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股“穩增長”,這板塊徹底火了!八大基金投研人士火速解讀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去年底今年初市場風格突變,以“穩增長”為主線的基建等板塊走勢如虹。

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中證基建工程指數自2021年11月15日以來漲幅達到15.57%,今年以來漲幅更是達到8.31%,成為弱市中一道風景線。

基建板塊為何能逆市大漲?背後驅動力有多大?能成為2022年全年的主線麼?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

廣發中證基建工程ETF基金經理 霍華明

鵬華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基金經理 羅英宇

國泰建材ETF基金經理 黃嶽

萬家中證紅利指數基金基金經理 楊坤

信誠中證基建工程基金經理 黃稚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 謝屹

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研究員 王晗

恆生前海港股通精選混合基金經理 江俊晨

這八位投研人士認為,在經濟穩增長的背景下,基建投資作為拉動GDP的重要着力點,具備多重利好,贏得資金青睞,迎來逆勢行情,有望成為值得關注的投資主線。投資者借道基金佈局,要注意背後的風險。

多因素引發基建板塊走強

中國基金報記者:自去年底開始基建板塊就有所表現,而大盤在此期間出現震盪,您認為什麼引發這一波上漲?

謝屹:去年年底以來,經濟數據接近了週期性的底部,央行出台了降息降準等一系列的措施來幫助經濟儘快進入復甦的軌道。在穩增長的預期下,市場通常會選擇基建相關的行業,包括建築、建材以及部分上游的週期性行業。這導致了這些行業表現出超額收益。

霍華明:近期基建板塊受到市場關注,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政策的支持:去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今年2月5日,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紮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

二是資金面的支持:目前已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限額1.46萬億元,另外,2021年預計有超過1萬億專項債收入延後到2022年一季度使用,目前基建的資金較為充裕。

三是項目的支持: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紮實推動“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另外近期《新聞聯播》也連續報道了一些地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情況。四是1月29日發佈的Reits項目試點税收政策,有效降低了Reits的税務摩擦成本,Reits為老基建增加了退出的方式,有助於解決基建項目負債率高、項目回收期長的問題,對目前的基建行業是一個利好。

黃嶽:在經濟穩增長的背景下,基建投資作為拉動GDP的重要着力點,具備多重利好,贏得資金青睞,迎來逆勢行情。從政策面來看,近期基建建材板塊暖風陣陣。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等建設,擴大有效投資。實際上,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背景下,2021年12月中旬,財政部向各地提前下達1.46萬億元2022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1月各地發行地方債規模為6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365.64億元,近乎翻倍。用途上,用於城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建的專項債佔比42.2%;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佔比18.3%,近60%直接投向了基建。春節假期結束後,湖北省、福建省、陝西省等多地已經舉行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目前建材板塊和基建板塊估值處於中等偏下水平,投資安全邊際較高。

楊坤:市場整體2021年12月開始的調整,衝擊了所有市場投資者,海外通脹推動的利率上行正在影響全球資產定價,北上資金的風格切換等多種因素一定程度直接衝擊了原本缺乏增量資金且高倉位運行的機構配置。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強,前期熱門賽道抱團出現鬆動的環境下,市場逐步聚焦政策最為利好,方向最為明確的“穩增長”主線。而基建作為2022年我國穩增長的重要抓手,相關板塊在二級市場上也展現出了顯著的超額收益。

王晗:今年首要目標是經濟穩增長,可以預期到全年的經濟不會發生很大的下行,因為國家有政策、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把整體的經濟給穩定在一個相對比較可控的水平,從而完成我們既定的經濟增長的目標,所以這是我們開年以來主要驅動的政策主線。

黃稚: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投資數據連續回落,地產、基建投資兩大傳統經濟動能均有所放緩,加上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顯現。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市場對於財政、貨幣政策發力來對沖經濟下行的預期不斷升温,這輪基建板塊反彈本質上是對於穩增長基建發力、行業需求出現反轉的一個預期。

江俊晨:我們認為本輪基建的上漲行情主要來自於市場對於整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擔憂的反饋、“穩增長”政策的預期和刺激、資金高低切換所帶來的共振結果。

