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靠賣包子年入10億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翁,如今市值超45億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市值45億元!中國包子第一股終於來了。

2塊錢一個的包子,在多數人看來是不賺錢的“小生意”,但在劉會平夫婦眼中,卻是年入10億的大生意。

10月12日,巴比食品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登陸A股的首個主打包子的餐飲品牌。如今,隨着公司上市,劉會平也成為人們口中的“包子大王”。

從2001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劉師傅大包”,到上市成為“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用20年時間。

最終,將2塊錢一個包子的“小生意”做成了在全國擁有近3000家門店的“大買賣”。

除直營與加盟模式外,巴比食品近年來還為數百家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連鎖餐飲供餐,建立起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

劉會平,出生於被稱為“中國麪點師之鄉”的安徽省懷寧縣江鎮。1998年,21歲的他,拿着借來的4000 元錢,隻身一人來到上海創業。

有句話説得好,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你要讓別人信服,就必須付出雙倍使別人信服的努力。

初到上海那段時間,他反覆品嚐、琢磨上海人的口味,想在以飲食講究著稱的上海開出自己的特色店。

最終,經過多次口味改良,2001年3月,劉會平終於在黃浦區的繁華地段開起一家“劉師傅大包”。

由於競爭激烈,為了讓自己的包子可以在上海站穩腳,劉會平每天都堅持早起,然後去早市採購最新鮮的蔬菜和豬肉,為的就是一個字——新鮮。

加之自己做出來的包子皮薄餡足,口味新鮮好吃,包子鋪的口碑很快就傳遍了大街小巷。最終,在口碑的作用下,生意越做越大,門店越開越多。

2003年,“劉師傅大包”更名為“巴比饅頭”,打出統一的招牌吸引客户。

這麼一來,讓門店有了更好的辨識度,各家店門口經常有排長隊的顧客,令巴比品牌的知名度快速提升,成為上海市民購買早餐的首選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巴比食品是一家“連鎖門店銷售為主,團體供餐銷售為輔”的中式麪點速凍食品製造企業,產品包括包子、饅頭、粗糧點心、餡料及粥品等。

此外,巴比食品擁有“巴比饅頭”、“中飲”等多個國內中式麪點品牌。

有了“巴比”品牌後,劉會平開始學習麥當勞肯德基,投資80萬建立了中央廚房,統一加工餡料並配送到店。

由於集中生產之後成本下降,巴比饅頭便用加盟的模式開始迅速擴張,從2005年啓動品牌連鎖加盟業務,到此後保持每年200家店左右的開店速度直到現在。

截至2019年12月底,劉會平共擁有16家直營店、2915家加盟門店。除了深耕以上海為中心城市的華東市場外,未來還將開拓華北、華南等地區市場,逐步將業務拓展至全國。

據巴比食品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67億元、9.9億元、10.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43億元和1.54億元。

隨着包子生意越做越大,劉會平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特別是在公司上市之後,劉會平的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據巴比食品上市公告書,截至10月9日,公司創始人劉會平夫婦合計持有公司60.65%的股份,約合27.5億元。

包子和饅頭作為中國最為大眾的早餐品類之一,一直有着廣闊的市場。而近年來,外賣的興起,也推動着就餐人羣的增長,早餐的市場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

如今,抗風險能力弱的小夫妻作坊,正在面臨着被淘汰。由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一些依靠現代化工藝和管理模式的品牌,正逐步確立主導地位。

時至今日,或許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如今市值45億的早餐“巨無霸”,其前身,卻曾是一家普通的街邊早餐店。

張松橋曾説過一句話:“一個成功的商人,只有努力地去適應社會,而不能讓社會來適應你。”

早餐行業競爭激烈,只有真正的好產品才能贏得好口碑。劉會平也用自己的創業故事告訴後人,抓住細節也就是抓住了成功。

來源:整理自21金融圈、餐飲品牌觀察、國際金融報、丫丫港股圈等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