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交所上市審核明顯提速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中國證券報》1日刊發文章《北交所上市審核明顯提速》。文章稱,截至6月30日,北交所6月共受理92個IPO項目,而4月、5月分別受理4個、13個;6月北交所共有7只新股上市,而4月、5月分別為1只、4只。

  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近日表示,當前北交所市場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快聚集一批高質量上市公司,形成合理的市場初始規模和市場深度。在此基礎上,未來兩到三年,推動北交所上市公司總量再上一個新台階。當前,北交所全所上下已明確加快“二次創業”再出發的步伐。

  (圖片説明)資料圖,新華社發

  北交所官網顯示,6月27日至6月30日,北交所合計受理59個IPO項目數量,佔6月受理總數的64%。其中,6月30日北交所單日受理IPO項目數量創新高,為21個。

  根據相關規定,北交所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發出首輪審核問詢。從6月受理的項目來看,北交所發出首輪審核問詢時間有所縮短。比如,遠航精密6月15日獲受理,6月29日收到首輪審核問詢,僅間隔10個工作日;華密新材、慧為智能兩家公司從獲受理到收到首輪審核問詢間隔11個工作日。

  北交所之所以能縮短首輪審核問詢時間,廣東力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繹認為,這是北交所與全國股轉公司的聯動機制在發揮作用。比如,很多新三板企業發佈年報後或北交所輔導備案後,全國股轉公司會在很快的時間內發出定期報告問詢函,企業和中介機構在準備問詢函的同時會對公司的問題進行梳理,對有些問題進行及時整改,避免帶病申報。

  今年以來,北交所相關負責人多次表示,形成初步規模,實現高質量的企業持續供給,是當前北交所高質量建設的重中之重,要推動更多優質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實現上市。

  目前,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數量達100家,初具市場規模。而且,北交所後備企業數量充裕,具備常態化發行上市的基礎。截至6月30日,北交所在輔企業超過300家,在審企業超過130家。從新三板情況看,北交所後備企業有1100餘家,超七成處於創新層。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北交所將進一步優化審核機制,加強掛牌、監管和審核各環節的內部協同,完善企業掛牌上市“快車道”制度安排,推動保薦團隊與持續督導深度融合,便利符合條件的企業順暢、高效地進入北交所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快車道”機制的核心應該是通過在新三板掛牌期間按照北交所上市條件完成對擬上市企業的規範,進而大幅壓縮申報後的審核週期。

  如果公司掛牌後滿足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至少有兩件事可以主動把握。一是規範運作。畢竟“打鐵還須自身硬”,實踐中能夠快速上市的企業都是“企業質地優秀+中介機構勤勉盡責”的案例。二是主動對接。目前北交所正在快速發展期,籌劃北交所上市的企業,要主動抓住各類政策紅利和機遇,交易所倡導和支持的各類計劃可以主動加入。特別是進入創新層後,新三板還提供了“一對一”管家式直聯機制,溝通會更加順暢便捷。

  結合近期北交所審核案例觀察,北交所上市審核工作不斷打磨升級。一是問詢函問題指向性更明確,問詢數量逐步減少。相比2021年,2022年首輪問詢問題數量由平均每家31.6個減少至22.89個。二是上市審核案例在逐步體現對中小企業的包容性。在過審和上市案例中已經陸續看到帶有研發支出資本化、信息披露豁免、個人卡及現金交易、股東無息借款這類IPO疑難問題的包容性案例。在創新屬性上,不侷限於“專精特新”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對於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等創新形態也予以認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