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本報記者 張 歆
近日,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發佈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根據四項主要標準,界定了廣義和狹義的影子銀行。
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着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兑付壓力。
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六類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明顯,風險相對較高,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的一路狂奔,不僅使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和暴露,違法違規問題日益嚴重,而且也大大抬高了我國宏觀槓桿水平,吹大資產泡沫,助長脱實向虛,嚴重影響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極大扭曲了市場資源的正常有效配置,對我國經濟金融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一些國際組織也多次發出警示,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已嚴重威脅金融體系安全和穩定,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
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要及時彌補監管短板,堅決治理市場亂象。金融管理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開始對影子銀行進行精準拆彈,主要措施包括:堅決打擊“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集團和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整治虛假注資、循環注資、股權代持和隱形股東;嚴肅查處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全力統一規範監管標準和監管流程;大力強化處罰問責;嚴密梳理制度漏洞;補齊制度短板,做到監管全覆蓋。
報告顯示,經過多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峯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峯值縮減了12萬億元。其中,複雜結構的交叉金融業務大幅壓縮,同業理財從6.8萬億元降至2019年末的0.84萬億元,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從23.05萬億元降至15.98萬億元。
報告認為,影子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一部分,必須建立持續監管框架。在此基礎上,推動影子銀行健康規範發展,降低其風險水平,使之成為維護金融穩定的積極因素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