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造富”了哪些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奇偶派
剛過去的4月,作為武漢人,我一共做了16次核酸檢測,遠超此前的任何一個月。
4月10日,武漢市發出公告,稱從當日起乘坐武漢軌道交通不僅需要“健康碼綠碼”,還需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這一政策很快被普及到寫字樓、商場、超市、餐廳等公共區域,這意味着每一個武漢人只要想邁出家門,就必須每兩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幾乎同一時間,同樣的措施也應用在了上海、深圳、廣州、吉林等多個出現疫情的地區。這樣的措施持續了一個月後,多日零新增的武漢終於宣佈,將48小時陰性的時限改為72小時。
但與此同時,北京,杭州等多地接連宣佈核酸檢測常態化,儘管沒有明確的通知,但過去兩年裏無疫情便無需核酸檢測的光景,如無意外將要遠去,而每隔幾天做次核酸會是新的常態。
2020年時被認為難以持續的核酸檢測風口,也因此在2022年再度“續命”,展現出持久的生命力。隨着核酸檢測週期大幅縮短,核酸檢測常態化的到來,讓過去兩年隨核酸風口吹起來的企業們,似乎又有賺頭了。
於是,在疫情再度遍地開花的當下,我們決定將視線轉向隨着頻次增長而再度火熱的核酸檢測市場。並試圖通過以下幾個問題,來解析當下的核酸檢測行業:
1.經歷了兩年發展後,核酸檢測市場整體呈現出哪些特點?
2.市場中的龍頭公司發展狀況如何,究竟賺了多少錢?
3.核酸檢測常態化,對這些公司來説真的更有賺頭嗎?
4月16日,國家衞健委臨牀檢驗副主任李金明對外表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已經完成了約115億人次的核酸檢測。”
而自2020年5月武漢完成約990萬人次的首次大規模核酸檢測以來,作為診斷新冠肺炎的最重要判斷標準,核酸普篩成為全國各地應對散發疫情的重要手段。過去兩年裏不同毒株進化導致的多地散發疫情,進一步造就了115億的龐大檢測人次。
不過,和預期中不太相同的是,儘管新冠疫情推動檢測人次大幅提升,併為核酸檢測市場帶來了重大機遇,但核酸檢測市場的整體規模,在過去兩年裏,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因此獲得更顯著的增長。
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2021年,中國核酸檢測的市場規模分別為90億,106億,121億和132億,2022年預計為146億。從增長幅度來看,2021年的增長金額相比前兩年反而有所下降,而增長率也在一路走低。
中國核酸市場規模 圖/中商產業研究院
在核酸檢測市場覆蓋的多個環節中,增長最為明顯的是核酸樣本保持試劑的規模,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核酸樣本保持試劑的市場規模分別為10和12億元,而2020年直接增長了108%,達到24.7億元。
只是這一增長速度並未延續到2021年,2021年樣本保持試劑的規模僅為28億元,增速大幅下降至12%。
由此來看,新冠疫情推動核酸檢測市場增長最為明顯的年份還是疫情爆發的2020年,這樣的增長,也並非僅仰賴於城市全員核酸帶來的龐大人次,畢竟從首次全市普篩到年末,滿打滿算只有七個月的時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前期的高價格或許是另一重推動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5月武漢市進行的全國首次普篩,耗資超過9億元,覆蓋人羣為990萬人,人均核酸費用在90元左右。燃財經在2020年7月發佈的報道稱,當時一家醫療互聯網平台在北京進行核酸檢測,單次收費在200元。
此後,核酸檢測費用一路下跌,2021年10月26日,北京的單次核酸檢測價格已經從上半年的80元進一步降至58元,並明確規定這一價格為最高指導價,不得上浮。
即便因為Delta等變異毒株的原因,2021年採用大面積核酸普篩措施防控疫情的地區,相比2020年有顯著增長,但市場的整體增速仍然慢了下來。而在2022年4月,單人單檢的核酸檢測費用進一步降至不高於每人份28元。
除此之外,核酸檢測被批准試劑的相關企業數量,在過去兩年也未顯著增加。2020年6月時,國家藥監局共批准了42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來自27家企業,其中有12家上市公司;到了2022年初,被批准上市的核酸檢測試劑雖增至68個,但分佈的企業為34家,上市公司數量則為14家。
整體來看,經歷了兩年的發展,到了今年初,核酸檢測市場目前呈現出價格不斷下調,規模增速放緩,入局企業數量減少的特點,核酸檢測的黃金年代幾乎可以説是已經過去。
然而,隨着今年2月起多地因Omicron毒株引發的散發疫情,國內又再次掀起了核酸檢測熱潮。這或許也將扭轉核酸檢測市場自2020年憑藉高利潤起飛後,持續了一段時間的頹勢。
為數眾多的核酸檢測公司們,入局較早的已在過去兩年裏已然成就了造富神話,在風口被再度吹起的當下,這些公司們在前後的熱潮中究竟賺了多少?