具體來看,去年市場本身對2022年經濟增速恢復的預期就普遍保守,而與此同時,雖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再次席捲全球,但由於國外抗疫政策的區別化對待,歐美補庫週期已逐漸開始,疊加海外流動性收緊,我國經濟的外需邊際將在2022年緩慢回落,出口對拉動經濟的作用將會削弱,在消費也沒有明顯復甦的情況下,投資則被市場視為是目前階段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中的第一選擇。

在此背景下,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字當頭”,在經濟增長承壓的局面下,宏觀經濟政策全面聚焦穩增長,地方政府密集推動投資項目,而投資項目的放量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基建板塊。

最後就是過去較為擁擠的成長賽道已面臨估值過高、盈利增長可能放緩等的問題,投資性價比短期內不再突出,場內資金需要尋求更具投資價值的方向,而具備政策支持、估值較低、盈利相對確定的基建板塊則提前被市場資金挖掘並進行佈局。

羅英宇:自2021年三季度以來,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未來宏觀政策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為各省市主要工作任務, “擴大有效投資”為重中之重,多省市政府上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

另一方面,該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全年的減碳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尤其是三季度運動式減碳工作所導致的供給收縮,給宏觀經濟帶來的衝擊,提出要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整個雙碳工作的方式、方法均出現明顯的調整。

從海外的情況來看,去年12月份美聯儲針對美國通脹問題出現了明顯的態度調整,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針對通脹的觀點轉向鷹派,由之前短期通脹觀點轉向認為當前面對的是中長期通脹壓力,市場對於美國加息時點以及加息幅度頓時升温,美國長短期國債利率均大幅上行,資本市場同步波動,尤其是成長板塊跌幅明顯。

在此背景下,國內資本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震盪下行,走勢呈現出結構性分化,前期熱門賽道股出現了明顯回調,而以金融、基建為代表的大盤價值股走出獨立行情。整個資本市場針對穩增長方向進行了重新資產配置和定價。

穩增長政策利好基建板塊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穩增長”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穩增長和基建之間關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夠帶動整個基建板塊的行情?

黃嶽:基建投資在經濟復甦進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從GDP的構成來看,按支出法核算GDP時: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當需求收縮、貿易順差下降時,投資就成了拉動GDP的重要着力點。

2004年以來,我國基建投資佔GDP的比重逐步上升,2017年以來有所回落,但仍處於6%以上,基建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事實上,基建投資作為逆週期政策抓手,常常用於對沖週期性需求收縮,特別針對出口和地產下行壓力。歷史經驗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後,主要經濟體紛紛推出基建投資計劃,典型的有中國重點投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4萬億”投資計劃、美國的2009年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RRA)等。

從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來看,基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基建提法是“適度超前”、地產提法是“促進良性循環”,因此政策力度看,對基建的扶植力度可能大於地產,實施節奏快於地產。

在穩增長預期下,結合政策端和資金面的助力,基建行業迎來利好。政策端來看,國內重心重回經濟穩增長,首選超前基建。此外,“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加大,2021年11月-12月PPI、PMI等原材料價格指數同比回落,成本端利好基建發展。資金面來看,專項債的提前下達有望支撐基建增長。財政部表示近期已向各地提前下達專項債1.46萬億,根據中信證券測算,結合2021年11-12月專項債發行金額投入項目,預計約有萬億規模專項債資金在一季度形成支出。

謝屹:增長的來源通常既可以是企業部門的支出,也可能包括政府部門的支出,他們都是經濟運行的組成部分。在經濟下行週期和階段,企業通常出於對未來的悲觀預期,放緩庫存投資和設備投資的節奏。此時,政府部門通常會主動擴大投資和支出,來彌補私人部門的下行,幫助經濟儘快見底。而政府部門的投資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領域,所以穩增長通常會對應基建行業的回暖。

霍華明:基建歷來是政府用來對沖經濟下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注意到2021年的經濟數據已經發布,雖然全年的GDP增長8.1%,較為穩健,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的走勢呈現的是前高後低的態勢,其中2021年四季度的增長為4.0%。另外,從結構上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2%,這是由於受疫情影響,海外的產業鏈供給尚未恢復,但預計2022年隨着疫情對經濟衝擊的好轉,出口難以維持高增長;消費方面,2021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相比11月環比繼續下滑。消費與疫情的反覆程度呈現反向關係,在疫情徹底消除之前,預計2022年的消費難言樂觀;投資方面,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13.5%,維持高景氣,基建投資同比增長0.4% ,房地產投資從去年6月的7.2%的增長回落至12月的-3%。

