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25企進500強 民企迸發活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數字經濟研究院
執行院長、教授
盤和林
8月2日,美國《財富》雜誌發佈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今年,中國大陸地區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二年居首,達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加上台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43家公司上榜,其中,廣東上榜企業16家。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生產造成了巨大打擊,但我國採取措施迅速控制疫情,快速恢復了生產生活,使得國企在疫情陰霾下,仍可以為穩定生產經營,甚至通過逆週期投資,實現企業規模和實力的有效提升,保障了經濟體的正增長,對世界經濟貢獻不斷加大。不僅實現了上榜企業數量上的增長,上榜企業狀況也實現了改觀。
今年,135家中國大陸地區上榜企業平均利潤約35.4億美元,高於500家公司的平均利潤(33億美元)。從行業分佈看,上榜的企業產業機構更加優化,涉及到製造業、數字科技、互聯網企業、生物醫藥、房地產、銀行金融等多個領域,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結構改革成效已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上榜企業的行業結構和經營能力來看,我國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比如代表高科技發展水平的ICT產業,我國上榜的企業只有9家,而美國上榜企業有19家。谷歌公司控制的安卓系統,佔據了整個軟件市場的81.5%,我國排名第四30%利潤率的騰訊企業相比榜首的83.7%利潤率的軟銀集團仍具有一定差距和進步空間。
從區域分佈特徵來看,廣深地區成為500強新增企業的主要來源地。今年500強入圍企業總部在深圳的有8家,總部在廣州的有5家。受益於珠三角產業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廣深地區的企業將繼續領跑全國,甚至領跑全球。
廣東區域經濟發展以廣州、深圳為核心,逐步向周圍地區輻射,經濟呈現區域性集中趨勢,廣深成為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地帶,具備強勁的經濟發展潛力,在未來,將繼續保持經濟強勢和經濟結構化優勢,而佛山和珠海受廣深帶動,將成為後起之秀。未來將以先進地區帶動後進地區共同發展的模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態勢。廣深的雙城聯動,進一步聚焦了人才、科技和資本等重要資源,充分發揮廣深經濟活力,並在經濟結構上相互補充,成為全國城市區域發展的典範。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上榜數量有了新突破。今年共有25家企業登上財富名單,其中,廣州上榜的企業主要以國企央企為主,但是粵港澳大灣區上榜的企業仍然集中在民營企業,這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塊民營經濟發展的模式息息相關,支撐珠三角經濟的主力一直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中流砥柱。
而廣東堅持製造業發展為主線,打造家電、電子、汽車等多個製造業強勢產業,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商集中地,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主動介入到全球競爭當中,廣東企業越來越熟悉國際貿易,尤其是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廣東抓住供應鏈機遇,保證了全球供應鏈的暢通,也奠定了廣東製造的品牌效應。
廣東從2005年只有一家企業上榜,到如今16家企業上榜,已經彰顯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要堅持開放不動搖,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需要從營商環境優化入手,消除民營企業經營方面的實際痛點和難點,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需要進一步推進減税降費,金融機構要着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讓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