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城市化趨勢:人口再集中 農村居民向縣城集聚

  城市化意味着中國的結構轉型從勞動生產率低的部門向勞動生產率高的部門轉移,城市還有集聚和創新的效應,這樣的轉型能自動帶來經濟增長。根據我個人計算,過去三四十年裏,我國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10%左右。城市化對消費的貢獻也很大,因為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費是農村居民的2.3倍以上。到2035年,城市化率將達到75%,由此帶來的消費增加足以彌補老齡化帶來的消費下降。 

  我國未來的城市化有兩個趨勢:一個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向中心城市區域再集中,另一個是全國1800多個縣市的農村居民向縣城集中。關於第二點,我認為未來可能會實現縣城和村莊的融合。 

  趨勢一:人口再集中  

  人口再集中,指的是人口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集中,然後到了城市化區域裏又進行分散。這個趨勢在世界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我把它稱為人口的“大集中、小分散”。 

  比如,美國的地理面積跟中國差不多,人口3億多,但是攤開美國的地圖,會發現美國人口集中在少數幾個地方,包括東海岸、西海岸、五大湖地區,以及佛羅里達州,其他地方人口較少,中西部經常開車一個小時見不到一户人家。另外還有日本,國土面積很小,但人口集中也非常顯著,東京——名古屋——大阪這個高鐵里程不到兩個小時的狹窄區域裏,集中了日本全國60%至70%的人口。 

  我國未來也會形成一些城市化區域。國家已經宣佈了九個中心城市名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圍繞這九個城市將形成七個大的城市化區域,包括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游地區、四川盆地、西安咸陽、鄭州開封、京津冀地區。可以預見,到2035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5%以上,全國60%以上的人口將集中在這七個城市化區域裏。 

  這種發展趨勢對中國經濟的意義是非凡的:第一,進一步集聚會帶來更大的效益。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新的增長極,深圳極有可能成為與硅谷並肩的高科技創新中心。第二,經濟地理會發生大調整。城市化區域的經濟比重會增加,非城市化區域的經濟比重會下降。第三,會對房地產業產生影響。雖然預計我國總人口將在2025年至2028年開始下降,我國總體房價不會有大的增長,但是,新的城市化道路給城市化區域帶來人口的持續增加,將可能導致這些中心城市的房價得以維持,甚至有所上漲,而非城市化區域的房價要維持住就很難,特別是那些人口流出的城市。 

  由此,我們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均等化、高考改革等。户籍制度改革已經討論了很多年,從2012年春天就開始提出,但這個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太激進,比如讓縣級及以下城市全面開放,只要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居所就可以申請户口。這在全世界都沒有先例,連美國都有户籍制度。所以我們可以採用的方式是用居住證代替户口登記,弱化户口所附帶的公共服務屬性。在這個過程中,要把公共服務拉平,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也是“十四五”期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高考是户口最大的福利,我們主張把地方高考和全國統考結合起來,全國統考面向那些户籍和學籍分離的學生,這將有利於大城市地區開放户籍的執行。 

  趨勢二:縣域經濟的發展  

  未來城市化的另一個趨勢是農村居民向縣城集聚,這一現象越來越普遍,因此縣域經濟變得越來越重要。自2014年以來,勞動力流動趨於平穩,跨省流動人數基本停止增長,開始了返鄉創業的潮流。我們從這一現象中也要看到鄉村隱性失業在增加,因為我國統計失業只統計城鎮,不統計鄉村。 

  2020年我國脱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下一步不能讓這些脱貧的人再返貧。因此,我們今後的目標要從脱貧攻堅轉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使農村繼續發展。到2035年我國仍將有四分之一的人居住在農村,這在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大約三四億人。即使最終我國城市化完成了,我估計全國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所以,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歷史也將證明這一點。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哪裏?不是發展農業,因為農業只佔我國GDP的8%,15年前我國農民的主要收入已經來自非農業。未來要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核心必須是為農村居民提供較高質量的非農就業機會。 

  在中西部地區,主要應該實施人口就地城市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仍然應是主力。舉個例子,我的老家江西省新幹縣在過去十年實現了飛速增長,整個江西省近十年在全國GDP的排位上升得非常快,從墊底省份基本上到了中游,這與江西加入長三角一體化以及大批人口返鄉創業有很大關係。 

  新幹縣現在有35萬人,支柱產業是箱包產業和燈具產業,都屬於中低端產業,其箱包產業佔到全國中低檔箱包的80%。箱包的利潤很低,一個箱包只賺5塊錢左右,但對當地老百姓來説就是個福音,因為到工廠裏去幹活,基本上四五千塊錢的月收入就有保障,勤快一點上萬也有可能。這些年村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人開始買小轎車。農村居民買小轎車是富裕的標誌之一,因為小轎車不能跑運輸,完全是消費品。 

  類似這樣發展水平中等偏下的縣城,通過產業轉移可以實現快速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這些地方仍然應該是主力。所以,有了產業,我們的扶貧成績才能有保證,鄉村振興才有基礎,才能實現城鄉一體化。 

  最終,鄉村將成為中國很多人未來的宜居之所,進縣城買房與留在村莊居住將形成平衡。收入水平提高之後,交通也將更加便利。農村地區單體房屋的衞生設施也可以實現自來水、下水系統、抽水馬桶等基礎設施的普及。如果能把農村變成宜居之所,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就實現了。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未來城市化趨勢:人口再集中 農村居民向縣城集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