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6項措施全方位助力企業減負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疫情衝擊之下,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之下,保市場主體就是“留得青山”,對確保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5月10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消息稱,日前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佈《關於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税費、金融支持,到困難行業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再到降低租金成本,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8個方面26項措施詳細畫出2022年降成本路線圖。

税費支持“真金白銀”讓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税與退税並舉。從《通知》來看,税費支持也成為具體任務的“排頭兵”。例如《通知》提到,要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減税降費政策,並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範圍。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税所得額100萬-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等。

留抵退税也是重要內容之一。《通知》提到,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税額於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税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製造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税問題。

此外,《通知》還提及企業創新税收激勵,如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以及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支持地方對特殊困難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等內容。

除税費支持外,《通知》還囊括諸多企業“急難愁盼”的問題。例如,在緩解企業人工成本壓力方面,《通知》提到,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在2022年度將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

疫情之下,不少企業面臨停工停產,因此高昂的租金就成為企業在這一特殊時期的沉重負擔。為緩解該情況,《通知》也提及,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承租國有房屋,2022年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等。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馬珺表示,税費是企業的重要成本之一,相比較而言,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水電房租及能源消耗等更多屬於市場成本,市場成本的升降遵循市場規律,政府政策可以影響它,但不起主要作用。

“而税費屬於政府成本,政府是有主動權的。”馬珺稱,在經濟下行期間或受到市場衝擊的時候,例如此次疫情衝擊,為了穩定經濟基本盤,保市場主體保就業,政府就可以採取減税降費之類的政策,讓利於企業。增值税留抵,雖然本質上還是企業資金,但與此前的結轉下期抵扣相比,提前退税使企業能夠更早地拿到和自主支配這部分資金,對改善企業現金流具有重要作用。

重點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也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為加大助企紓困力度,《通知》也在金融方面發力。例如,在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方面,就提到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潛力,推動金融機構將LPR下行效果充分傳導至貸款利率,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據悉,5月9日央行發佈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便已顯示,國有六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4月下旬下調了部分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4月最後一週,全國金融機構新發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前一週下降10個基點。在業內人士看來,存款利率下降,有利於提升銀行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讓利的空間,並拓寬貸款利率下行空間,有望帶動LPR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而在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方面,《通知》則強調,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繼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積極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落地見效。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等內容。

此外,《通知》也提及,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深化新三板改革,進一步提升直接融資服務能力。

不過馬珺提到,財政支持既可以採取減税降費方式,也可以採取財政補貼方式,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從這個角度上理解,金融支持也很重要,但相對來説較為間接。一方面,它提供的是融資支持,而不是直接讓利;另一方面,它需要通過中介才能發揮作用。

“比如國有大行作為公共部門,會有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普惠金融的硬指標,但一般的中小商業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它本身就是一個以盈利為目標的市場主體,讓它們讓出自己的利益,去支持其他市場主體,就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還要提供財政貼息等激勵手段才行。”馬珺説。

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

今年以來,在複雜的國際局勢影響之下,大宗商品價格也迎來上漲,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對此,《通知》提及,要繼續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保障民生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電。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礦產等資源勘探開發,保障初級產品供給。加強原材料產需對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銜接聯動。進一步強化大宗商品市場監管,加強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

此外,在物流方面,《通知》也提到了多種提質增效降本措施,例如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綜合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完善港站樞紐集疏運體系;深化運輸結構調整示範區建設;深化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等。

從整體來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企業的成本支出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只從某一個角度降成本,有些企業未必能夠享受得到。從《通知》中我們也能看到,既提到税費的支持政策,也提到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緩繳及房租減免等,這種組合式的降成本措施可以更加公平地減少企業的負擔。

全方位的降成本意味着讓實體經濟輕裝上陣。以組合式的税費支持為例,隨着一系列有力措施的部署,截至4月20日,該政策已累計為企業減輕税費負擔和增加現金流達1萬億元以上。而大規模留抵退税作為新的政策部署,也成為今年企業減負的亮點所在,數據顯示,在1萬億元的總量中,累計辦理的留抵退税規模達5785億元。

白明表示,降成本其實是穩經濟需要抓住的“牛鼻子”,例如其中提到的減税降費,直接作用於企業,就相當於穩住了市場主體,從而穩住就業。就業穩了,民生就穩了,人們可以正常生活,消費就會被帶動,進而拉動整個經濟的循環。

而從長遠角度看,馬珺解釋稱,降成本其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延續。隨着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傳統的依靠高投入、拼資源拼環境和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不能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供給側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而減税降費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給企業鬆綁,給企業讓利,讓企業賺到錢,激勵企業去創新,這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可以認為,實施減税降費不僅有短期擴張需求的考慮,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長期發展的要求。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