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氫”投資:聚焦制氫與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智通財經APP獲悉,華創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從產業鏈的格局來看,氫能源大多作為原料使用,對氫能源的基礎設施如儲運等要求相對較低,大多屬於就地消化的狀態,而氫能源燃料電池仍處於產業初期,產業鏈的投資機遇大多預計會集中在制氫和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方面。相關企業:寶豐能源(600989.SH)。

華創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氫能源產業鏈概述:

按照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的統計,我國氫氣產能為4000萬噸,產量為3300萬噸,為全球最大的產氫國,主體是煤氣制氫,輔以工業副產藍氫,綠氫規模依然十分有限;用途上以石油化工原料用氫為主,燃料電池尚處於起步階段。按照車百智庫的2020年發佈的預測報告,2050年氫能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10%,氫氣需求量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12萬億元,全國加氫站數量達1.2萬座。氫經濟基本發展成熟,交通運輸、工業領域實現氫能普及應用,燃料電池車年產量達到3000萬輛。對比國際氫能源發展現狀,我國在氫的儲運和燃料電池上仍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以東嶽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正在其中不斷耕耘,旨在通過技術自主來推動國內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為氫能源產業的發展準備條件。

三大制氫路線成本對比,天然氣制氫屬於過渡性選擇。

成本天然氣價格在2.5元/立方米和動力煤價格450元/噸對制氫成本進行測算,每標方氫氣對應成本分別為1.14元和0.87元/噸,煤制氫氣成本優勢顯著。鹼性電解水制氫的成本關鍵在於控制電價和電耗水平,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只有將電價控制在0.1元/度才能與250元/噸煤價下制氫成本持平。

電解水制氫90%為用電成本,風光平價助力降成本。

電解水工藝一般分為鹼性電解法、質子交換膜法和固體氧化物法。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鹼性電解水法,一方氫氣消耗5度電,按照0.8元/度測算,電解水制氫成本為4.3元/方,遠高於煤制氫成本,企業獲得廉價電力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光伏和風電已可實現平價上網,未來還有進一步下降空間。2019年光伏和風電項目已佔我國裝機總容量的20%,清潔能源在我國東北、西北和西南一帶可實現接近甚至低於當地燃煤機組成本的平價上網。根據彭博新能源預測,2025年我國未來光伏和風電發電成本將下降至0.21~0.32元/度和0.18~0.24元/度,2050年將下降至0.12~0.18元/度和0.13~0.17元/度,發展前景廣闊。

氫於碳減排的重大意義。

一般情況下,生產一噸甲醇需要可產生2100方合成氣,氣化產生的粗合成氣裏一氧化碳和氫氣分別為1400方和530方,剩餘包括為二氧化碳和氮氣等成分。送入甲醇合成爐之前的淨合成氣中一氧化碳和氫氣比例為1:2.2,這意味着需要將粗合成氣中約800方一氧化碳置換成氫氣。如果全部使用綠氫替代,按照醇烴比2.9計算,噸烯烴需要補充2320方氫氣,若導入綠氫理論上可以將過程排碳量降至零值。從化學原理上來看,目前合成氣制甲醇的環節主反應為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制備甲醇。合成氣中的二氧化碳加氫從化學原理上可以實現反應生產甲醇,這將成為固碳的終極解決方案,但因為反應條件要求較高、經濟性較差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無論是石油化工的補充原料氫,還是工業尾部高純碳加氫再利用,都於碳減排而言意義重大。

風險提示:燃料電池技術攻關和推廣不及預期,綠氫製備成本下降不及預期。

本文編選自華創證券研究報告,分析師:張文龍、馮昱祺,智通財經編輯: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