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企服市場開始步入收穫季
本篇是“尋鯨”之一。
“尋鯨”欄目,致力於挖掘中國企業服務領域裏的案例、話題、從業者的經驗與困惑,通過圖文與線上直播等內容形式呈現。
這個欄目隸屬於虎嗅的“大鯨計劃”,該計劃服務於本土企服的高成長性公司,發現、孵化、賦能。
本欄目由虎嗅與合作伙伴一塊打造,本期內容的合作方是經緯中國。
歡迎更多合作方與我們一塊“尋鯨”,有意向的合作機構、以及對參與“大鯨計劃”感興趣的企業服務創業者,歡迎聯繫虎跑小秘書(微信號:hupaovip)進行諮詢。
2020年,中國SaaS正在面臨一個新的拐點。
一方面傳統領域的SaaS開始顯現頭部效應,早期投資者逐漸步入收穫季,頭部企業開始面臨新問題,另一方面,新興SaaS市場暗潮湧動,誰能獲得首發優勢,誰能押寶成功還是一個充滿魔力的未知。
此次,虎嗅對話經緯中國合夥人熊飛,試圖從經緯中國的視角描繪中國企服市場的現狀,並挖掘未來的掘金新戰場,本次主要聚焦以下話題:
熱門賽道已經出現馬太效應
頭部企服公司進入新階段,開始面對新問題
未來掘金的新賽道
熱門賽道已經出現馬太效應
“疫情對國內整個SaaS行業的影響,不能算利好。”但從熊飛目前觀察來看,也不完全是利空。
不是利好,指的是企業經營首先還是要保生產,第二可能企業內部審批和決策速度會比原來慢。
不是利空,是因為行業最初擔心的斷崖式下降沒有出現,企業的基本盤沒問題。一些SaaS公司把握住了“危”中的“機”,實現了生存和增長。
事實上,經緯投資的很多SaaS公司已經到了收穫季節——這些公司的收入都在億元人民幣或者幾億的量級,而且保持着高速增長。
“在雲通訊、CRM、HRM等很多熱門領域,馬太效應已經比較明顯,經緯投資的北森、蓋雅工場、銷售易都是各自賽道中的頭部公司。這些公司已經充分驗證了經濟模型,因為SaaS的前期投入高,但隨着續費率的穩定提高,現在這些公司的營收完全可以覆蓋研發和獲客方面的投入。”
經緯以往偏向投資通用SaaS,熊飛認為經緯投資的企業服務公司大多以服務中大客户為主,即使是碰上疫情,這些公司的客户也沒有減少軟件預算,進而公司續費率都還不錯。
正是如此,這些公司能夠抵抗住經濟環境和市場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而對於做中大客户帶來的定製化問題,熊飛半開玩笑的表示,梅西也不是從12歲就在巴塞羅那踢主力,企業做中大客户也需要一點點的進步。
比如説SaaS公司第一年做規模為1000人的客户,定製化的比例較少甚至不存在,在這個基礎上,第二年可能做規模為2000人的客户,第三年做規模為5000人的客户,等到第四年做規模為1萬人的客户時,可能定製化的要求會多一點,但用户規模是一點一點往上做的,這樣一來,定製化比例也能一直保持相對較少,而且慢慢所有的經驗都可以沉澱成產品。
在聚焦於某個行業的垂直SaaS領域,經緯也同樣有所佈局,如太美、佳格等。對於垂直SaaS廠商,經緯更看重企業的行業實踐以及創始人的背景。以太美醫療為例,其服務了多家國內一線製藥廠,創始人趙璐畢業於復旦醫學院,擁有多年的藥企從業經驗,在創業之初就已經是行業專家。
總結來看,經緯投To B的邏輯有三點:第一個前提是大市場,比如CRM、HRM、電子簽名等等,第二是投產品型導向的創始人,即通過跟創始人的交流,瞭解其產品對行業痛點是否對症。第三則是要投有經驗有效率的公司,這就要求被投公司需要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定價和銷售體系。
熊飛還以勞動力管理領域的蓋雅工場舉例,蓋雅工場成立於2010年,創始團隊都是Kronos(全球最大勞動力管理軟件廠商)中國區的第一批員工。在2015年,經緯對蓋雅工場進行了投資,彼時蓋雅已經有了很多行業的頭部客户,但都是on premise(本地部署),同樣是2015年,蓋雅工場CEO章新波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所以當即做了一個決定—轉向SaaS,其實向SaaS轉型是很痛糾結的一件事,因為on premise收入高,而SaaS要一年一年收費,公司架構也隨之變化。
不過,如今看來,蓋雅工場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一方面,做本地部署的Kronos今年已經退出中國;另一方面,現在蓋雅工場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來自SaaS,熊飛認為,再過5年蓋雅工場可能幾乎90%以上收入都來自SaaS。
至於中美SaaS市場或者To B領域最大的不同,熊飛認為是相同大於不同。
“如果非要説不同,主要是中國的玩家沒有那麼多,頭部玩家的集中度會更高。因為美國的企服領域是一個灌木叢,每個垂直賽道里都有小領頭羊,整體上大多數賽道企業還能分一杯羹,但在中國將來很多領域將是一家獨大的局面。”熊飛提到。
基於國內企業服務市場的環境和趨勢,熊飛認為成為頭部是所有創業公司的目標,所以他也不斷強調冠軍意識的重要性。他曾在內部培訓中談到:“冠軍意識不僅是優秀創始人的素質,更是對自己的要求,因為VC行業就是一個競技體育場,最終是看業績,誰好誰壞都有赤裸裸的排名。第一名和第十名,差距不是幾位,是指數級的,在我投資的領域中,我不接受當第二、第三。”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頭部企服創業公司開始進入新階段,面對新問題
在相對早期的階段,企業需要做的是抓機會、思考戰略,進而在行業中落地生根。當然這個階段,企業也會面臨一定的問題或者走一些彎路。
