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明顯收窄,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復甦的重要支撐力量。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着眼長遠,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有效’二字強調了投資必須注重質量和效益,投資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市場運行規律,契合人民實際需求。”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
當前,我國投資的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養老、教育、醫療等社會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新產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基建等領域投資前景也十分廣闊。擴大有效投資,既能彌補歷史欠賬,也能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着眼長遠,擴大有效投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韓永文表示,擴大有效投資必須堅持以優化投資結構為前提,既要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存在的短板,也要切實滿足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擴大有效投資的主要着力點是那些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連接穩增長、調結構與惠民生、補短板領域的公共服務投資。”王軍表示,例如,以“雲大物移”、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基建、現代物流以及鄉村振興、公共衞生、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等。
擴大有效投資,還要強化要素保障,尤其是要有效解決資金供給問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有效。”韓永文建議,要組合運用減税降費、調整國債投向等政策措施,支持有效投資需求。要靈活運用財税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增加對有效投資的信貸供給。
當前,民間投資已成長為投資的主力軍。王軍表示,要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在中長期內努力提升民間投資的資本回報率。此外,還要降低民營經濟發展成本,激發企業活力。
“從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傳統基建+新基建’將成為下半年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回升的最主要動力,製造業投資也有望隨着經濟復甦從低位反彈,並將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進一步回暖。”王軍説,但下半年仍存在一些制約投資擴張的因素。比如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展、國內經濟復甦程度、工業品價格和企業利潤走勢等。
這就更加需要用好用足擴大有效投資這個“關鍵支撐”來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提質量,既拉動經濟增長、提振市場信心,又為今後更長遠的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各地需因勢利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選準投資方向。同時也要防止出現盲目投資、重複建設等問題,須有度有效地籌集地方建設資金,真正把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發揮出來。”韓永文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