總的來説,現階段的情況是消費與房地產難以發揮拉動作用,而出口預計今年難以維持高增長。再者,從今年春節假期的相關經濟數據來看,無論是出行人次、旅遊人次、消費金額、電影票房等數據來看,經濟都難言樂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有益於對沖經濟下滑。

楊坤: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目前消費在局部疫情多輪衝擊之下動能較弱,同時出口受海外供需逐步平衡,就業復工反彈下存在較大壓力,基建投資成為2022年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我們看到多地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明顯提高,反映地方政府通過基建發力的投資意願強烈。同時2021年四季度以來,發改委固定資產項目審批明顯加快。傳統基建仍是地方政府主要發力點,2022年投資空間巨大。市場對一季度及全年基建增速抱有較高的期望,疊加熱門賽道估值高企,海外流動性收緊的環境下,催生低估值、確定性更強的基建板塊走出不錯的行情。

王晗:在經濟穩增長的過程中所有的行業都會受益,但一些高科技、成長、消費的行業或是間接受益,而基建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等等週期板塊,可能是直接受益。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低估值的基建、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板塊會最直接受益,而且是彈性更大的。

黃稚: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面臨着較大下行壓力,之前疫情衝擊造成海內外供需錯配的紅利正逐步減弱,受到外需擾動出口、製造業在去年高基數下面臨增速回落可能性較大。

受到疫情影響消費復甦也較為緩慢並存在不確定性。基建與地產投資佔國內GDP的比重比較大,作為國內經濟增長雙引擎,在歷史上基建和地產往往呈現“蹺蹺板”效應。雖然近期政策上對房地產調控出現糾偏,但去年下半年地產銷售端的回落將逐步傳導至投資端,上半年地產投資仍將承壓,在“房住不炒”的長期政策目標下房地產很難出現強刺激。基建投資主要由政府主導,其可控性和有效性較強。

因此按目前情況來看,為了在較短時間穩定經濟,基建很可能成為重要抓手。近期推出的以及潛在的穩增長政策,基建板塊是比較直接受益的,包括財政投入和項目加快推進,基建投資的改善預期推動了板塊近期行情。

江俊晨:在不同的時期可以托住經濟下行壓力的方向都可以歸屬於“穩增長”的範疇,而基建是現階段受益於“穩增長”政策較為直接的行業。由於穩增長的預期得以強化,特別是近期社融數據高增,且財政部也已向各地提前下達了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現較大改善,各地基建項目有望陸續上馬,均有望對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資形成資金支撐,基建發力穩步推進,大基建板塊受益預期明顯提升,迅速得到市場資金的認可,所以出現了明顯的行情。

另一方面在股票投資上市場資金也去傾向選擇具有“歷史重複”效應的方向。我們回顧歷史也可以看出,歷次穩增長基建基本都是主要抓手,2008年、2011年、2014年三次強力穩增長,期間基建投資均大幅反彈或維持高增長,反映到股市上,期間建築板塊相對滬深300均表現出一定的超額收益。

羅英宇:從目前的情況看,作為GDP重要組成部分的消費和出口短期復甦壓力較大,而投資中,製造業投資週期相對較長,預計地產投資今年也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這時基建作為“穩增長”調節手段的重要性就大大提升。細化來看,我們估算基建投資每提升1%,支出法核算的GDP將被拉動0.11%,具備較高的帶動作用,因此基建投資是傳統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近期公佈的貨幣政策數據來看,社融數據高增,且財政部也已向各地提前下達了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現較大改善,同時考慮到2021年底仍有部分專項債仍未結轉,均有望對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資形成資金的支撐。

2022年值得關注的賽道之一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整個基建板塊已經迎來拐點了嗎?2022年會是大家值得去投資關注的一個賽道嗎?

