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酒館"拼多多"上市,海倫司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來源節點財經,作者 一晨。

武俠世界中,酒館既是英雄豪傑們把酒言歡、彰顯江湖豪情的場所,也是個帶着強烈社交屬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如今,酒館已經不僅僅是喝酒的地方,還是承包年輕人夜生活的娛樂天堂。

近期,酒館連鎖品牌海倫司(Helens)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這家酒館品牌以拼多多的平價路線,承包了不少二三線年輕人的夜生活,但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否足以匹敵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值得探討。

/ 01 /抓住小鎮青年的夜生活

海倫司的第一家酒館開在五道口的一個偏僻角落,最初以低廉價格吸引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受眾,就此打開了市場。隨後,這家酒館連鎖逐步下沉,走入二三線年輕人的夜生活中。招股書顯示,海倫司的三百多家門店中,位於二三線城市的比例超過八成。

創始人徐炳忠將海倫司定位為“年輕人的線下社交平台”、“年輕人自在的聚會空間”,甚至希望將其打造成為“夜間星巴克”。招股書顯示,其核心消費羣體在20~35歲之間。

從數據可以發現,二三線城市是海倫司絕大多數的收入來源。2020 年,海倫司的單店日均營收在1萬元左右,二線城市為 1.14 萬元,一線城市為8500元。二三線城市為公司貢獻了約八成營收。


數據來源:海倫司招股書、華創證券

作為連鎖酒館,顧名思義,海倫司還是主要靠賣酒賺錢。

通常情況下,酒館要賺錢,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酒類價格,比如一瓶普通啤酒進入酒吧、酒館,價格往往會翻幾倍,但價格高了,客流量也相應會有所限制。而客流量不足時,企業在供應商採購方面就缺少議價能力,採購成本和固定費用攤銷就很難降下去。

相較而言,海倫司走的是相反路線:以低價拉客,提高客流量,然後通過直營模式和規模效應,降低採購成本和固定費用攤銷。

它的平價路線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有酒水銷售佔比高,2020年接近七成,同時外部酒水價格遠低於同行。目前,海倫司酒館內,大部分瓶裝啤酒定價在10元/瓶以內,低於市場售價。同時,為了降低成本,公司在選址上避開了昂貴的中心位置。

平價,是這家酒館品牌的重要標籤,這既是公司快速起量的動力,也是公司吸引小鎮青年的一大原因。從財務數據來看,這也帶來了不錯的利潤和毛利率。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海倫司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1083.4萬元、7913.6萬元和7575.2萬元。期間海倫司毛利率基本都在60%以上。

不過,就像是拼多多針對的更多是下沉市場,相對低消費人羣的需求,海倫司的平價標籤也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更高消費水平的用户。和其他中國小酒館一樣,海倫司的酒類產品主要以啤酒和果酒為主,上游議價能力有限,行業壁壘不高。同時,不少網上評論提及,海倫司“小吃偏少”,這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其用户體驗。

/ 02 /直營的雙刃劍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酒館的一大特點是“個性化”標籤較為強烈,因此連鎖酒館較少。截至2020年末,中國約有3.5萬家酒館,其中95%是獨立酒館,酒館行業格局可以説是相當分散。

作為近三年來中國最大線下連鎖酒館,截至提交招股書,海倫司在全國有372家門店,是中國市場中唯一酒館數量超過100家的連鎖酒館。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司的直營模式。此前,海倫司曾通過“直營+加盟”模式來擴大規模,但它目前正走向全面直營化。截至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年末,海倫司直營酒館的數量分別為84家、221家和337家,對總營收的收入貢獻比例分別為60%、95.7%及99.4 %。到提交招股書,其酒館已全部轉為自營酒館。

相比傳統獨立酒館,直營模式可以讓管理者自己控制開店速度,同時在連鎖模式下探索標準化、規模化的商業方式,比如統一管理選址,裝修,物流採購,音樂播放等可以幫助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招股書顯示,2018 年-2020 年,海倫司的營業收入從1.15億元增至8.1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6.9%。期間,公司的盈虧平衡期從6個月下降到了3個月。

不過,直營的另一面,是更高的經營成本。將門店轉為直營,意味着品牌方在租金成本方面要承擔得更多,同時,由於門店擴張,企業需要支付的租金以及採購支出也在擴大。

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0年,海倫司的原材料成本佔比從26%增加至33%;2020年其人力成本為 16-22%,租金成本(使用權資產+短期租賃租金,後者主要是員工宿舍)佔比為 12%-17.4%。

同時,公司的淨流動負債也在不斷攀升:2018年到2020年,海倫司的淨流動負債分別為6580萬元、9820萬元、1.68億元。

如此資金壓力下,此前一直堅持不融資的海倫司終於在今年2月,接下了投資者伸來的橄欖枝,獲得3300萬美元的融資,以彌補負債缺口。根據招股書,海倫司計劃到2023年將門店數量擴充至2200家。但公司的資金儲備是否能夠承擔如此擴張野心,還需觀望。

/ 03 /行業廝殺加劇

不論是咖啡館、餐飲店還是小酒館等線下門店,終極目標幾乎都是要為用户提供情感空間。這意味着,在賣咖啡或酒等之外,為用户提供文化、精神或社交體驗。這在星巴克的“第三空間”理論中已經得到了不錯驗證。

不過,相比咖啡館,小酒館所面對的是一個限制較強的場景,迎合的多是“夜生活”和“慢生活”,這往往意味着較低的翻枱率,這成了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

同時,由於海倫司出於成本考慮避開了中心地段,公司在引流方面需要更多發力。

近幾年,為了“收割”年輕人這一核心用户,海倫司在推廣年輕人社交文化花了不少力氣。在抖音上,公司開闢了“情感小短劇”、“Helen’s可樂桶”等吸引年輕人的活動。而在營銷方面的發力,導致公司的宣傳推廣費用從2018年的520萬元攀升至2020年的1540萬元。

除此之外,公司還正面臨着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安信證券報告顯示,受益於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中國酒館數量的增長,中國酒館行業的總收入由 2015 年的約 844 億元增加至 2019 年的約117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8.7%,預計2020-2025 年CAGR 為 18.8%,

不過,看好酒館市場的不僅僅是海倫司。近兩年來,酒館行業正迎來不少跨界競爭者。比如,豆撈坊、呷哺呷哺和湊湊等火鍋品牌開始或嘗試酒館主題裝修,或在場景中結合更多酒文化;2020年上半年,老鄉雞華南首店在深圳開業,白天做快餐,晚上變酒吧;西貝酸奶屋嘗試啤酒夜市;鼎泰豐北京太古裏店則開啓了專業侍酒師駐店等。

不僅如此。咖啡和新茶飲品牌也在入場。比如,星巴克2020年4月在上海外灘開了首家酒吧,奈雪酒屋BlaBlaBar則開啓了快速擴張。

當餐飲大佬們集體盯上“餐+酒”賽道,海倫司此前一直引以為傲的連鎖優勢還能保持多久?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