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上城誕生滿月 這片擁江熱土在忙點啥?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財經

5月10日,新上城區劃調整後的首次“兩會”勝利閉幕,“一區四中心”的定位被明確寫進報告,600多位代表委員為未來勾勒藍圖。

讓我們將時針撥回到一個月前——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實施動員大會召開,根據國務院批覆同意,杭州撤銷上城區和江乾區,設立新的上城區。

滿月,常被用來作為新生命誕生後的第一個註腳。

設區後的第一個月,新上城這片122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謀劃推動些什麼?又釋放了什麼信號?

從西湖到錢塘江

區委書記跑遍所有街道,只為講清一個字

大海航行,靠燈塔。

新上城的第一站,去往哪裏?

其實風向標,早在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實施動員大會上就已經透露出明確的信號:根據省市部署,區劃優化調整賦予了上城區新的更高定位——未來,上城將全面打造“一區四中心”,即全國重要的高端服務業中心、消費中心、創業創新中心和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更高質量融入擁江發展,努力成為一流國際化現代城區。

“一區四中心”的航標已定,首先要解決的是“水手”們如何齊心合力的問題。

這次上城區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提到了“碰撞”“互補”等相關詞彙,這是對原上城和原江干資源稟賦上差異的直觀描述。

一位委員如是説:“希望傳統商貿與電子商務、南宋文化與錢塘江文化、金融小鎮與CBD,在這片土地上碰撞出更為璀璨的火花。”

從西湖到錢塘江,兩塊區域的天然差異,決定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能否快速有效實施,關鍵在於融合。再加上,班子成員都來自原先不同的區,各級幹部大多來源於原上城和江干,迅速進入狀態、加快融合的要求更加緊迫。

4月11日,一個普通的週日,這是杭州官宣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的第三天,新上城區的主要領導幹部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休息。

當天上午,區委書記劉穎與14個街道黨工委書記集體談話,他強調,要圍繞區劃調整加快融合,重點做好機構融合、工作融合、人員融合、文化融合。

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融”字。正如劉穎所説,“兩區合併不是一次簡單疊加,而是雙方融合共贏的新起點”。

怎麼融?四套領導班子組成調研組,一場自上而下的調研馬不停蹄開展起來。

4月13日,區委書記劉穎帶隊赴湖濱、清波、四季青和採荷街道走訪調研;

4月14日,調研組赴小營、望江和閘弄口街道走訪;

4月15日、4月16日,赴彭埠、凱旋、紫陽和南星街道走訪調研;

4月17日,又是一個週末,劉穎帶隊調研丁蘭、筧橋和九堡街道……

5天實地走訪14個街道,調研組找問題,鼓勁頭,謀思路,但更重要的是融“思想”。每到一處,調研組都會強調行政區劃調整的重要意義:是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的重大舉措,也是貫徹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實踐。

對於新上城而言,這是一次“西湖時代”與“錢塘江時代”的再融合,是一次“經濟總量”與“發展質量”的再提升,是一次“空間佈局”與“資源要素”的再優化,也是一次“職能轉變”與“制度創新”的再出發。

“行政區劃調整能否實現‘1+1>2’的預期效果,關鍵在於是否真正融合、全面融合。”劉穎説。

謀定而後動,先統一思想,再推進融合。這是“新上城”在首月下出的第一步棋。

“五大行動”方案出爐

街道部門的“競速賽”,起點一致賽道不同

瞄準打造“一區四中心”,調研組馬不停蹄開展調研期間,一場大會同步放出了新上城當前發展的具體路線圖。

4月16日,上城區召開黨員代表會議。會上,瞄準高質量發展,上城啓動了一場覆蓋全域的“五大行動”:全力推進區域大融合行動、發展大比拼行動、改革大攻堅行動、亞運大提升行動、黨建大引領行動。

“五大行動”中,也有細化的實施方案。拿發展大比拼行動來説,就包括將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杭港高端服務業示範區、錢塘江金融港灣核心區、錢塘智慧城等串珠成鏈,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等集聚度和首位度,全力打造高端服務業中心。

如何落實“五大行動”?上城專門建立了日常工作聯繫羣,各街道各部門每天要在羣裏曬績亮單,定期開展“競速賽”。

雖然是“同場競技”,但各個街道的“賽道”並不相同——

4月16日晚,小營街道黨工委召開專題會議,街道將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積極破題老舊小區治理困境,完善“紅管家”準物業一體化服務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小營經驗”。