霍華明:觀察基建的指標有很多,其中比較多人使用的是專項債的發行和項目的儲備。目前約束基建板塊的這兩個指標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密切跟蹤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經濟數據,因為基建板塊是對沖經濟下滑的重要工具,若我們觀察到經濟數據出現明顯的拐點,那麼投資者也可依此作為自己投資基建板塊的拐點判斷。

黃嶽:截至2022年2月16日,中證全指建築材料指數估值為11.64倍,處於2013年7月19日以來29.93%分位數;中證基建指數估值PE為11.36倍,處於2015年4月3日以來34.66%分位數。縱向來看板塊估值處於中低分位數,當前估值處於歷史較低位置。隨着2022年一二季度專項債提前下達,財政資金落實到基建項目,估值提升空間較大,是2022年值得關注的賽道。

謝屹:我們還是對賽道這個概念抱有謹慎的態度。去預測某個賽道的漲落是比較困難的,重配某個行業和賽道也會帶來較大的波動性,個股的選擇是更重要的。具體到基建領域,我們認為新興基建相關的個股以及傳統基建、上游週期相關行業都還能選出優秀的標的,能夠給我們提供長期投資的機會。

王晗:基建和其他的行業不太一樣,因為它施工週期很長,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驗證週期是比較長的。實體基建行業的景氣度是可以維持全年的,整個2022年基建行業會比較好。但是具體股票能夠走到什麼位置、能夠漲多久,這取決於短期能夠漲多快。如果你漲得過高肯定隱含的風險就會比較大,但是整體2022年至少上半年基建行業的景氣度都會維持到比較好的水平。

黃稚:2018年以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嚴控,資金來源成為基建投資發力的重要約束,基建投資增速明顯放緩。去年傳統基建投資同樣是面臨着資金約束和需求疲弱的壓力,這也是基建板塊在過去較長時間內維持在估值低位的原因。而今年初基建投資資金面有所改善:2021年四季度密集發行了1.21萬億元專項債,且2022年提前下達首批專項債額度達1.46萬億元,專項債發行節奏也明顯提前,1月新增專項債4844億,大幅超越去年同期。加上之前年度財政結餘資金,今年初基建投資資金是比較充裕的。

從基建需求端項目來看,基建投資項目儲備也比較充足。1月10日國常會,部署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會議還特別強調了已論證多年的重大水利項目要抓緊實施,地方水網及智慧水利投資有望加速。從去年12月新開工項目及央企新簽訂單來看,行業需求呈回升趨勢;去年12月狹義和廣義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均略有改善。

總體來看,今年資金和項目需求有望形成合力,促進基建投資的温和回升。從結構上看,新老基建有望共同發力,從體量上老基建仍然佔據重要地位,新基建體量相對較小但動能較為強勁。從基建板塊股票來看,行情可能主要出現在預期改善和開始驗證的過程,上半年可做關注。

江俊晨:目前基建板塊具備高預期、低估值的優勢,相對其他板塊而言確定性更強、投資性價比更高。首先是政策支持的高預期,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確認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隨後各高層及地方的表態、各類會議均表示政策正在不斷加碼,央行也已開啓降息。基建方面政策效果目前已在1月社融中得到一定體現,但經濟還未出現企穩信號,預計在經濟明確企穩之前,穩增長政策仍將持續加碼,參考歷次穩增長行情,目前階段基建板塊是有望持續展現超額收益的。

其次基建板塊也具備低估值的優勢,其估值無論從市盈率還是從市淨率的角度來看都處於歷史中等偏下水平。截至2月18日,建築裝飾板塊市盈率(TTM)為11.23倍,市盈率分位數僅為43.16%,市淨率也僅在1倍左右波動,市淨率分位數僅為24.61%,均處於歷史平均水平以下,未來仍然具有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羅英宇:過去幾年基建投資增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近幾年保持在低個位數的穩定增長,並且前幾年基建頭部央企的集中度出現了明顯提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觀察相關基建板塊上市公司出現明顯改善,從上市公司訂單情況看,部分公司21年12月訂單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全年看,預計基建投資增速將維持在高個位數增長,尤其是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創2017年以來新高。

從近期的高頻數據來看,節後項目開工提速,疊加基建資金支持力度較大,基建實物工作量正在加速形成,反應到資本市場,可能將形成明顯的市場風格偏好。

新基建、城市基建、綠色基建、農村基建等被看好

中國基金報記者:基建覆蓋的細分領域比較多,有哪些細分的賽道可以去關注?

