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金子莘
最近,“道歉小作文”頻頻刷屏私募圈,今年來市場波動加大,不少曾經被追捧的大V正陷“塌房”風險。
雪球大V雲蒙,擁有44.3萬雪球粉絲,這個雪球號由雲蒙夫妻共同運營,雲蒙夫妻二人均為碩士,雲蒙本人還曾在央行工作。或因為熟悉銀行業務,她2007年就開始買賣銀行股,並且在十多年間收穫頗豐,盈利約兩千萬元。2017年,雲蒙夫妻二人辭職成立基金,基金成立僅一年多,至2018年10月,基金淨值僅剩0.43左右,之後淨值持續下滑,2022年11月雲蒙公開道歉內容提及“淨值比0.4還要低得多。”2023年4月,雲蒙開始在雪球更新淨值,截至7月7日,基金淨值只剩0.19。
道歉的不只有云蒙,善道投資楊羣勇7月11日凌晨也發佈了一封道歉信,信中提到,“終於做了決定,平倉所有的美股空頭,結束這個纏繞大家兩個多月的夢魘。”楊羣勇曾被譽為“港股私募冠軍”,曾在港股斬獲年化50%的收益記錄。2023年5月,私募排排網近一年業績排名,他還取得70後績優基金經理排行第一名的成績。
“翻車”的大V們
成名的大V各有各的長處,但有人認虧出局,有人將路徑依賴堅持到底。
雲蒙曾在雪球回顧過自己的投資歷程,她表示,2007-2015年間,自己只投資招商銀行;2013年開始槓桿投資招商銀行,2014年邊漲邊加槓桿投資招商銀行A股和H股,2015年下半年全部賣出招商銀行大概賺到1000萬元。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雲蒙做銀行輪動投資,在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及四大行等股票上又賺了1000萬元。她特別提到,2017年1-2月市場下跌的情況下,自己還賺了40%。
對於槓桿比例,雲蒙説,之前自己賬户平均2.5倍左右槓桿開倉。做基金時考慮用銀行輪動策略,1.8倍左右槓桿,1000萬元借800萬元投資。綜合考慮輪動收益,銀行的分紅,盈透證券年化1%左右的融資利率。她回顧當時的構想,“開設基金時信心爆棚,也許這就是路徑依賴吧。”她還評價自己的投資風格,“確實有很大成分賭命運,所以別人説我們是‘賭徒’,我們不反駁”。
截至今年7月,雲蒙的基金淨值已經下跌到0.19。時代週報記者發現,雲蒙對於這種“路徑依賴”仍不打算改變。2023年6月17日,她還在雪球發聲,“如果不能投資銀行股,我比較看好伊利股份、美的集團和騰訊控股。可是未來五年,我都主要投資四大行和招商銀行,我堅信銀行股被壓到了爆發的極點”。
最近火熱的另一封“道歉信”來自具有25年證券從業經驗、17年海外投資經驗的楊羣勇。楊羣勇擁有豐富的港股投資經驗,其就職的私募公司是深圳市善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善道投資”)。善道投資成立於2014年2月12日,直到2017年9月,該私募才發行首支私募產品——善道港股通精選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該基金成立以來斬獲159.85%回報。
2022年下半年,善道投資引入long-short對沖模式(又稱“基本面多空策略”),該模式常見於對沖基金的運行中,嚐到甜頭的楊羣勇一度以為找到了最好的模式。本次開倉,他選擇做空美股垃圾股對沖,在即便已經買中今年漲幅最大的AI和算力股票外,做空垃圾股的損失吃掉了多頭收益,初步估算,此次操作已給淨值帶來超過15%的淨損失。
在經過兩個月的煎熬後,他決定平倉所有美股空頭頭寸,並且現在聚焦多頭。楊羣勇還透露了目前持倉有美股AI科技,中概咖啡賽道龍頭以及其他幾隻潛力品種,力爭下半年淨值回正。
圖片來源:圖蟲
單一投資風格或被淘汰
今年上半年行情起伏,百億級私募發揮仍相對穩定,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有不少主觀私募開始招募量化人才,豐富投資體系。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業績記錄的90家百億元級私募,超七成實現正收益,量化私募業績表現突出。90傢俬募的平均收益為2.87%,66家實現正收益,佔比為73.3%。奪冠的寬德私募今年上半年股票策略收益達20.55%,主創人員均來自華爾街資深從業者,以高頻交易起步,側重股票、期貨、期權等多品種、多策略大容量的量化私募。
或是由於看到量化交易未來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少主觀多頭私募也開始佈局量化。
本月,老牌主觀私募重陽投資開始在微信公眾號招募量化人才。招聘信息顯示,重陽投資招聘3名量化分析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為投研團隊提供量化分析支持、跟蹤分析市場數據、提出並完善量化交易策略、完成專項課題研究等其他工作。職位要求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具有3年以上量化研究或投資經驗以及擅長編程,統計分析能力突出。
主觀和量化結合的投資方式已經有不少私募在踐行,並取得不錯回報。2023半年度獲正收益的主觀+量化百億私募中,駿驍基金、玄元投資、進化論資產等都是代表機構。成立於2017年的駿驍基金今年上半年斬獲15.16%回報位列該類別私募業績第一。駿驍基金一直採用以價值投資為核心,量化工具為輔助的理念,據私募排排網數據,該私募的年化收益高達17.48%。
華南一名私募基金合夥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很多草根大V賺到第一桶金的邏輯和模式不可重複,與時點、選擇、宏觀環境等因素都有關聯,如果草率地因為其名氣參與投資可能會存在一定風險。
他指出,“相對專業的私募機構現在都在完善自己的投資策略,使之能適應更多元的市場。但並不是每一家都有佈局量化的資金實力,我們更傾向於做好自己擅長的投資方式,佈局看得懂的行業。可以確定的是,太過單一的投資策略現在很容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