核酸檢測公司,到底多賺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在2021年四季度的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最高的五家上市檢測公司分別是迪安診斷、金域醫學、達安基因,聖湘生物、邁克生物。碩世生物,凱普生物,明德生物以及之江生物則緊隨其後。在核酸檢測量和品牌指數上,前三同樣是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和達安基因,只是互相換了座次。
那麼,我們以迪安診斷、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碩世生物、凱普生物、明德生物六家作為樣本,探究風口下核酸檢測公司們過去一季度和2021年的收益情況。
迪安診斷在4月27日剛剛披露了其一季報,一季度迪安診斷營收達到46.5億,同比增長52.1%,淨利潤達到7.5億,同比大增122.6%。
迪安診斷表示,整體業務中最主要的診斷服務業務,一季度收入為28.49億元,同比增長103%,剔除新冠業務收入後診斷服務的收入僅為9.68億元,同比增速也不過20.6%,這意味着營收中18.81億元都來自新冠業務收入,可見新冠檢測對其收益的推動。
在核酸檢測價格下降,頻次未有顯著提升的2021年,迪安診斷也實現了全年130.83億元的營收,只是同比增長22.9%的幅度相對遜色,全年淨利潤為11.63億元,不到今年一季度利潤的一倍。
而在4月,金域醫學也發佈了其2022年一季報和2021年年報。一季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金域醫學營收達42.51億元,同比大增58.7%,淨利潤8.5億元,同比增長62.4%。
一季報中雖未詳細提及其新冠檢測的收入,不過其預測,2022年一季度新冠檢測收入為約24億元,佔到公司營收比重的56%。
2021年全年,金域醫學的總營收為119.4億,淨利潤為22.2億元。其中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的營收為113億,幾乎撐起了公司的全部營收。
具體到新冠檢測方面,2021年金域醫學僅大規模的新冠篩查就營收18億,全年的新冠檢測收入共達到47億元,佔醫學診斷服務營收比重超40%。
不過,金域醫學在年報中也提及,在扣除新冠收入後,公司的腫瘤、血液病、神經免疫等領域為代表的特檢業務佔比仍有50.5%。
達安基因的2022年一季報則顯示,達安基因該季度營收為33.62億,淨利潤則為16.8億,不過,達安基因在一季報中並未提及新冠檢測業務帶來的營收和利潤。於是,我們轉向其2021年全年的年報。
達安基因2021年的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其營收為76.64億元,同比增長43.5%,淨利潤為36.18億元,同比增長47.7%。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銷售為其帶來了48.94億的營收,同比增長64.5%,扣除其5.56億的營業成本,核酸檢測試劑盒帶來的營業利潤達到驚人的43.38億元。
明德生物發佈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24.87億元;扣非淨利潤13.85億元,同比增長307.04%。去年一整年扣非淨利潤為14.03億元,今年僅一季度的利潤都快趕上去年全年利潤。
不過,明德生物同樣沒有提及其2022年一季度核酸檢測帶來的收入和利潤,而根據公司2021年報中的數據可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在2021年帶來了20.22億的營收,扣除其2.65億的營業成本,全年核酸檢測帶來的營業利潤高達17.57億元。
凱普生物發佈的2022一季報中則顯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11億元,同比增長147.9%;淨利潤5億元,同比增長190.6%;中泰證券估計,2022年一季度新冠檢測收入對公司的收入貢獻達到10億元以上。
凱普生物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來源:官網
碩世生物在今年一季度同樣取得了不錯業績。根據公司一季度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2億元,比去年上半年整體收入還要高3.91億元,同比增長77.7%;淨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62.9%。
也是在2021年年報中,碩世生物提及了其2021年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的收入,年報披露,2021年碩世生物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營收為10.39億元,而其他常規診斷試劑的營收僅為2.85億元。診斷儀器營收則為6.8億元。這也意味着2021年核酸檢測為碩世生物帶來的收入超過了其他試劑和儀器收入的總和。
六家核酸檢測上市企業一季度營收 奇偶派製圖
從上述六家的2022一季報和2021年年報來看,披露了2022一季度核酸檢測收入的迪安診斷和金域醫學,核酸檢測收入規模在20億元左右。凱普生物一季度核酸檢測收入估計也在10億元以上。而核酸檢測產品的毛利率大多在80%以上,其利潤應當頗為可觀。