從熊飛的經驗來看,早期不重視人效是一個非常共性的問題,當企業融了幾千萬、幾億人民幣之後,就會開始瘋狂鋪銷售,以保持快速增長,然而事實上,To B生意拼的是續費、口碑。“忽悠別人買了,最後續費率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沒有意義。”
此外,很多企業走過的彎路是靠營銷去驅動,不是靠產品驅動。
熊飛認為,產品跟營銷是一個乘數效應,比如產品是0~10,營銷也是0~10,當產品是3的時候,很多企業選擇了把營銷加滿。但是發現漲到30之後就上不去,因為做產品是很慢的。所以早期營銷做到2-4,等到產品做到7、8時,再把營銷加滿,帶來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不可否認,步入收穫季的企服公司也正在面臨新的問題。
熊飛談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組織的問題,此前幾個創始人管理一兩百人是很容易的,但是隨着企業的成長,很多公司迅速增長到一兩千人,如何提高企業的執行力,把企業的文化、價值觀迅速傳達,是當下管理者需要面對的新問題。
對於這一點,經緯被投公司北森的CEO紀偉國也有相同的觀點並現身説法。他談到,隨着公司員工規模的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組織的問題。所以今年,北森花了9個月的時間做了內部的流程化組織變革,希望建立端到端的以客户為中心的流程化組織。
整體來看這些成長型公司,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做SaaS真的沒有捷徑,只有紮實做產品。
以上上籤為例,電子簽名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做安裝版本,訂單額比較大、收入也比較快,外界看來是討巧的做法,另一種就是做SaaS,但SaaS模式在早期競爭相對吃虧,相比安裝版本,SaaS無法做定製。其次,上上籤主要的市場也是選擇了中大型企業,這也是有別於其競爭對手的。
這樣做雖然在早期沒有獲得可觀的一次性費用,但是因為電子簽名往往存在合同雙方,簽下一家公司後,如果SaaS公司的產品足夠好用,那麼這家公司的客户和上下游企業也都會被拉到電子簽名平台上。隨着大中型企業帶動周邊企業上平台,慢慢就會形成網絡效應。
具體來看,早期做定製化的軟件公司也許營收不錯,有機會衝擊資本市場。但是這類公司的挑戰就是不好規模化、沒辦法形成行業絕對領導,短期衝營收,但是長期演變為低毛利競爭。
另外還有一種選擇可以在早期快速增收,比如當企業的產品做到60分,可以找一個不懂行的中小企業,可以賣到100萬,但這種產品賣給大企業非常難,因為依據經驗,當產品做到80分或者以上時,大企業才願意買,不過,即使做到了80分,大企業也只願意花30萬。
談到這,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何差這麼多錢,還有企業願意去做大企業市場。
這是因為,軟件公司的早期客户一方面是貢獻收入,但更珍貴的是,早期大客户能夠幫助企業打磨產品,也就是蓋房子有了很好的地基。所以上上籤選擇即便放棄盈利,也要爭取大客户,以便自己能夠在未來享受產品上極大的自由。
這也就佐證了為何經緯在投資時更關注產品型公司。
畢竟產品型公司在底層開發能力和產品化能力方面的沉澱,可以支撐公司從一個產品線擴展到多個產品線,從一個領域擴展到多個領域,這樣的公司最終的市場天花板也會遠高於非產品型公司。
未來掘金的新賽道
當第一批SaaS企業步入收穫季,一批新領域的新巨頭也在悄然生長着。談及未來看好的企服領域,熊飛也分享了他的觀點。
最先被提到的就是開發者生態,在經緯看來,這個領域還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經緯在這個領域投資了PingCAP、圖數據庫NebulaDB等。
如果再做細分,在開發者領域,經緯格外關注數據這個巨大的賽道,數據量每年以3到5倍的速度在增長,四年就是100倍的增量。巨量數據的吞吐、存儲、處理是傳統數據庫無法滿足的,必須依靠新一代產品來解決,因此分佈式數據庫是經緯佈局的一個重點的領域。
其次,低代碼也被經緯所看好。對於低代碼,熊飛持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低代碼是一個技術,但任何技術都需要變成產品最終變成商品,所以好的低代碼公司一定是平台,不會只講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開源項目一般很難,因為每個賽道基本只有一個贏家,頭部效應十分明顯,開源項目的估值也比一般軟件公司的估值更高。經緯觀察底層技術已經有五六年光景,可真正出手的頻次大概在每兩年一家。
在通用SaaS之外,垂直領域SaaS也很有很大的機會,今年很火的工業互聯網也屬於垂直SaaS。在這裏需要明確,垂直SaaS並不是圍繞着一個小功能點展開,而是針對某一痛點去做貼合行業的解決方案,並逐步串聯起整個產業的相關方。
在SaaS領域並不是技術多好就可以讓客户成功,關鍵還是在於要解決問題。所以,在投資垂直SaaS領域時,經緯傾向於去一線與客户交流。“To B的產品其實很清晰,有沒有創造價值,去一線交流,做一些客户訪談,就可以有直觀的瞭解。”作為合夥人的熊飛仍在跑在一線,在他看來,在風險投資這個競技場裏,真正的差異化認知還是來源於最樸素的面對面交流。
#看完別走#虎嗅組建了一個虎山行·行業交流羣,羣內有更多關於企業服務領域的高質量交流討論,本文作者張雪也在羣中,想要加入討論?不妨點擊這裏填寫問卷,加入我們~審核嚴格(為羣友把關),還請認真填寫。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