向於投資債券市場。截至2020年7月,股票市場中非居民對我國的股票投資81%由境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持有,7%由境外非金融企業和個人持有,非居民對我國債券市場投資中58%是境外的中央銀行持有,20%是境外的銀行持有。

二是非金融企業股票以及政府和銀行債券是最受非居民投資者歡迎的人民幣資產。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股本存量中,88%為非金融企業股票,6%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股票,6%是銀行股。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債券存量中,57%為政府債,35%是銀行債,8%是企業債。

第三個特點就是為了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拓展投融資渠道,在股權直接投資層面。陸磊透露,外匯局正在研究修訂QFLP和QDLP規則,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的國際化路徑,逐漸形成全球投資基金髮展和管理的新模式。

第四是全球國際形勢和風險因素有比較大的改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市場擴大開放進入了逆水行舟的關鍵期。

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

長期來看,穩妥有序推進以金融市場開放為核心的資本與金融項目開放是既定的改革取向。陸磊表示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在易綱行長、郭樹清書記和潘功勝副行長的帶領下,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的內容和關鍵的環節。

從近期的發展機遇來看,國際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2020到2030年,中國股市、債市年均流入規模可能是達到1千億到3千億美元,人民幣在世界儲備貨幣中的比重可能從2%上升到8%-10%,這個意味着離岸人民幣規模和迴流投資需求持續保持高增長。

陸磊表示,“從當前的條件來看,我們的研究認為,全球“寬貨幣、低利率”為我國提供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市場的發展優勢,主要經濟體維持零利率或者是負利率,中國和主要的發達經濟體維持了較高的息差,決定了近期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改革紅利對全球資本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

對標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發展是面臨一些挑戰。陸磊指出,一個是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不夠成熟,現有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風險管理的能力,海外的業務的能力有待提高,不少方面要交流互建加以提升;二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三個是開放的順序和前置條件。

對此,陸磊表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並提出4點戰略意見。一是要擴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順應市場主體的需求,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打破封鎖和圍堵的風險,積極融入和擁抱世界金融的體系。

二要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核心資產的國際金融中心,推動離岸和在岸市場的規則與國際接軌,促進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培育全球交易市場。

三是要穩步審慎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完善貨幣調控體系,培育市場基準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線,逐步形成市場化利率調控體系,增強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用改革的辦法疏導貨幣政策傳導。

四要建立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和微觀合規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保持微觀政策的跨週期的穩定性、一致性,可預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