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悲觀至極?!即使市值蒸發1.5萬億美元,中國科技股交易員還沒看到底部……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財經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本週中港股市再度聯袂重挫,監管憂慮急劇擴散。互聯網和平台龍頭企業的股票已徹底步入“凜冬”,許多在港上市的巨頭紛紛創下新低。恆生科技指數本週跌幅10.5%,為2月末以來最差表現,並已連跌五週,創最長連跌週數,其成分股的市值蒸發了約1.5萬億美元。

即便是1.5萬億美元的拋售,對正在努力應對中國科技行業連鎖風險的股票投資者來説,也可能不會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切入點。

中國當局方面加大打擊力度引發的股市暴跌,導致騰訊控股的市淨率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阿里巴巴在香港股市跌至創紀錄低點,本週香港基準股指陷入熊市。儘管估值如此迅速地下降,但資金外流的速度表明,幾乎沒有什麼買入信號在閃爍。

“我認為它不會很快結束,”Alphalex Capital Management HK Ltd.董事總經理Alex Au説。他上個月賣掉了所有中國科技股,並在過去一到兩週內建立了他曾經看好的股票的空頭頭寸,“投資者需要重新評估在中國投資的理由和風險。”

騰訊本週警告投資者,準備迎接中國科技行業更多監管限制。Au等人認為,在一場從教育、電商到汽車共享的全面打擊行動中,科技行業是最脆弱的。

自今年2月見頂以來,全球市值縮水最多的四家公司都是中國科技公司:騰訊(Tencent)、阿里巴巴(Alibaba)、快手科技(Kuaishou Technology)和美團(Meituan)總共損失了逾1萬億美元。同期,追蹤中國最大科技公司的恆生科技指數下跌逾40%。其成分股的價值蒸發了約1.5萬億美元。

對於正在學習重新定位進入新常態的投資者來説,關鍵問題是,中國擴大打擊力度的舉措將在多大程度上重塑中國一些最大的企業,以及在哪裏可以找到機會。

DWS亞太地區首席投資官兼新興市場股票主管Sean Taylor表示,考慮到目前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很難説科技股目前便宜。

以目前的水平來看,“如果收益繼續下降,成本仍然很高。”他對彭博表示,“我們不知道底部在哪裏。”

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今年2月和3月外國交易員拋售科技股時,中國內地投資者是這些股票的大買家,但自6月以來,他們已變成騰訊的淨空頭。

JH投資管理公司駐深圳的基金經理Li Weiqing説,只有當政府政策明確時,才會出現買入信號。他説,他在去年第四季度出售了在互聯網公司的股份,目前“計劃從遠處觀察事態”。

更嚴厲的政策環境迫使企業放慢擴張計劃,而反壟斷執法則使它們面臨更激烈的競爭。隨着從雲計算到電子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增長放緩,阿里巴巴的收入兩年來首次低於預期。

騰訊報告了自2019年初以來最慢的季度營收增長,並警告稱將出台更多監管限制。它還將用於社會責任項目的資金翻了一番,達到150億美元,這是在監管加強之際,中國互聯網巨頭最大的慈善活動之一。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亞洲市場策略師Tai Hui表示,投資者需要弄清楚監管機構將對企業採取何種措施,以及企業將如何應對。“目前的估值可能無法完全反映未來的情況,”他表示。

一些人認為,由於最近的科技股拋售如此劇烈,拐點即將到來。

“當你把這些部分的總和拆開,你會發現,其中一些公司的股價遠低於核心業務和許多附屬業務,無論是支付業務還是免費獲得的雲業務,其估值都非常誘人。” Brandes Investment Partners投資總監Louis Lau説。“我認為,5年後,這將被證明是最佳的買入機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