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股新年見!五大金牛基金經理把脈2022 研判新能源、醫藥、消費等熱點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行情極致分化的2021年落下帷幕,2022年拉開序幕。2022年市場風格將會如何演繹?新能源賽道能否持續強勁?消費、醫藥能否開啓估值修復行情?

  為展望2022年市場行情,元旦之際,中國證券報邀請五位金牛基金經理共同把脈新一年投資趨勢,他們是: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工銀瑞信基金副總經理杜海濤、銀華基金董事總經理李曉星、源樂晟資產董事長兼投決會主席曾曉潔、聚鳴投資董事長兼投資總監劉曉龍

  金牛基金經理認為,2022年中國經濟將是從“調結構”到“穩增長”的一年,穩增長政策的相繼出台將託底經濟逐漸企穩,流動性也會隨着經濟的企穩而邊際收緊;A股市場極致分化行情有所收斂,市場風格走向均衡,投資機會聚焦新能源、消費與低估值三條主線;關注沒有基本面支撐的中小市值股票估值迴歸合理區間等風險。

  宏觀經濟更加樂觀

  回首2021,史博認為,2021年全球資本市場最大的特徵是分化。可以看到,大類資產利率和商品價格分化,港股和人民幣匯率分化。A股市場分化也非常明顯,股票結構上,價值和成長在2021年三季度出現歷史上最大幅度的分化,大小盤出現2014年以來最大的分化。2021年金融市場的極致分化,映射的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特徵:數字化帶動產業升級加速,產業加速升級使得產業內部不同公司的經營差異迅速拉大。疫情對各國內部不同產業的衝擊迥異,進而導致各國國內的應對政策也都是結構性的有保有壓,進一步加劇了不同產業的分化進程。

  展望2022,杜海濤表示,海外主要經濟體疫情後復甦最快階段已經過去、財政政策確定性退坡、貨幣政策逐漸由松轉緊;考慮到主要經濟體經濟尚未恢復至疫情前增長趨勢中、政策邊際收緊幅度仍較為謹慎。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政策提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預計穩增長政策將託底經濟逐漸企穩。

  李曉星認為,2022年經濟會比2021年更為樂觀。隨着各個行業穩增長措施的相繼出台,2022年會逐步發揮作用。小微企業受益於政策的支持,經營將得到改善,進而帶動就業和大眾消費,最終帶動經濟進入到良性發展過程中。總結來説,2022年市場流動性前松後緊,業績趨勢前低後高。

  在曾曉潔看來,2022年相對2021年是從“調結構”到“穩增長”的一年,包括財政、貨幣、地產等政策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鬆。這種從“調結構”到“穩增長”的變化意味着2022年的GDP增長會好於市場預期,地產2022年短期也會處於企穩的階段。此外,2022年會處於貨幣和財政的“雙松”,能耗雙控的放鬆也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和PPI的下滑,由此導致製造業利潤從上游向下遊轉移,大概率2022年下游行業較為受益。

  大小盤均有機會

  具體到A股市場,杜海濤認為,在房住不炒和理財淨值化背景下,居民資產再配置的需求持續存在,中長期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方向更加明確,資金面和政策面均對A股形成支撐。估值方面,行業估值分化仍較為明顯,不過寬基指數整體估值合理。綜合來看,杜海濤預計2022年A股市場將呈現震盪走勢,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史博表示,2021年A股板塊分化非常極致,2022年將有所收斂,整體對2022年A股市場偏向謹慎樂觀。歷史上“穩信用+寬貨幣”的典型年份,市場風格均偏向均衡,價值或成長、大盤或小盤均有表現機會,因而2022年結構方面預計市場風格偏向均衡,建議投資者在成長和價值之間,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企業之間以及大小盤之間做相對均衡的配置。

