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揚:投資的時間框架
做投資的人特別講勢,金融行業按理説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應該像水一樣,保持謙卑的態度,“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但是我們的資本市場,往往在某個階段的時候,金融行業會有喧賓奪主的機會出來,這時候往往市場最躁動,以至於是市場崩潰的前兆。
後來我讀了一篇文章,從生態的角度理解金融行業的態勢。
在一個曬滿魚乾和漁網的小地方,捕魚業和高利貸是當地的兩大特色支柱行業。颱風季節,往往是遠海出魚汛的好時節,且這些年由於近海資源枯竭,捕魚要越遠才越有收穫。這就意味着,一次漁程至少要十天半月,為了添置油料、補給和聘用勞動力,船老大們的資金壓力並不小。當地衍生出了放貸行業,對於那些打算出海的船老大來説,獲得資金的渠道始終是暢通的,只是利率高低的問題。那些收穫好的還在繼續捕魚,而收穫差的則轉行做起了資金拆借的生意,生意還很不錯。高利貸提前制止了那些想去海上冒險賭一把運氣而又缺乏高超技能的漁民,把這些人留在岸上等於挽救了他們的性命。
金融市場也是這樣的,如果到某個階段,資本繼續往裏面流的時候,實體經濟的泡沫會破滅,可以説甚至有倫理道德在影響着金融市場。
黃金從11年開始下跌,09年的時候有人問巴菲特“5年後黃金是否值得投資?”巴菲特説:“不看好黃金,也不喜歡黃金,因為黃金只會靜靜的待在那裏,可口可樂會賺錢,但是買黃金的話,只會消耗你的保險費和儲存費,不能不斷產生現金。”而另外一個人達里奧説:“黃金是每個人必備的資產,因為它是貨幣的等價物,希特勒能夠在30年代上台就是因為各個派系之爭,導致社會動盪。”你可能會認為他們的觀點有着明顯的衝突。
但實際上,仔細理解你會發現巴菲特是加了定語的,“在這個期間”是指接下來的幾年,但是達里奧是指特別長期的,他們落定的時間框架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分析同樣的事情,時間框架不一樣,結論是沒有可比性的。
做投資歸根到底就是買、賣、持有,但是持有10年的公司和持有1個月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不同的時間框架裏,驅動因素不一樣、投資週期不一樣,所看重的點就不一樣。
二級市場投資者平均投資時間是2個月,而PE產品基本是5+2的結構。高流動性的資產給了我們自由選擇時間框架的選擇權,只要有選擇權都有價值,這個價值提供給二級市場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把二級市場分成兩個屬性:一個是公司的屬性,一個是股票本身的屬性。
做PE投資的時候,股票本身的交易屬性被嚴重弱化,剩下的就是公司屬性,但是在二級市場做投資的時候,它是有交易屬性在裏面的。
資產管理公司做二級市場與自己炒股不同,是有很多約束邊界的。
首先資產管理公司負債端是1到5年,這就是投資人的基金持有周期。投資人也不想跟你天長地老,除非是家族基金。
第二是不允許有大的回撤。在二級市場有巨大的回撤基金投資的做法都是對你的基金有嚴重的挑戰,熬不到天亮就會死掉。
第三不允許最低淨值跌破某個數量。
第四個是單個股票持倉比例不能過高。如果是個人投資者,你能力足夠傑出的時候,應該更多把錢集中在特別好的點子上,但是在基金管理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比如規定某隻股票的佔比不能高於20%,假如你買到騰訊也不能買太多,會有很大遺憾。
解決長期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靠資產配置,但是資產配置靠什麼呢?一個是經濟週期,第二個是資產本身。
我自己提了解決方案——按經濟發展階段劃分週期。我發現達里奧也是這樣,他將國家的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這個粗略簡單的框架對投資者指導意義很大。
第一個階段是國家很窮,人們也認為自己窮。這個階段的特徵是維持升級用,必須品緊缺,最典型的是改革開放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國家快速富裕起來,人們仍然認為自己很窮。這時候國家的儲蓄率和投資額大幅上升,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有固定的匯率。
第三個階段國家繼續富裕,人們也覺得富裕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表現特徵,比如工作時間下降了,開始轉向消費,休閒娛樂和奢侈品支出大增。
第四個階段是國家開始變窮,人民還覺得富裕。實際工資增長變慢,人力成本提高,國家的基礎設施陳舊,固定資產的投資也不夠。
第五個階段是國家在去槓桿化,國力下滑,人們對這些東西的接受程度很慢。
再深刻理解資產的驅動因素,可以尋找到一些機會。以房地產為例,房地產有兩個定價機制——供求情況和投資屬性。過去它的投資屬性起了主導的作用,而不是“丈母孃要求有房子”這樣的剛需驅動,所以長期驅動因素有一些變化。
美國知名投資家查爾斯·埃利斯(Charles Ellis)在1985年出版的《投資方針》(Investment
Policy)中就提到:“資產配置,是投資人所能做的最重要投資決策。”而核心的東西就是基於它的價值做資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