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暫停!銀行機器人理財尷尬落幕?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財經

撰文 / 周夢婷

編輯 / 田晏林

曾經在金融科技領域掀起一陣猛浪的智能投顧(又稱“機器人理財”),意外走到了命運的終點。

截至6月30日,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暫停了智能投顧的相關服務或部分服務。

據業內人士介紹,智能投顧是指通過量化投資模型,結合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水平、收益目標、收入和納税等情況,基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為客户提供投資參考和資產配置建議。

簡言之,就是利用AI(人工智能)替客户理財。作為舶來品,智能投顧起源於美國投顧行業,2014年在中國出現,此後,受資本追捧逐漸火熱,成為各類金融機構和創業公司爭搶的新市場。

然而,隨着資管行業邁入提質升級的新階段,資本的燥熱退燒後,智能投顧存在的算法模型不成熟、投資者風險測評不準確、宣傳誇大等諸多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為什麼在國外被看好的智能投顧,沒有得到國內市場的廣泛認可?我們距離機器人理財究竟還有多遠?近日,針對多家銀行撤離智能投顧的情況,多位行業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智能投顧要想在中國市場長久生存,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多家銀行撤離智能投顧

作為首批獲得基金投顧試點的銀行,招商銀行也是最早一波叫停智能投顧業務的銀行。

6月25日,招商銀行發佈《關於摩羯智投業務調整的公告》稱,自2022年7月1日起將調整旗下智能投顧業務“摩羯智投”業務的後續相關服務。也就是説,從7月1日起,招商銀行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業務的購買、調倉、業績展示、投資陪伴等服務。此外,招商銀行App也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搜索等功能。

招商銀行表示,持倉客户的贖回交易不受影響。客户可選擇繼續持有,也可選擇通過招商銀行App一鍵贖回原摩羯智投項下基金產品,或選擇贖回持倉中的單隻基金。

其實早在2021年12月,招商銀行便決定暫停摩羯智投購買功能。彼時,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都宣佈暫停旗下智能投顧服務的申購功能。

近日,多家銀行再次發佈停止服務的公告,徹底宣告了智能投顧之路的結束。

工商銀行在《關於終止AI投協議的通告》裏表示,自6月30日起,將停止包括AI指數、AI智投和AI策略在內的產品申購,如已購買可正常贖回。並稱6月30日之前可使用組合一鍵優化功能,6月30日之後將不再提供調倉服務。

中信銀行在5月30日宣佈,經典組合ZXZT系列將在6月30日停止服務。建設銀行也表示“對龍智投組合進行調整,暫停購買、定投簽約及追加功能”。

截至目前,共有約60家機構獲得了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而在銀行系統中,只有招行、工行和平安銀行3家獲得試點資格。除了招行和工行,平安銀行此前亦上線了“平安智投”,不過目前,該頁面的相關信息已被清空。

轟轟烈烈的銀行智能投顧業務,就這樣悄悄地落了幕。

據行業人士觀察,由於不追求高收益,智能投顧在資產選擇上會盡量規避股票、期貨、期權等高風險資產,主要集中於股票ETF、債券ETF、貨幣基金、黃金等領域,還會適當配置一些具有剛性兑付特徵的高收益定期理財產品。

《財經天下》週刊在招商銀行的產品介紹裏看到,摩羯智投的存在是為了幫助客户解決對市場判斷不準的困惑,以及糾正“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行為偏差。

但實際上,有業內人士反饋,各家銀行爭相開展的智能投顧業務,並未讓投資變得簡單,反而相較於傳統的人工投顧,個人投資者覺得,選擇一個真正適合自己又靠譜的智能投顧,更不容易。

(圖源:招商銀行官網)

銀行為何撤離?

觀察銀行逃離智能投顧的時間表可知,暫停該業務不是忽然的決定。

《財經天下》週刊在多家銀行的公告中發現,關於關停智能投顧的原因,均指向《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的監管文件。

2021年10月底,監管部門下發《通知》,對基金投顧業務提出要求:第一,業務開展主體為基金銷售機構;第二,標的基金為基金銷售機構代理銷售的基金產品;第三,服務對象限於該機構的基金銷售業務客户;第四,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資建議與客户單獨簽訂合同;第五,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資建議服務單獨收取費用;第六,不具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的機構不得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投資建議,不得提供基金組合中具體基金構成比例建議,不得展示基金組合的業績,不得提供調倉建議。

此後不久,招商銀行摩羯智投主理人團隊宣佈暫停摩羯智投的購買功能,並表示是為了配合監管要求。彼時,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公告中提及,調整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監管要求。

