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醬油為何越來越貴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財經

馬雲飛 攝

“醬油茅”海天味業產品漲價傳聞落地。

10月中旬,海天味業發佈公告稱,鑑於各主要原材物料、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公司決定對旗下醬油、蠔油、醬料等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上調,幅度在3%-7%之間。

《國際金融報》記者查閲海天味業官網發現,除公告提及的醬油、蠔油、醬料三類產品外,該公司旗下的產品還包括醋品、料酒黃酒、雞精和腐乳等10餘類產品。那麼,後續這些產品是否也會相繼提升價格,上述公告並未具體提及。

“海天味業曾經內部消化成本壓力,但原材料價格仍然大幅攀升,資本市場對其利潤也不滿意,綜合考慮內部需求和外部因素,漲價成為必然。”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鑑於漲價幅度不高,預計對銷售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時隔5年海天提價

根據公開資料,海天味業最近一次漲價可以追溯到2016年12月,彼時,其90%的產品提價約6%。直到今年3月底,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在2020年業績説明會仍表示,提價一般會結合成本變化、銷售策略、企業持續發展等多種因素來考慮,短期內公司沒有提價計劃。

然而,半年之後,海天味業對提價一事“鬆了口”。9月下旬,面對喧囂塵上的提價傳聞,海天味業曾發佈澄清公告稱,“2021年以來各主要原材物料、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大幅上漲,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近期公司正在評估是否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但調價計劃尚未最終確定。”

半個月後,漲價傳聞落地。根據海天味業2021年半年報,此次調整價格的醬油、醬料、蠔油是其三大核心業務,其中僅醬油業務營收佔比超過五成。對於上述品類實施提價的初衷,海天味業方面將其歸因於原材物料、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

大豆(主要為黃豆和脱脂大豆)、白砂糖等農產品是海天味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東莞證券披露的最新研報顯示,自2020年以來,大豆、豆粕、包材等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與2020年初相比,大豆、豆粕、玻璃目前的價格分別增長34.32%、30.69%與64.66%,主要原材料價格均處於近五年高位水平。在成本上漲的壓力下,海天味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8月30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海天味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3.32億元,同比增長6.36%;淨利潤33.53億元,同比增長3.07%。其中,其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9.4%,淨利潤同比下降14.68%,這是其上市以來單季度的罕見下滑。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海天味業在半年報中分析稱,在銷售端,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帶來消費需求減弱,新消費、新渠道的裂變給調味品市場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也使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趨勢;成本端,今年以來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升,企業生產成本面臨較大經營壓力,行業利潤受到擠壓。

根據財報,2021年上半年,海天味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09.98億元微升至117.46億元,但成本亦從60.96億元升至69.9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海天味業在其公告中的表述,如實施調價計劃,將會對公司的成本、利潤、市場等多方面產生影響,因此調價對公司未來業績是否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不過,根據一位海天味業市級經銷商人士給到記者的説法,就目前來看,提價對海天味業的動銷影響不會太大,“畢竟產品的原本單價並不高”。

行業面臨成本壓力

實際上,除了海天味業,一眾調味料巨頭們均面臨原料價格上漲的壓力。

“今年調味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海天等龍頭品牌提價後,預計其他競爭對手大概率會在觀望一段時間後跟隨提價。”據清華大學品牌營銷高級研究員孫巍推測,接下來調味品行業將迎來漲價潮,“調味品行業通常每四五年週期性提價,這源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餐飲消費回暖導致需求加大”。

這樣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

記者留意到,同為“醬油股”的千禾味業2021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營業收入雖同比增加10.82%達8.86億元,但淨利潤卻同比大降58.09%至6580多萬元。對於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千禾味業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營業成本增加是主要因素之一,“產業鏈上游大豆、包材等商品價格漲勢或將延續,持續給企業經營效益帶來挑戰,極大考驗企業靈活應對和成本消化能力。”

此外,2021年上半年,被譽為“中國醬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業績亦有所下滑。數據顯示,上半年其實現營業總收入8.4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19%;淨利潤1908.0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2.23%。

根據加加食品的解釋,社區團購等線上平台對傳統行業及傳統渠道衝擊較大、原料及輔料成本上漲等均是盈利能力減弱的主要“元兇”,“今年,受市場環境影響,原、輔材料等成本上漲,公司產品售價並未提高,導致毛利率下降”。

就接下來是否也會實施產品提價計劃,加加食品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目前尚未收到相關信息,如要調價會提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