未披露2022一季度核酸檢測收入的另外三家上市公司,2021年核酸檢測的收入也均在10億元以上,從各家營收的增長幅度來看,一季度達安基因的核酸檢測收入或在10億元以上,明德生物和碩世生物則難以精確估計,但預計會超過5億元,獲利同樣較為可觀。
常態化後,利潤空間所剩無幾?在整體經濟下滑的這個節骨眼上,上述核酸檢測企業在今年一季度獲得如此高的利潤,分外地讓其他行業公司羨慕。但核酸檢測相關業務在今後還有沒有持續紅利?能不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我們還得從行業現狀進行分析。
2020年4月,湖北率先啓動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集採,中標價最低為16.78元、最高為24.99元。與2020年3月底全省平均採購價相比,此次價格降幅達到了81%。雖然這次價格有了很大的下調,但這只是核酸檢測集採降價的開始。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已發文下調政府指導價。
湖南、江西等23個省份將多人混檢下調至每人份8元,山東、廣東等5個省份下調至每人份6元,新疆甚至將核酸集採價格下調到每人份3.5元。至此,降價的趨勢還沒有結束。
5月1日,河南混檢項目價格再次下降,由8元下調至4元;5月2日,北京也發佈通知下調核酸檢測價格,由5.9元降低至3.4元,暫為全國最低。
來源:北京醫療保障局官網
一位醫療健康領域研究人員的測算是,核酸試劑盒每份平均生產成本也就在3元到5元之間。可以看出,現在核酸檢測的毛利潤已快到零點。
在核酸檢測利潤空間持續被壓縮的情況下,隨着行業競爭的加劇及產品價格的下調,有一些企業的利潤已經無法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甚至有的公司利潤開始出現下降。
如邁克生物2022年一季度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9.25億元,同比下降13.5%,歸母淨利潤2.02億元,同比下降35.6%。財報中説明解釋是新冠分子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導致收入同比下降。
華大基因披露的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同比下降8.52%;歸母淨利潤3.30億元,同比下降37.06%。對於業績下滑原因,華大基因表示,新冠業務市場競爭加劇,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單價下降,導致新冠相關的利潤較去年有所下降。
之江生物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收8.1億元,同比增長23.4%;但是,歸母淨利潤2.75億元,同比下降12.9%;扣非淨利潤2.75億元,也同比下降13.1%。
之江生物則在財報中解釋,行業銷售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廠家和原料供應商的產能恢復充分,使得新冠檢測產品的供給充足、行業競爭較激烈,再加之全國多地對新冠檢測試劑盒實施降價集採,促使核酸檢測試劑盒大幅降價。
除此之外,在今年3月11日,為進一步優化新冠病毒檢測策略,國家衞健委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抗原檢測開始在國內施行。目前,在上海、廣州和吉林等地都已經開始用上了抗原檢測試劑。
來源:醫政醫管局
抗原檢測雖然在準確率上略低於核酸檢測,但是它也有諸多優勢。比如,15到30分鐘就能出結果,而核酸檢測往往需要6到16小時。並且抗原檢測操作過程簡單,無需專業儀器。抗原檢測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壓縮核酸檢測的市場空間。
核酸檢測試劑其實與新冠疫苗有些類似,都是以政府採購為主。其中大部分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給羣眾使用。所以發展到產能穩定期,中間費用率和毛利率都不會太高,相關企業開始出現利潤下滑也是順理成章。
寫在最後核酸檢測風口的變化,在不同階段營造了各有差異的造富神話。
疫情初期,有核酸檢測能力的企業少。所以只要公司有產能,就有市場,前期產品的利潤高,儘管檢測量並未增加,但仍然很容易為公司帶來收益。
可隨着疫情發展,國內已經有幾十家公司具備生產核酸檢測產品的能力。企業間相互競爭,導致銷售價已經快降到了成本價區間,利潤更是微乎其微。行業進入了拼產能、拼生產成本的階段。此時,靠單一產品的高利潤模式已經走不通了。
儘管在今年,隨着Omicron導致的疫情反覆,各地有將核酸檢測常態化的趨勢,這使得在低利潤空間的背景下,核酸檢測公司們有望憑藉堆人次獲取相比2021年更高的收益,只是48小時和72小時的規定也意味着,核酸檢測在頻次和數量方面基本上已達到了頂峯。
當利潤持續降低,而頻次幾乎再無提升空間之際,核酸檢測公司們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暴漲,或許也將是整個行業最後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