霍華明:新能源業務介入較深的板塊、裝備式建築等板塊。比如抽水儲能,抽水蓄能是目前比較成熟和經濟的儲能方案。根據《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四五”再翻一番,達到1.2億千瓦左右,意味着未來10年年化增速約15%。比如裝配式建築,近年來我國建築行業勞動力紅利逐漸消失,人工成本開始提升;傳統建築業環境污染嚴重,未來環保監管力度將會加強,粗放發展模式恐難以持續,裝配式性價比將持續增強,目前國內裝配式建築面積滲透率仍低,未來空間廣闊。

謝屹:自下而上看,我們覺得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首先大概率是出現在新基建領域,比如數字經濟、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基建都具有較長時間的配置價值,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其次,傳統基建中上游原材料,包括建材、工程服務等相關的領域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值得關注的機會。

黃嶽:“新基建+城市建設+綠色基建+農村基建”四重共振,有望持續拉動行業投資價值。新基建覆蓋網絡升級、數字轉型、科技創新、智能融合等,結合產業升級,賦能經濟增長;城市更新建設拉動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市政基建需求,市場空間大;“雙碳”釋放綠色基建需求,高能效節能設備、城市綠色改造相關產業迎成長契機;農村基建逐步加大財政投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農村基建投資機會。

王晗:基建板塊可以從兩個角度去分,一個角度是基建的方向,比如交通、倉儲運輸、電力、燃氣、航運、倉儲等,不同的方向增長空間其實有比較大的差異,首先彈性最大的可能是電力板塊,因為整個2021年發生過幾次電力的緊張和煤電的緊張,整個國家的電力受到了比較強的挑戰,往後來看隨着雙碳政策的推行,未來電力的供應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引入風電、光電等這些新能源的電力。另一個是交通運輸可能也會有一定的增量。

另外一個角度,可以對基建的企業本身進行一個分類,分為直屬中央國資委的央企企業、省級的基建企業、民營企業等三類,他們之間存在着一些差異。基建的需求是全國層面整體的刺激,可能全國性的央企的基建企業會更為受益。對於民營企業,要關注它資金鍊安全的問題。

黃稚:在基建需求有望邊際改善的情況下,基建龍頭企業盈利增長較為穩定、當前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部分頭部央企不足1倍PB),估值仍具備較大的向上修復空間,可以關注低估值主線。

基建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市場,除了傳統基建之外,也在孕育眾多快速擴容的細分新賽道,這些具有較好的成長性的賽道也值得大家關注。比如新型電力系統投資,“雙碳”背景加上投資效率較高,新型電力投資可能成為基建穩增長的重要着力點,板塊彈性比較大。

江俊晨:從目前專項債批覆情況來看,未來將可能是新老基建共同發力,新基建大概率是政策長期傾斜的方向,老基建短期或有階段性機會。從投資邏輯上來説,老基建以修復估值為主,建議關注行業需求上升、盈利穩定性較高的水泥行業、建築行業等。新基建建議關注如數字經濟、物聯網、特高壓等領域。

羅英宇:從本輪基建投資主要方向、投資力度和節奏角度來看,建議大家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一是早週期的管材/防水等建材板塊。第二是處於穩增長核心位置的上游鋼鐵板塊,該板塊具有高彈性、低估值、高分紅率等特點,對下游需求反應迅速且劇烈。第三是以基建央企為代表的基建板塊,這個板塊經過過往幾年的優勝劣汰,集中度提升,競爭格局優化,且直接受益於重大基礎工程開工,直接形成收入和利潤。

主要風險點在於經濟走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投資基建板塊有什麼大家需要大家關注的風險點呢?

霍華明:基建板塊跟經濟走勢的關係呈現一定的負相關性。未來投資者需要關注統計局公佈的經濟數據,特別需要關注基建投資數據。另外投資者需要了解二級市場的波動風險,若大幅上漲後,切忌追漲殺跌。

謝屹:我們覺得風險在於投資的理念。如果是基於預測的角度去計算基建板塊可能獲得超額收益的時間窗口,並基於這些預測去做交易,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風險。但如果是專注到個股,選擇能夠穿越週期、具備長期競爭能力的公司,這樣的勝算可能會高一些。

黃稚:市場面臨增長動能放緩和穩增長政策預期的博弈。對於板塊整體而言,由於基建行情主要是因為經濟穩增長基建發力預期推動的,因此面臨風險主要是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基建投資回升不及預期的風險,基建投資力度會影響行情方向和持續性,像資金到位情況、項目審批落地情況等,都需要進行數據跟蹤和驗證。

對於具體公司來説,還是要關注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可能包括現金流、應收賬款、負債率等等。另外個別建築企業涉及地產業務比重較高,還要關注地產資金鍊和投資下行的影響。