  杜海濤也表示,短期市場風格將更為均衡,中長期高質量發展仍是方向。一方面,“穩增長”政策發力託底經濟逐漸企穩,有利於價值風格的迴歸,已經計入較多悲觀預期的低估值行業可能將出現階段性的價格均值迴歸。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高質量發展仍是市場中長期主線。往後看,“綠色”、“科技”、“共享”將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亮點,權益市場結構是實體經濟結構的映像,權益市場是助力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手段,“綠色”、“科技”、“共享”仍是市場中長期發展的主線。

  風險方面,杜海濤提示,一是關注美國通脹持續超預期上行導致美聯儲緊縮節奏加快的風險,二是關注新冠病毒變異帶來的經濟波動風險。李曉星也指出,目前沒有看到2022年市場存在特別大的風險,總體來看,市場指數會是非常平穩的一年。此外,在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市場會走得越來越穩健。只是在流動性邊際變化的時候,一些沒有基本面支撐的中小市值股票,可能會有迴歸合理估值區間的風險。

  佈局這些投資機會

  具體到板塊方面,史博主要看好三種類型的投資機會。第一種是以新能源車、半導體為主導的低碳板塊和硬核科技板塊,這些領域在長週期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但短期相關公司估值已經不低,因此需要積極挖掘新的投資標的、尋找擴散性機會;第二種是以消費醫藥為主導的穩定成長類板塊,這些行業2021年有較大調整,相關公司估值合理,已經可以做左側佈局;第三種是以金融、傳統能源為主導的低估值板塊,這些行業下行風險小,但是成長空間也不大,適合低風險的投資者獲取一定的絕對收益。

  杜海濤與史博有相似的判斷,他也主要看好以下三個方向:一是在中長期成長方向中選擇估值和業績增長較匹配的新能源發電、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板塊,同時關注新能源領域的機會向電網投資、智能電網等方向擴散;二是關注食品飲料、醫藥等ROE穩定板塊的配置價值;三是關注金融地產與地產產業鏈的階段性估值修復機會。

  劉曉龍表示,2022年將首選與經濟弱相關的行業,重點關注幾個方面的機會:一是電動車,2021年過後該行業稍有估值壓力,但劉曉龍看好其中細分領域的機會;二是軍工,當前行業需求端、供給端、估值、競爭格局皆處於適中狀態;三是2021年成本、匯率受損的中游行業,主要聚集在家電、機械、建材、基建相關領域;四是雙控受益的行業,包括化工、某些金屬等;五是港股。

  以成長投資風格見長的李曉星,主要看好科技和消費兩個方向。在科技方面,2022年新能源、半導體還是其最主要的投資方向。他表示,如果科技投資的是變化,那消費提供的就是確定性和穩定性。從收入端和利潤端來看,消費品公司2022年業績將回歸正常經營狀態,同時也出現了估值切換的空間,整個消費品行業2022年收益率較為樂觀。具體到細分板塊,更看好高端消費和可選消費,2021年業績承壓的大眾消費品、大眾食品預計從2022年二季度開始就會出現盈利的拐點。此外,隨着醫藥行業政策的密集期過去之後,2022年上半年醫藥依然會迎來不錯的投資機會。

  曾曉潔表示,站在現在的時點判斷,2022年的機會在製造業和消費,製造業涵蓋範圍很廣,包括光伏、電動車、半導體等。從產業結構上看,2022年依然看好製造業中下游的機會,因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會導致利潤率從上游向中下游轉移;此外,經濟的企穩讓很多2021年超跌的消費品有不錯的機會。

  此外,杜海濤也為普通投資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秘籍。他表示,隨着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轉型以及註冊制的全面推進,建議投資者高度關注中國資本市場,做好家庭資產配置優化,可以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改革的紅利。這方面既要做好家庭房產與金融資產的配置,同時在金融資產配置方面可高度重視基金投資,基金是普惠金融的有效工具,通過選擇優秀的基金公司平台或者藉助於FOF等專業投資資源來幫助自己進行投資。投資方面建議堅持長期投資、追求合理的風險回報,“資本市場中沒有所謂的無風險回報,凡是過於誇大收益而忽視了風險、違背常規邏輯的理財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