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年半一毛現金沒賺到,業績持續穩定下滑,禁售期剛過大股東違反承諾也要減持!鈞達股份:“遊戲”A股
來源: 市值風雲
“
如果可以隨意豁免,還要承諾做什麼。
”
預備起,唱:冷冷的夜裏北風吹,找不到人安慰,當初的誓言太完美,讓相思化成灰。
不得不説,咱們A股有不少上市公司也有這麼一個特色,先承諾,然後再耍賴。
對此,風雲君其實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
這不,先有掌閲科技大股東解禁期一到,就撕毀承諾(下載市值風雲APP,搜索“掌閲科技”,閲讀全文),又有鈞達股份(002865.SZ)緊隨其後,姿勢手法如出一轍。
有句糙話,實在不當講,風雲君先憋住不説,來為大家講講事情的原委。
一、又現承諾豁免!那承諾還有何意義?
2020年11月20日,在鈞達股份的董事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豁免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人股份鎖定自願性承諾的議案》。
這份議案,還要追溯到2017年4月份的首發上市。當時,鈞達股份的股東中汽塑料、楊氏投資、陸小紅作出如下承諾:
簡單説,就是在首發股票解禁後兩年內每年減持股票總量不超過減持年度上年末所持海南駿達股票的20%;如有違反,則每筆減持金額的20%歸上市公司所有。
另外,楊氏投資股東之一、公司董事、高管徐勇、徐衞東及其配偶陸小文、陸玉紅還做出瞭如下承諾:
豁免議案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説,控股股東憶當初年少無知,醉酒許下諾言(也可能為了穩住各方先許個空頭支票),現在終於酒醒了,反悔了,之前説的所有都不作數了,於是乎就發個公告通知大家一下。
其實原本這個承諾也用不着豁免,控股股東大不了將減持金額的20%上交上市公司就是了,奈何人家怎麼可能吃這個虧?
於是,才有了這份豁免議案。事實上,這份豁免議案還需要股東大會的審議通過後才能生效,但大股東們已經等不及了。
在董事會通過豁免議案公告的當天,上市公司就簽訂了一份股份轉讓及資產置出的合作框架協議。
這份協議的具體內容為,上市公司將重慶森邁、蘇州新中達兩家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股東楊氏投資,作價按評估值與1.70億元孰高原則確定。
另外,為籌集資金,楊氏投資計劃將上市公司15.00%的股權轉讓給嘉興起航,作價約3.00億元。股權轉讓與資產置出互為前提,缺一不可。這一前一後,楊氏投資還能剩下近1.30億元。
但是,楊氏投資可不這麼認為,人家有充分的理由。此次轉讓資產是為了剝離經營風險較高的資產,避免業績遭受更大的損失,同時籌集資金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發展機遇。
嗯,一切都是為了上市公司好!
不得不説,有時候這控股股東耍起流氓來,那專業、嫺熟、無底線、理直氣壯的態度,讓小股東們真是一點轍也沒有。
雖然散户好欺負,但是上面還有人盯着呢。這事也引起了交易所的注意,還特地下發了關注函。
不過,控股股東當初拍着桌子作出的承諾都能説反悔就反悔,至於關注函怎麼回覆的,還重要嗎?
既然已經學會了這種穿上褲子就不認賬的行為,控股股東之前、以及以後作出的承諾或規劃,那還還值得相信嗎?是不是高興了就履行,不高興了就可以隨便找一個豁免呢?
二、解禁不到半年,似乎早已做好準備
這就不得不提一提鈞達股份在股權結構上的“優勢”了。
鈞達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包括楊仁元、陸惠芬、徐曉平、陸小紅、徐衞東、陸玉紅、徐勇、陸小文和陸徐楊九人,他們都是楊氏家族的成員。
從上圖的家族關係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楊仁元、陸惠芬夫婦為首的祖孫三代之家。
在上市之前,楊氏家族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鈞達股份91%股份;其中,中汽塑料、楊氏投資都受楊氏家族控制。
即使在上市之後,楊氏家族的持股比例也高達65.49%。可以説,鈞達股份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
雖説,這次股權轉讓完成之後,楊氏家族仍然手握50.49%的股權,絲毫不影響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但是人家承諾都豁免了,其他事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畢竟,控股股東的首發限售股已經解禁了。風雲君仔細一算發現,這限售股的解禁時間還不到半年。
(數據來源:天眼查APP)
風雲君發現,這位接手上市公司15%股權的嘉興起航,似乎是特意為此次交易成立的。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嘉興起航的成立時間是2020年11月18日,也就是剛剛成立不久。並且,嘉興起航的註冊資本3.00億元,恰巧與股權轉讓款相同。
從股權結構上看,嘉興起航的控股股東是蘇泊爾集團。這位控股股東大家都不陌生,曾經是家電品牌“蘇泊爾”的創始者。
蘇泊爾集團為何會對鈞達股份感興趣?咱們繼續往下看。
三、客户集中度高,關係不簡單
簡單介紹一下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
鈞達股份的主要業務是汽車塑料內外飾件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儀表板、保險槓、門護板、裝備業務等塑料配件。
從收入構成上看,儀表板是鈞達股份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94億元,佔營業總收入的48%。
另外,其他板塊主要指模具與其他飾件的銷售,也佔據着重要位置,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74億元,約為營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其實,鈞達股份在成立之初,產品主要是定位於替代海南馬自達普力馬車型的進口注塑儀表板等內外飾件。
為此,成立時的規劃產能,全部是為海馬汽車進行整車配套的。隨着海馬汽車不斷髮展,上市公司的規模也得以不斷擴大,後來還開拓了長風獵豹、四川野馬、康奈可等客户。
其實,藉助這一模式起家的汽車零配件製造商不在少數,這也是汽車零配件行業客户集中度較高的主要原因。
(注:2019年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稱)
2015-2019年期間,鈞達股份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大於50%,可以説相當高了。
其中,還可以看出,海馬汽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2015-2016年期間,為上市公司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營業收入。
風雲君還發現,鈞達股份與海馬汽車之間可不止供應商和客户這麼簡單。
海馬汽車還是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上市前的持股比例為4%,上市後稀釋至3.00%。不過,海馬汽車似乎在2018年解禁後就迅速減持了手中的股份,到2019年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了。
作為客户,可能是對未來的業績判斷太準確了吧。
四、客户效益不佳,下游需求下滑
説到這裏,風雲君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海馬汽車在2019年被質疑“賣房自救”而受到市場關注的情節。
有老鐵可能也會發現,鈞達股份對海馬汽車的銷售佔比,在2017-2018年期間,突然由30%+下滑至不足20%。
是上市公司開拓客户卓有成效,還是其他原因?
