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音頻領域的獨角獸,喜馬拉雅上市計劃頻頻傳出,但總是被迴避和否認。這一次,喜馬拉雅終於不再“逃避”了!
9月13日晚上,上市消息流傳多年的喜馬拉雅終於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擔任其保薦人。在這之前,喜馬拉雅曾經在美國申請上市,但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最終還是投入了香港的懷抱。
截止到目前,喜馬拉雅已完成了9輪融資,可以説是深受各大投資方喜愛,估值已然超過了240億港元。
那麼,今天呢,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關喜馬拉雅的具體情況吧。
一、行業表現
跟抓住人們聽覺和視覺雙重感受的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不同,喜馬拉雅倡導的是以音頻為特色的“耳朵經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台。在音頻賽道領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喜馬拉雅、蜻蜓和荔枝三足鼎立的局面。
(1). 然而,音頻板塊體量卻不算大,天花板也不算高
根據招股書,預計到2025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將躋身千億賽道;但是,未來五年的市場增速會有所下降。
在月活躍用户方面,喜馬拉雅移動端的平均月活躍用户數從2020年的1.02億增長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1.11億,同比增長了8.82%;在收聽時長方面,喜馬拉雅今年第二季度較去年同期只增加了11分鐘。
喜馬拉雅的月活躍用户和收聽時長雖然逐年穩步上升,但是上升速度卻異常緩慢。對比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來説,僅僅依靠“聲音”來發展的音頻行業,確實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體量之差無法比擬。
(2). 喜馬拉雅面臨着極其激烈的市場競爭
騰訊、字節跳動、快手等等網絡巨頭也都紛紛在佈局自己的音頻板塊。對於音頻板塊的佈局,網絡巨頭們並不是刻意搶佔喜馬拉雅的市場,而是在不斷完善自身生態,從而創造更多的可能。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像是騰訊、字節、網易雲等等這些進入音頻市場的玩家,都是攜帶了充足的IP資源入場的。這對喜馬拉雅來説,可謂是被將了一軍。
畢竟,喜馬拉雅深受侵權問題困擾。在近五年的時間裏,喜馬拉雅僅因侵權問題就涉及1500起左右的案件。喜馬拉雅也在招股書中提到,未來可能會繼續面臨侵權、盜用及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的索償。
如此看來,音頻領域的蛋糕就那麼點兒大,競爭者卻異常的多,再加上大佬們都紛紛攜帶優質資源入局,無異於是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二、業務佈局
那麼,行業競爭壓力山大的喜馬拉雅只能破罐子破摔嗎?當然不能這樣!也絕不是這樣!
喜馬拉雅之所以能夠存活至今,並且取得如今的市場份額一定是有其優勢所在的。
(1). 喜馬拉雅已建成“PGC+PUGC+UGC”的全覆蓋生態體系
在這裏呢,先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些“字母”所代表的含義:
PGC,又叫PCC,是指職業生產內容,代表了更專業化、更優質化的內容。可以理解為優質原創內容的創作者或如媒體平台的記者、編輯等的具有專業性的平台大V玩家。
UGC,就是指用户生產內容。可以理解為喜馬拉雅的普通用户自行創造並上傳的內容。更注重的是以粉絲為中心,以用户互動為內容的碎片化內容交互模式。
PUGC就有的説了,這個模式是由喜馬拉雅最早提出的,指的是PGC和UGC相結合的內容生產模式。PUGC既結合了UGC的廣度,又結合了PGC的深度,徹底打通了喜馬拉雅的上中下游。
目前,喜馬拉雅形成了上游版權方、中游創作者到下游用户的全面覆蓋,廣泛涉獵了個人成長、歷史人文、親子感情、商業財經以及娛樂內容等音頻內容。
(2). 喜馬拉雅早已對物聯網和其他開放平台進行了佈局
在物聯網方面的佈局,喜馬拉雅的涉獵範圍同樣廣泛,無論是車載音頻還是智能家居,都能看到喜馬拉雅的身影。
在智能家居方面,喜馬拉雅早在2017年就創造出了小雅AI智能音箱。雖跟小度、天貓精靈、小愛等無法媲美,但是最起碼也是入了行,拓展了自身音頻服務邊界;目前,喜馬拉雅也與主要的智能家用電器製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