而且,在2018年4月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中,也要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投資顧問業務應當取得投資顧問資質,非金融機構不得藉助智能投資顧問超範圍經營或變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但截至目前,監管層尚未批准任何“智能投顧牌照”,且對於持有什麼牌照尚無統一硬性要求。《財經天下》週刊注意到,當前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的銀行僅有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以及平安銀行。而在其他開展智能投顧業務的銀行中,有些連基金投顧牌照也沒有取得。

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去的智能投顧或者賣方投顧,是銷售基金的附加服務,目前,這種代替客户決策和調倉的服務整體納入基金投顧業務,是持牌業務,需要獲取資格才可以展業。

據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不同產品投資策略研究對應的人工智能算法或者程序化交易,避免算法同質化加劇投資行為的順週期性,並針對由此可能引發的市場波動風險制定應對預案等。

“目前商業銀行對於智能投顧尚且處於一個探索期,使用的一些算法模型尚未成熟。”普益標準研究員李子鑫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當前,銀行的智能投顧業務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失,自動推薦的基金產品可能並不適合投資者,而且投資者的風險測評能否準確地反映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都存在一些疑問。另外,智能投顧的算法模型也需要進一步規範。

從過往幾年的發展看,銀行實施智能顧投略顯急躁。“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影響基金業績的因素很多,包括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等。現在想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直接搞基金的智能投顧,似乎業務邏輯上説不過去。”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羣航向《財經天下》週刊説道。

機器人是人類發明的,智能投顧的背後也是人類製作的模型算法。對此,在部分網友看來,面對理財投資,不應該完全迷信模型。

王羣航也表示,金融機構直接引進所謂國外先進的、科學的人工智能及算法模型等,“實在是太玄乎了。”

此外,也有行業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某些銀行在為智能投顧宣傳時,存在誇大其詞的情況。

以摩羯智投為例,招商銀行在“摩羯智投穿越牛熊組合”組合介紹時稱,“精選基金獲取超額收益,戰術配置降低波動,並且可以適當控制回撤,積極把握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同時又表示,“不同品種合理配置,更貼近客户需求,涵蓋多類資產的一籃子基金配置,正收益概率達到100%。”

“大部分的智能投顧的對外宣傳,即使沒有‘穩賺不賠’的字眼,但看上去都是業績無敵的。但哪個理財能這麼厲害呢?這顯然不符合常理。”金融觀察者畢研廣表示。

(圖源:招商銀行APP)

智能投顧何去何從?

關停智能投顧業務後,銀行給已經給持有該產品組合的投資人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

比如工商銀行的做法是將組合基金轉變成單隻基金。若持倉客户選擇繼續持有AI投產品,該行將通過手機銀行AI投版塊提供資產查詢、產品贖回服務。客户持有的AI投產品將於7月末自動轉換為成分基金,該行將原AI投產品一攬子贖回服務升級為任意單隻成分基金申購、贖回及查詢服務。

而招商銀行沒有明確表示摩羯智投停服後,繼續持有的客户將怎麼做,只表示,“摩羯智投原組合名稱將發生變更,客户可選擇繼續持有,也可選擇一鍵贖回。”

不過,招商銀行的一位客户經理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如果客户想購買摩羯智投產品的話,建議選擇FOF系列基金產品,FOF基金相當於摩羯智投的“替代品”。

通俗來講,FOF基金是“基金中的基金”。如果説基金是一籃子股票,FOF基金則是一籃子基金。上述招商銀行客户經理表示,“FOF基金的基金經理會幫助投資者挑基金、買基金,這個時間段買什麼基金,怎麼買以及什麼時候賣出都由基金經理負責判斷,相當於智能投顧的角色。”

然而,隨着國內資管行業邁入提質升級的新階段,智能投顧作為一門新興業務,未來的發展前景依舊是行業普遍關注的話題。

李子鑫表示,雖然目前智能投顧尚且處於探索期,但是隨着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通過機器算法根據客户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幫助客户進行基金投資,從簡單的基金代銷轉為投資人的資產配置顧問,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不同意見。王羣航告訴《財經天下》週刊,智能投顧的發展前景更多地取決於FOF基金經理的主動投基管理能力,“如果智能投顧真的有效,那麼是否可以先智能投顧一下國際油價的走勢和黃金價格走勢等等,然後才是中國公募基金的淨值走勢。”

行業的爭議聲越多,越表示更多人開始對資管行業深入思考。在某城商行資管部人士看來,當前投資行業的重中之重是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因為從目前的產品情況看,堅持長線的投資,需要投資人自己多一些理性。

不可否認,在短期內智能投顧不具備騰飛式發展的條件,且在監管嚴格的當前還要偃旗息鼓一陣。但目前國內資管行業供給的單一和需求的多樣之間仍存在較多矛盾,這也為智能投顧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當技術手段、法律政策和牌照規範愈發清晰,機器人幫助理財的時代或許不久之後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