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強",成本降,轉化效率翻番……光伏發電魯企:風口來了
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會議在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指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2021年將“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作為首個納入上述市場的重點行業,發電企業將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業內人士估計,未來全國光伏產業將分享萬億瓦級別的市場;而作為新能源產業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山東的企業正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能源發電這個風口。
市場:從算不出到看得見
十幾年前,初入光伏行業的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總是算不懂一筆經濟賬:“在每度電0.98元的高額補貼下,光伏發電需併網8至9年才能回本。”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8至9年才能回本,前提還得是高額的補貼政策能持續這麼久。一算到這裏,客户們總是向丁文磊搖搖頭,“客户怎麼算,也算不出光伏發電的市場前景。當時我能堅持下來,全靠信念支撐。”
彼時的國內能源市場,煤炭等化石能源一家獨大。根據當時國家能源局發佈的《2010年能源經濟形勢及2011年展望》,2010年,國內全社會總用電量4.9萬億千瓦時,而非化石能源累計發電量僅為7862億千瓦時,約為前者的16%。
至於丁文磊從事的光伏發電領域,截至當年,累計裝機僅為70萬千瓦,即便按每天發電12小時計算,年發電量還不足1.3億千瓦時。
十幾年後的現在,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佈的消息驅動,本週A股三大指數開盤後集體上攻,週一一天,滬指即漲近0.65%,深成指漲逾1.3%,創業板指漲逾2%;而“領漲”的,正是農業、光伏、新能源車等板塊。
據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推算,為實現甚至提前實現“2030年碳達峯、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山東在2020年以後,除完成已經在建的燃煤發電機組外,不應再增加任何新的燃煤發電機組。
煤電機組開始“消耗存量”,其他新能源發電(如核電、垃圾和生物質發電)量又都有定數,“未來能夠滿足社會日益增長需求的,一是風電,二就是光伏了。”周勇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丁文磊們”終於看到了市場前景:“以前我們要走出去培養市場,現在客户開始主動找我們了。”
建不建?還是個經濟問題
在外界看來,新能源取代煤電,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的政治決策;但在丁文磊看來,一個企業建不建光伏項目,還是要算筆經濟賬。
資料顯示:在2010年,晶硅光伏組件價格約為每瓦20元,“現在工礦企業的裝機量,約為100到200萬瓦。照此計算,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的一次性投入,任何企業都要掂量掂量。”丁文磊表示。
與此同時,當年光伏組件的能量轉化效率並不高,大約只有12.5%。根據現在的數據倒推,100萬瓦的裝機量,大約需要1.2萬平米的光伏板,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
一次性投入大,不計土地投入也得8至9年回本,還要押寶這段時間補貼政策不變。丁文磊表示,多數企業在算清楚這筆經濟賬後,都會對光伏項目敬而遠之。
不過隨着技術的進步,光伏項目不再“面目可憎”:2020年,晶硅光伏組件價格已經降到了為每瓦1.3元,而轉化效率幾乎翻番,“現在的回本週期,縮短到了4至5年”,丁文磊着重強調,“這是按‘0補貼’計算得出的結論。”
如果説“一次性投入百萬元左右、4至5年回本”的項目已經“值得考慮”了,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則促成相關企業下定決心上光伏項目。
所謂“碳排放權”,包括可供的碳排放權和所需的碳排放權。“如果企業通過技術改造降低了碳排放量,使得總排放量低於政策限額了,相應差額即可轉化為可供的碳排放權入市交易,供需要碳排放權的企業購買。”周勇如是介紹。
如此來看,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初衷,是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在‘2030年碳達峯、2060年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將對碳排放權的限額不斷收緊,倒逼企業節能減排。”他透露。
經濟導報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山東省內電力行業已確定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丁文磊估計,未來全國光伏產業將有萬億瓦左右的市場潛力。
原地消納,碳排大省的新風口
據周勇的推算,山東碳排放量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碳排大省;與此同時,山東户用光伏組件裝機量全國第一,風電裝機量也在全國前列,可以説山東更是新能源產業大省。
根據2017年底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山東省低碳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山東將在2027年提前實現“碳達峯”。
在此既定路線下,低碳將成山東發電企業的“硬槓槓”;而為了滿足山東自身經濟運轉,在煤電以外“開源”勢在必行。
周勇建議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如果不考慮土地成本的話,來自省內的清潔電力成本低於外調電力的成本。”
這個問題,也被業內稱為新能源發電的“原地消納”。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就《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上表示:當前新能源的發展基本上不需要國家補貼,主要由市場決定,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消納。
“反觀山東,碳排量大説明對新能源的渴求;企業投資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不僅能實現減排目標、供出碳排放權,富餘的電力併網後又是一筆收益。”丁文磊認為,山東應着重發展光伏項目,“不佔用大片土地,工業廠房、農業大棚甚至住宅頂上都能安裝,非常適合山東這種工礦企業比較密集的省份。”
可以想見的,是風口之下,大量資本將會湧入新能源發電領域,一如上述光伏板塊“領漲”證券市場。
丁文磊也在自我提醒要堅守主業,“畢竟資本只是翅膀,實業才是基礎。”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