在車載音頻方面,喜馬拉雅已和70多家車企達成合作,成功植入喜馬拉雅的音頻內容。
得益於對物聯網和其他開放平台的佈局,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喜馬拉雅月活用户到達了1.51億,其中包括物聯網及車載場景月活躍用户0.49 億及第三方應用月活躍用户1.02億,可以説業務拓展頗具成效。
更何況現在國內造車熱潮不減,各大科技公司紛紛佈局,喜馬拉雅緊抱物聯網大腿絕對稱得上是聰明的做法。
三、業績表現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喜馬拉雅的業績表現吧。
根據招股書,2018-2020年,喜馬拉雅分別實現總營收14.81億元、26.98億元和40.76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總營收25.14億元,同比增長55.5%。
我們乍一看呢,感覺喜馬拉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喜馬拉雅卻持續產生虧損,2018-2020年,喜馬拉雅產生的年內虧損分別為31.42億元、19.25億元和28.82億元;2021上半年虧損了68.66億元。
看到這裏,可能會有朋友感到疑惑了?為什麼喜馬拉雅會持續虧損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1). 變現渠道不成熟
喜馬拉雅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四個,分別是訂閲、廣告、直播和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雖然營收結構多元化,但是,其最成熟的變現渠道卻仍只有訂閲業務。喜馬拉雅的大部分收入均來自於訂閲業務的貢獻。
訂閲業務主要指會員訂閲以及付費點播收聽業務,可以理解為知識付費業務。2018-2020年,雖然喜馬拉雅平均月活付費用户和付費會員的比例正在穩步提升,但始終都處於較低水平,最高也僅僅佔了12%左右而已。
就拿我來説,我使用喜馬拉雅聽書也有3年多的時間了,雖算不上是元老級聽眾,但聽書時間也不短了吧。但我...就一次都沒付過費…不讓我聽我就不聽,反正免費專輯多的是…所以啊,現在像我一樣的“白嫖黨”是越來越多了,搞知識付費…難啊…
最成熟的變現渠道都這個尿性,剩下的渠道,例如廣告、直播等等,就更不用説了。在現在這個社會,不看長相、聽聽聲音就狂刷禮物的大哥,還是不太多啊…
但是,如果有,請聯繫我!!!(開個玩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2). 成本不斷增加
一方面,喜馬拉雅的營銷費用和研發費用在不斷提高。喜馬拉雅正在不斷拓寬自身的業務邊界,所以喜馬拉雅開始注重研發費用的投入;同時,在聽眾似乎“盤不活”的情況下,持續的營銷宣傳吸引新用户和引導新老用户付費應該算最有成效的手段了。
另一方面,喜馬拉雅的營業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其中,收入分成費、內容成本和支付手續費都是一筆極大的開支,在營業成本中佔了極大的比例。
在上一部分我也提到了,喜馬拉雅深受侵權問題折磨,所以呢,這種對IP合作方的付費和購買版權許可的費用是極其必要的。並且,為了留住優質創作者、增加用户粘性,這種付費的激勵措施也是不可摒棄的。
對於此次上市募資的目的,喜馬拉雅也表示將用於內容方面以及營銷的投入。由此可見,這一方面確實是喜馬拉雅面臨的一大“困境”。
那麼寫到這裏,也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喜馬拉雅入局物聯網你能夠想到什麼呢?——這是一個極其耗錢的工作呀!如果以後繼續虧損的話...那可能就是物聯網的鍋...
四、總結
喜馬拉雅正在不斷為拓寬自身的業務範圍而努力,所以呢,上市募資也就成了實現宏圖偉業的下一步。畢竟,就像我剛才提到的,發展車載音頻、智能家居等業務是一個非常“耗錢”的佈局,可謂是“錢途無量”。
至於“錢途”何時變“前途”,就目前來説可能還是個未知數。
【港股打新動態】
新股上市:今天暫無上市新股。
新股招股:今天,“堃博醫療-B”和“創勝集團-B”仍在招股。
遞表申請:昨天,“藝翔控股有限公司”申請遞表,公司為中國領先的噴繪介質製造商,保薦人為浤博資本。
【港股小課堂】
今天,我們的小課堂來學習“震倉”。
所謂震倉,就是莊家為了清洗浮籌以減輕日後拉昇時的拋壓和降低拉昇成本而進行的洗盤動作。震倉是莊家常用的買賣手段之一。
為了避免散户“搭順風車”的行為,莊家在看好某股表現而進行炒賣或操控時,會盡量使股價按照市場規律而產生漲跌。莊家通常會不斷收集股份以便於更好的控制股價。當莊家收緊股份後,若股價在極短的時間內大幅下跌,那麼可能就是莊家在作出通過恐慌性拋售將散户震走的震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