風雲君進而又想到了2019年低迷的車市,讓不少車企都出現經營危機,獵豹汽車、力帆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從下半年開始就風波不斷。
風波問題不是本文的重點,重要的是這些廠商好像都曾出現在鈞達股份的客户名單中,並且業績的下滑似乎也已對上市公司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對此,上市公司也曾表示,2019年的前兩大客户就因為銷售收入大幅下滑,對產品的需求萎縮;另外,還有大客户在2019年因為經營效益問題,需求下滑,以致於跌出了前五大客户名單。
另外,風雲君還在鈞達股份2019年年報中披露的未決訴訟中,發現了力帆、華泰、獵豹等客户。
看來客户效益的下滑對上市公司的影響確實不小,具體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咱們從財務數據的角度來體會。
五、上市後業績穩步下滑,三年一毛錢現金沒賺到
首先,記住一個關鍵的時間點,2017年,即鈞達股份的上市時間。
從收入表現可以看出,2017年之後,鈞達股份的營業收入就進入下滑的狀態。
到2019年,鈞達股份實現營業收入8.27億元,同比減少了8.39%,已經連續下滑了兩年。
淨利潤也是如此,2017年之後也進入下滑期。2019年,鈞達股份實現淨利潤1,722.71萬元,同比減少了58.85%,也已經連續下滑了兩年。
另外,還可以發現,鈞達股份的淨利潤在上市之前,就已經經歷過一段不小的波動。2011年7,475.85的淨利潤,至今仍然保持着最高紀錄。
換句話説,鈞達股份2019年的利潤規模,只有8年前的四分之一不到。
不過,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還不是最慘的,還有現金流墊底。2017-2019年期間,鈞達股份的現金流已經連續三年表現為流出狀態,合計達-1.71億元。
也就是説,鈞達股份上市後業績就刷刷變臉,並且連一毛錢現金都還沒有賺到。
從週轉率上,也能體會出上市公司的艱辛,2011-2019年期間,應收賬款週轉率和存貨週轉率都在明顯的大幅下滑。
六、新增產能消化成難題
於是乎,賺不到錢的鈞達股份又打起了牌照的主意。
2018年12月,鈞達股份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募集了3.20億元,分別用於長沙、柳州兩個基地的內外飾件項目建設。
由於不同的車型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同,因此鈞達股份的產品大都屬於定製化產品,模具是為特定客户專門設計、開發的。
根據債券募集説明書中的披露信息,獵豹汽車是鈞達股份目前在湖南地區的重要客户,此次在長沙的投資也主要是為了匹配獵豹汽車的需求。
考慮到獵豹汽車目前的狀態,即使這一項目能夠順利投產,鈞達股份確定能夠順利消化這些新增產能嗎?
另外,風雲君發現,上市公司首發募投項目也可能遭遇了客户業績下滑的危機。
根據招股説明書中的信息,佛山、鄭州兩個生產基地,主要配套的是海馬汽車、東風柳汽、長豐獵豹等汽車廠商。
一邊是下游客户不容樂觀的業績,一邊是上市公司熱火朝天的擴產,風雲君實在忍不住要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替這些新增產能的感到擔憂了。
七、高管頻繁辭職
最後,風雲君發現,鈞達股份的高管離職很頻繁。
2017年6月30日,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張先宇辭職;
2018年3月23日,副總經理王德斌辭職;
2019年5月28日,董事長王松林辭職;
2019年7月2日,副總經理莫紅遠辭職;
2019年9月3日,總經理劉小洪辭職。
上市之後,鈞達股份的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這些重要崗位,好像都換了個遍。高管頻繁變動,具有一定的指標意義。
總結
鈞達股份上市之後,業績就下滑的一塌糊塗,現金流已經連續三年為負,面對上游客户的業績下滑,卻還在不停的投資擴產。
首發限售股剛剛解禁不到半年,楊氏家族就打算減持套現,甚至不惜反悔耍賴。
總之,已經積累了成功經驗,未來再想承諾啥也不怕了,反正都是可以豁免的。那麼,到底是專心經營,還是專注賣殼,就是楊氏家族説了算了。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