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看市|陸挺:並非是“萬物上漲”,這種上升勢頭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過去一年,伴隨着寬鬆政策和經濟復甦預期,全球資產普遍上漲,這種上漲是否理性?另外,3月以來的美債快速上行,引發市場對美國退出QE的擔憂,現在真的是時候退出QE了嗎?近日,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接受網易財經採訪時,回答了以上問題。
目前確實還不是退出QE的時候,但在美國經濟強勁復甦,通脹預期快速走高,美國政府連續推出鉅額刺激計劃加大財政赤字的背景之下,美聯儲或需要逐步引導市場預期,避免過度寬鬆。美聯儲在之前處理全球金融危機時,一直被批評行事不夠決斷,步子邁得太小,刺激力度不夠。因此在去年處理新冠疫情爆發時,算是吸取了教訓,決策極為迅速,力度空前。但是過猶不及,刺激過度也會導致較大問題。
當前全球不少資產價格的普遍上漲,確實是和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密切相關的,但也要看到貨幣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首先,不是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是上漲的,並非是“萬物上漲”;在價格上漲的資產中,上漲幅度也是有很大差別的,不管是房市還是股市都已經有所體現。其次,對於價格上漲了的資產,這種上升勢頭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比如黃金,從去年八月初的每盎司2067美元,已經下跌到如今的1735美元,跌了16%。茅台(600519)的股價,從高點的2627元跌到如今的2020附近,跌幅達23%。最後,隨着疫情結束,即使美聯儲等央行不收回其已經釋放出流動性,不做數量緊縮,在2024年前不加息,各類資產的價格也可能會發生一些逆轉。這是因為市場往往會超調,在疫情發生時市場可能會過高估計疫情對經濟結構、商業運作和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可以預見有些之前因為被疫情爆炒的股票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拋售壓力,而之前被冷落的諸如航空酒店股等則會被視為投資者的寵兒。
所以對普通投資者來講,不能盲目跟風,不能以為全球貨幣超發會導致所有資產價格的上漲,不能以為上漲的價格會持續升高。投資有風險,應該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