江俊晨:首先基建板塊屬於一個週期性行業,整體行業會受經濟、政策、行業景氣度等相關因素影響,反映到市場上來看板塊的集中表現往往是脈衝式或階段性的,相關個股也會受自身經營情況、盈利情況等影響出現漲跌不一的情況,所以建議投資者在投資基建板塊前,需要提前瞭解和清楚板塊內在發展和上漲的邏輯,以及甄別標的股票的基本面情況,再作出投資判斷。現階段基建板塊的上漲,更多是受益於“穩增長”政策所帶來的預期,投資者也需要關注實際政策落實情況、基建項目開工可能不及預期的風險所帶來的預期差以及板塊快速上漲帶來的回調風險。

羅英宇:當前資本市場對於基建投資穩增長存在諸多疑慮,需要在發展演繹過程中不斷證實或者證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關注點:

第一、基建投資增速的抬頭是否能對沖新開工增速下行是未來一段時間重點關注的變量。

第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不會像以前那樣“大上項目”,更注重項目質量,投資難以快速反彈。

第三、地方財力緊張影響地方政府投資意願。減税降費和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負增長會加劇地方財力緊張局勢,而舉債又受到嚴格監管。財力有限情況下,地方政府增加投資的意願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第四、防範化解風險的底線思維沒有改變,對隱性債務、城投債的監管不會放鬆。

第五、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疫情發生以來,民生類支出的優先度顯著高於基建類支出,基建擴張受限。

借道行業主題基金佈局注意風險

中國基金報記者:對投資者而言,如何借道基金參與基建領域投資?應該如何篩選?

黃嶽:看好基建後續投資機會的投資者可通過一些行業ETF產品佈局。

謝屹:基建有點像軍工,長期來看,個股的機會大於板塊的機會,需要精確到個股。而如果是拿一個組合或者基金的話,可能會對擇時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選擇上可能還是建議關注可投資範圍較廣的,比如包括但不僅限於基建的這種基金會長期看好一些,因為在穩增長階段過了以後這類組合還有調整的餘地。

霍華明:由於基建板塊內分化較大,對於一般投資者,可以採用指數的方式投資,分享整個行業增長的成果。另外,目前基建板塊的指數有若干個,投資者在投資前可以比較一下各類指數的選樣範圍、前十大成分股等信息後,再做投資決定。

楊坤:從2021年12月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央行連續降準、下調政策利率,新增專項債額度以及1月份新增社融大超預期,我們無疑處在邊際“寬信用”的時間窗口中,回顧2010年以來的幾次穩增長背景下的信用擴張週期,我們發現在經濟預期轉向,社融增速回升時,以金融,週期資源,基建鏈條等表現較好。

海外流動性拐點可能反覆衝擊今年市場風險偏好,高估值“擠泡沫”,相比於此前持倉過於擁擠的成長賽道,“大市值+低估值”的高股息板塊估值壓縮空間有限,疊加穩定的盈利與分紅,有望帶來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同時本輪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金融、基建、週期能源等行業正中政策靶心,在經濟從底部爬升階段,估值底部、順週期、高股息的中證紅利指數值得關注。

黃稚:在穩增長不斷升温的過程中,基建板塊有估值修復和提升的動力,通過投資於基建主題的指數基金可以比較簡單迅速地把握住板塊性的投資機會。對於被動化的指數工具,在篩選時候可以關注標的指數跟基建板塊投資的契合程度、基金對指數的跟蹤效果、基金流動性等。

江俊晨:對於投資者而言,想要參與基建領域的投資,一方面可以通過配置相關主題的行業指數基金進行佈局,但需要注意的是,其集中度較高,波動也會相對較大,需要投資者提前瞭解其風險收益特徵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匹配。另一方面,港股市場的基建板塊相對於A股而言從估值上來看更具備優勢,安全邊際相對較高。

羅英宇:投資者可以通過把握市場主要投資邏輯風格,以配置相應的主題/行業指數基金的方式參與相關投資,降低資產波動風險,獲取產業發展紅利。

編輯:喬伊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深夜突發!深圳新增3確診,涉餐館地鐵,一醫院緊急停診!拜登:確信俄羅斯決定入侵烏克蘭!剛剛回應!美股再現業績爆雷,一夜重挫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