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長城基金龍宇飛:在管產品大幅跑輸業績基準
龍宇飛是長城基金旗下近年來成長起來的一顆“新星”。憑藉“妙手”重倉電子行業,龍宇飛管理的核心產品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連續三年業績表現靚麗,帶動該基金的規模一度突破30億元。
然後,2022年風雲突變,隨着大盤以及電子行業大幅調整,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激進的持倉風格也導致該產品深度回撤。截至6月16日,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A年內下跌24.22%,在2208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2113位,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過十五個百分點。
除了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龍宇飛管理的另一隻產品長城消費增值混合年內也回撤超過二十個百分點。
2021年年報顯示,長城基金高管、投研部門負責人、基金經理持有上述兩隻基金的份額均為0萬份。基金淨值的短期走勢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長城基金是否應該響應政策號召,健全公司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提高與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的一致性?
長城基金明星產品年內淨值回撤逾兩成
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由原基金久嘉轉型而來,旗下包括A/C類基金份額,以A類份額為主。2022年一季度末,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的基金資產淨值達到約26.19億元,在長城基金所有混合型基金中排名靠前。
但是,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A在2021年11月累計單位淨值達到歷史新高後急轉直下。不到半年時間,該基金最高回撤超過四成。
圖1:2021年下半年以來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A累計單位淨值走勢
截至2022年6月16日,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A年內下跌24.22%,在2208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2113位,P值為4.30%。
圖2: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信息看板
盈虧同源:重倉押注電子行業致深度回撤
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為龍宇飛(2017年10月18日開始任職)、尤國樑(2019年10月24日開始任職)。公開資料顯示,龍宇飛於2017年9月加入長城基金,曾就職於中信建投證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歐基金等機構。
龍宇飛開始任職時,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蔣勁剛、楊建華仍然在職。因此,當時龍宇飛可能並不在這隻基金中起主導作用。2019年2月,蔣勁剛、楊建華相繼離任,龍宇飛開始單獨接管該基金。
圖3: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基金經理變化情況
獨自接手後,該基金的持倉風格發生較大變化。
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2019年上半年末的前三大持倉行業為有色金屬、非銀金融、房地產,分別佔基金資產淨值的32.50%、11.64%和9.79%。到了2019年末,電子行業一躍成為該基金的最大重倉行業,持有比例佔基金資產淨值的57.39%,相比2019年上半年末上升超過55個百分點。
其後的2020年上半年末和2020年末,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持有電子行業的佔比進一步上升並一舉突破80%,持倉風格較為激進。
圖4: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電子行業持倉佔基金淨值比變化
由於2019年至2021年正是電子行業的大牛市,受益於重倉壓中這一行業,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A三年間的淨值表現突出,分別上漲31.78%、36.10%和43.33%。特別是2021年,該基金的淨值漲幅在同類型2040只基金中排在第81名。
伴隨淨值上漲,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的基金資產淨值從2019年末約5.25億元快速上升至2021年末超過30億元。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電子行業出現大幅調整。申萬電子行業指數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末最高回調超過四成,今年截至6月16日仍下跌接近三成。儘管龍宇飛提前在2021年末將電子行業的持倉佔比降低至60.29%,但該基金2022年以來仍然回撤較大。
具體持倉上,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2022年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過半數來自於電子行業,其中韋爾股份截至6月16日的年內跌幅接近五成。
高管及基金經理“零自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待落實
龍宇飛管理的另一隻產品長城消費增值混合2022年以來同樣遭遇淨值大幅回撤。
截至2022年6月16日,長城消費增值混合年內淨值下跌21.20%,在267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2381位,跑輸業績基準超過十個百分點。
圖5:長城消費增值混合信息看板
查閲兩隻基金2021年末的基金份額持有人發現,基金經理以及公司高管、基金投研部負責人持有基金份額總量的數量區間均為0萬份。這意味着基金從業人員與基金份額持有人之間的利益綁定可能並不牢固。
圖6:2021年末長城基金從業人員持有長城久嘉創新成長混合份額情況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指出,基金管理公司高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應將不少於當年績效薪酬的2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購買權益類基金不得低於50%;基金經理應當將不少於當年績效薪酬的3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並應當優先購買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缺失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可能會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考量,重倉押注單一行業,博取短期收益。如果幸運壓中,基金就可以快速擴大規模,賺取豐厚的管理費收入。這樣的操作並不利於維護基民的長期利益,也不利於發揮公募基金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功能作用。
本文案例中,長城基金是否應該及時響應政策號召,通過增加自購等方式保持與基民利益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