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半年報|中利集團深陷專網通信“殺豬盤”,上半年鉅虧逾12億
專網通信“殺豬盤”再殺一家。中利集團(002309.SZ)8月31日發佈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84億元,同比大增近三成,但其淨利潤卻鉅虧12.56億元。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中利集團營收大增虧損幅度卻加大,與深陷專網通信騙局導致鉅額應收款難以收回有關,公司涉及專網通信業務的虧損高達11.42億元。
中利集團 圖據公司官網
應收款暴雷,導致虧損加大
中利集團主營業務涵蓋兩大板塊:光伏新能源業務板塊和特種線纜業務板塊。全資子公司騰暉光伏主要專注於單晶高效電池和大尺寸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屋頂分佈式光伏電站、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建設,併為客户提供光伏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特種線纜業務板塊主要產品為5G通信電源用阻燃耐火軟電纜,5G通信專用電纜等。
2021年上半年,中利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8.84億元,同比增長29.2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2.56億元,同比下降382.43%。從營收增幅看相當不錯,然而淨利潤卻鉅虧,如此大的反差也引發市場關注,這與身陷專網通信騙局導致鉅額虧損有關。
營收大增淨利卻鉅虧
如果剔除應收款暴雷的影響,中利集團其他主營業務淨利潤虧損1.1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61億元已有較大改善。另外,電纜及光伏板塊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價格出現了較為顯著的上漲,導致在手訂單成本增加,毛利下降。
中利集團暴雷早有預兆,公司7月29日披露《關於公司重大風險的提示公告》,稱涉及與上海電氣(601727.SH)業務逾期應收賬款合計5.07億元逾期。公告顯示,中利集團與上海電氣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共14份,合同金額為6.63億元。截至目前,發貨完畢,發票都已開具,上海電氣共支付合同10%的預付款1.56億元,合同90%的尾款尚未支付,應收款餘額為5.07億元,應收賬款已經逾期。
同時,公司參股公司中利電子與供應商上海海高通信、寧波鴻孜通信簽訂了通信業務原材料採購合同。經與海高通信、鴻孜通信多次溝通,對方至今未發貨,也未退回預付款項。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利電子逾期應收賬款合計8.78億元,公司表示若應收賬款不能足額收回,將導致壞賬損失,進而損害公司利益。
十多家上市公司面臨超200億損失
在發佈半年報的當天,中利集團同步發佈訴訟公告稱,就公司與上海電氣通訊簽訂的14份《內貿採購合同(原材料)》向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於2021年8月6日依法受理。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未付貨款5.07億元及利息3716.67萬元。
中利集團與上海電氣通迅開打官司
中利集團還披露,公司於8月30日收到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發來的《民事起訴狀》,江蘇匯鴻中錦公司提起訴訟,請求判令中利集團向原告返還全部合同款9987.12萬元。起訴理由顯示,2021年2月3日,原告匯鴻中錦作為買方,與被告中利集團作為賣方就買賣582套智能自組網數據通信台站簽訂了三份《設備定製合同》,合同金額總計9987.12萬元。不過,中利集團認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存任何違約情形,目前已發函要求匯鴻中錦繼續履行合同。
中利集團半年報披露,上海電氣鉅額應收款暴雷後,公司涉及專網通信業務存在重大損失風險。本報告期,公司按權益法核算確認對中利電子的投資損失1.98億元,並對中利電子長期股權投資計提2.09億元減值準備。同時上市公司對中利電子融資進行擔保存在潛在償還義務預計金額為3.11億元,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度預計負債為3.11億元。
公司表示,將積極聯合中利電子股東針對存在的應收、預付款等向客户及供應商提出訴訟,採取法律措施,盡力追回相關款項,減少損失。但從眼下專網通信已經引發連環暴雷情況看,多家上市公司都面臨嚴重的資金損失,且追回資金的可能性較小。
據紅星資本局不完全統計,專網通信騙局如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最近兩個多月,已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專網通信業務紛紛出現應收賬款逾期,包括宏達新材(002211.SZ)、瑞斯康達(603803.SH)、國瑞科技(300600.SZ)、匯鴻集團(600981.SH)、中天科技(600522.SH)、凱樂科技(600260.SH)、中利集團等,總計金額超過200億元。
騙術路徑如同“殺豬盤”
專網通信,是指為專業用户提供無線網絡通信服務,多應用於一些要求安全保密和網絡穩定的客户。專網通信騙局核心人物隋田力,也是新三板掛牌公司海高通信(839211.NQ)實控人。隋田力打着量子通信的名義做所謂專網生意,以一己之力引爆了十多家上市公司,造成上百億元的財務黑洞。
專網通信騙局的操作手法與網絡詐騙的“殺豬盤”如出一轍:先給點好處吸引上市公司上鈎,等養肥了再進行收割;還會以保密機關“涉密項目”作為背書,以此獲得眾多企業的信任。
從多家上市公司回覆交易所的問詢函中,可以看出隋田力的騙術路徑大同小異:國企背景的大客户基於其信用,先向上市公司支付合同總金額的10%作為預付款,要求上市公司從隋田力指定的供應商處採購原材料並預付100%款項。在這種融資性貿易模式裏,表面看各方都有利可圖,上市公司短期內業績也得到大幅提升。但如果操盤者資金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形成鉅額壞賬。
在專網通信這張“網”中,上游供應商及下游廠家均系“指定”,上市公司只能參與中間的組裝環節。一些上市公司為了“衝業績”,或者貪圖做中間商“賺差價”,誰知被套路後自己成了冤大頭,只收獲了一堆難以兑現的紙面財富。
事實上,專網通信騙術一年前就已現端倪。紅星資本局檢索專網通信概念股近年財報發現,早在2020年6月12日,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就對華訊方舟(*ST華訊,000687.SZ)2019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指出其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向富申實業銷售商品,確認營業收入2.09億元,毛利3452.38萬元,交易的真實性無法判斷。
專網通信騙術一年前已有端倪,但未引起重視
但這份非標審計報告當時並未引起重視,直到一年後的5月30日,上海電氣主動暴雷,應收賬款86.72億元、賬面存貨餘額22.30億元,存在重大損失風險。專網通信騙局這才浮出水面,並迅速引發連鎖反應,A股持續不斷有上市公司踩雷。
目前隋田力已經失聯。海高通信相關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已經很久沒看見實際控制人隋田力,公司也無法聯繫上他。據公司瞭解,隋田力因為涉及相關案件正在被公安機關偵查,公司日常經營仍然正常運轉,員工也還在上班。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