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銀保監會官員談保險資金管理:賦予市場主體更多投資自主權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財經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已達近21萬億元人民幣,如何提升保險資金管理水平備受關注。中國銀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羅豔君31日在北京對此表示,要轉變監管理念,持續簡政放權,賦予市場主體更多投資自主權。“把該管的管住管好,不該管的堅決放權。”

當天,由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2020保險資產管理高峯論壇在北京舉行,羅豔君在會上發表演講時如是説。

她指出,對比分析保險資金與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的差異後可發現,保險資金是期限最長、風險偏好最低、約束條件最多、管理難度最大的資金之一。

例如,保險公司是商業機構、準公眾公司,受到金融強監管、資本硬約束,在投資業績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特別是上市保險公司,對財務狀況穩定、持續穩健經營的要求很高。社保基金屬於政策性資金,在投資業績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面臨的社會和市場壓力相對較小,更容易保持投資運作的主動性並踐行長期投資的原則。

針對如何提升保險資金投資管理質效,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羅豔君表示,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提升保險資金管理的專業化水平。目前監管部門已經取消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事前備案、取消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首單核準、簡化業外機構託管或受託資金報告程序、提高保險資管產品登記效率,切實壓實保險機構責任。

她説,下一步,要推進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獨立性,建立長期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行業提高資產配置專業能力,強化宏觀研究和大類資產市場研究,提升跨週期跨市場的固定收益、權益和組合投資管理能力。

羅豔君還指出,保險資金要發揮長期資金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差異化融資服務。“長期資金的形成,是保險業多年經營的成果,承載着保單持有人的信任和託付。”

她提及,要引導行業立足自身特點,發揮強制儲蓄、長期積累、收益穩健等優勢,鞏固提升多年來積累形成的長期限產品設計和銷售管理能力,積極參與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設,將居民自發零散的養老儲蓄資金轉換為增長可持續、具有規模效應的長期資金。

與此同時,要穩步增加長期政府債券投資,加大股權投資力度,積極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