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來了,牛市能否繼續?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明星基金經理,把脈牛年新主線,挖掘牛市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對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王漢鋒的專訪。
王漢鋒多次被國內外知名評選機構評為“最佳中國策略分析師”。值得一提的是,王漢鋒從2005年開始,持續覆蓋港股市場,是內地覆蓋港股最資深的分析師之一。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王漢鋒展望牛年的A股市場,王漢鋒認為,在連續兩年的結構性牛市之後,今年A股市場指數走勢或保持相對中性。因此,建議投資者適當降低A股收益率預期,重點把握階段性、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一方面,雖然疫情對A股的影響“漸行漸遠”,但增長與政策是“一進一退”和“此消彼長”的關係,政策已有繼續漸變的苗頭。另一方面,A股當前的整體估值,已並不低。
值得關注的是,開年以來,A股抱團行情突出,藍籌股不斷走出新高。
對此,王漢鋒表示,對當下機構投資者持股適度向優質藍籌股集中的現象,應全面綜合看待。機構持股更加強調基本面,代表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方向的部分優質龍頭,長期跑贏“傳統老經濟”,加之外資持續持有A股優質龍頭策略,獲得較好長線收益的示範效應,以及A股加速改革進一步強化市場“優勝劣汰”等,均是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適度集中的成因。
王漢鋒説,機構持股適度向優質藍籌集中,也是A股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除了適度關注藍籌股持股集中帶來的流動性及估值風險外,市場對此不必過度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王漢鋒強調,牛年港股市場的行情,可能會相對好於A股。港股在盈利增長、流動性、估值、市場結構等方面,均驅動力十足。資金南下的趨勢,短期仍將持續。
配置方面,王漢鋒建議,牛年A股方面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數字化轉型及“綠色發展”等結構性成長機遇。港股方面,可關注A股相對稀缺、估值偏低、基本面穩健或改善的優質新經濟龍頭藍籌公司。
以下為澎湃新聞記者對王漢鋒的專訪實錄:
澎湃新聞:展望牛年,A股市場的行情如何?
王漢鋒:總體而言,對牛年A股市場指數走勢持相對中性看法,建議投資者今年適當降低A股收益率預期。
具體來看,雖然A股疫情的影響“漸行漸遠”,但增長與政策是“一進一退”和“此消彼長”的關係。開年以來,股市局部出現大漲,疊加資金募集活躍、房價局部上漲壓力明顯等新進展,使得政策層面、資金層面擔心當下是否會過於寬鬆,政策已有繼續漸變的苗頭。
估值方面,當前A股整體估值並不低。一方面,A股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結構性表現,結構估值不低。另一方面,儘管2021年經濟增長可能繼續復甦,但市場對此已經有一定的預期,A股整體估值也恢復明顯。同時,場內資金倉位普遍不低。
因此,對於A股牛年的行情,建議投資者在連續兩年的結構性牛市之後,重點把握階段性、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澎湃新聞:開年以來,抱團股行情成為A股市場關注的焦點。同時,抱團行情下,貴州茅台等大藍籌股,連續創出新高。對A股的抱團現象和當下藍籌股的估值,您如何看待?
王漢鋒:對當下市場機構投資者持股,適度向優質藍籌股集中的現象,應全面綜合看待。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結構的“新老”轉化,代表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方向的部分優質龍頭,長期跑贏“傳統老經濟”,是機構持股適度集中的基本面基礎。
同時,隨着A股市場持續開放,外資參與率逐步提高,而外資持續持有A股優質龍頭的策略,獲得了較好的長線收益,也起到了一定示範效應。
加之市場發行註冊制的推進及其他配套機制改革,進一步強化了A股市場的“優勝劣汰”。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逐步從“散户化”向“機構化”轉變,機構持股更加強調基本面,這些都是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適度集中的成因。
另一方面,從發達市場的經驗來看,機構投資者持股適度向優質藍籌集中,是常態化的現象。A股市場目前整體呈現“機構化”,機構持股適度向優質藍籌集中現象,這也是A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
總體而言,除了適度關注藍籌股持股集中帶來的流動性及估值風險外,市場對此不必過度緊張。
澎湃新聞:牛年您最看好A股的哪幾個板塊?理由是什麼?
王漢鋒:從結構性的角度看,牛年對A股部分中長期結構性大趨勢仍持積極態度。
十四五規劃將發佈,“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有望初現雛形,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也將進一步得到強化。再疊加疫情加速數字化轉型的趨勢,結構性的成長機遇,是投資中國值得把握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將MSCI全球指數的成份公司,按照市值、行業及增長等三個條件來篩選符合一定條件的成長公司,篩選出的公司約60%都來自中國,進一步説明中國經濟增長及轉型升級,在全球創造了最多的中長期成長機會。
因此,建議A股投資者,重點關注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數字化轉型及“綠色發展”等結構性成長機遇。
澎湃新聞:開年以來,南下資金亢奮,港股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對牛年港股市場的行情,您有何觀點?
王漢鋒:總體上看,牛年港股市場的行情,可能會繼續相對好於A股。
2020年9月份開始,港股的看多機會其實已經比較突出,特別是內資銀行股,當時的估值極低,配置性價比可觀。目前,看多港股已基本成為各方“共識”。
展望後市,牛年港股市場的行情驅動力十足。
首先,盈利增長方面,相比A股,港股更加重視盈利增長,今年香港內資股自上而下預計將實現15%至20%的盈利增長。其次,流動性方面,內地政策開始逐步退出,流動性出現邊際收緊,而海外政策仍相對寬鬆。
再次,估值方面,目前港股相比A股,折價幅度依然不小。最後,結構方面,當下新經濟龍頭公司持續在港股上市,吸引包括內地南下資金在內的全球資金關注,港股生態仍在積極變化。
因此,隨着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瞭解的增多,疊加港股結構相比A股存在一定互補性等因素,預計2021年資金南下投資港股的趨勢,短期仍有一定的持續性。
澎湃新聞:港股經過新一輪上漲後,該如何進一步佈局呢?
王漢鋒:當前時點,港股吸引力仍在不斷增強。同時,內地公募基金對於港股的配置力度,仍將進一步加大。
因此,從短期和中期角度,建議投資者從四個角度,進行港股的進一步佈局:一是關注優質互聯網及科技新經濟龍頭公司;二是關注兩地上市但港股大幅折價、估值偏低、基本面穩健或改善的公司;三是關注A股相對稀缺,或在港股具備特色的獨特公司;四是一些近期受事件影響而估值較低的龍頭藍籌公司。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