4月20日下午,四季青街道提出擴大錢江新城在全球數字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圍繞經濟生態打造,招引產業鏈上下游,探索酒吧街、夜遊錢塘江等項目;

4月19日下午,上城區教育局黨委召開班子擴大會議,提出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佈局,切實解決優質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

正如劉穎所言,“各街道部門要站在整體發展的高度,盡最大可能把‘一區四中心’量化具化到各自的發展上,全方位釋放出區劃調整的乘數效應和最大效能”。

奔忙之間,“賽道”亦有重合之處—— 

數字化改革是今年浙江省實施的重大戰略性工作,4月19日,上城區召開數字化改革工作推進會,指出圍繞“1+5+2”工作體系,突出小切口創亮點,抓住民生“關鍵小事”,着力推進一批有創新、有特色的項目和場景,奮力打造“數智上城”。

這在不少街道部門已經有了探索。比如,在擁有45個各類陣地的彭埠街道,為了破解居民參與熱情不高、黨建文化陣地閒置等難題,推出“紅色十二時辰”數字黨建駕駛艙;在老舊小區居多的望江街道,搭建“智慧消防監控聯動平台”,借數字化實現消防監控系統轉型升級。

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短短一個月,新上城就從基層開始先跑起來。

首次“兩會”明確目標

用“數智消費”和“總部經濟”,做第一道加法

這幾天,上城區迎來“兩會”時間。5月8日下午,上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組長章燕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區四中心”寫進報告,上城區將全面打造全國重要的高端服務業中心、消費中心、創業創新中心和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更高質量融入擁江發展,努力成為一流國際化現代城區。

從兩會上,也可以看出上城區對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向內看,區劃調整為新目標實現奠定了基礎。由於行政邊界限制、資源區際分割、政策制度壁壘已經打破,新上城的生產要素流動將更加便捷,對於優質項目、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商貿零售、文創旅遊、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的功能互補和優勢疊加正逐步成為現實;

向外看,這也是杭州城市發展的必然。杭州“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打造 “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一核”正是城市核心區,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持續做優做強創新研發、金融服務、高端商務、文化創意等經濟形態,上城區“一區四中心”有利於做強做優杭州的“一核”。

這是一次“經濟總量”與“發展質量”的再提升。原兩區“聯手”後,新上城GDP將達到2218億元。

如何做好“1+1>2”的文章,新上城率先將突破口放在“數智消費”和“總部經濟”上。

從西子湖邊到錢塘江畔,新上城的消費場景“多點開花”。坐擁“三圈三街”,消費將成為新區的一張金名片。

就在“五一”前夕,上城區委書記劉穎專題調研“促進商圈發展、打造消費中心”,帶領四套領導班子赴錢江新城商圈萬象城、湖濱商圈銀泰in77、吳山商圈利星名品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實地考察,鼓勵綜合體要積極實施新消費計劃、創新新零售業態、培育新時尚消費,發揮名品潮店“首店經濟”集聚效應,把人氣變財氣,把遊客變顧客。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試水“數智消費”的“三圈三街”沒有讓人失望:藉助首屆金物節消費月的平台,上城區聯動商業街區、綜合體、汽車4S店、品牌餐廳等,創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五一”期間,上城區實現銷售額8.9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客流量467.58萬人次,同比增長46%。

消費商圈的穩步提升,是前進的起點,但更好的概念和故事,需要規劃來拉開新上城的“筋骨”——

新鮮出爐的報告中,上城區將落地聯合利華新業態全球總部、德勤全球雲實業總部、德科中國區總部等標杆性項目,引進中交水利、稠州銀行等總部項目10個……

沿着19公里的錢塘江黃金江岸線,一張全新的發展藍圖正在徐徐展開:一座全省金融高地將拔地而起。錢塘江金融港灣核心區、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聯動發展,不斷強化資本吸納、人才集聚、創新轉化,為新區金融產業注入發展動能。

這是一次“空間佈局”與“資源要素”的再優化,也是新上城在大量的調研思考後給出的明確信號:

破解了發展空間受限的難題,提升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同時,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名校成片、醫院集聚,各類博物館、體育館、公園等優質資源能夠充分利用和共享,這對於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加大。

就像兩會上,上城區政府籌備組組長章燕所説,“這次區劃優化調整對於新上城是一場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變革”。

從產業到民生,從數智到文化,新上城的未來,值得“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