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通證券無緣“白名單”失良機 合規風控不嚴多次被下發警告函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財經

作者:禾涼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5月28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入主白名單的券商則有望在金融科技、基金投顧、衍生品業務等方面享受“試點特權”,搶佔業務先機。

此次入選“白名單”的有29家券商,多以中大型券商為主,以及部分小型券商,但作為大型券商的海通證券(600837.SH)卻“無奈落選”。

來源:中國證監會

對此,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曾表示,此次證券公司“白名單”的選拔條件可能與機構的風控管理能力、公司淨資本應對風險防控的能力等因素有關,主要還是強調“防風險、守底線”的理念。沒有入選此次“白名單”的證券公司,其自身的風控管理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缺失。

因此,海通證券“落選”此次證券公司“白名單”的原因,或與其風險防控有關,GPLP犀牛財經發現,2020年以來,海通證券曾多次遭監管“點名”。

2021年3月,海通證券因存在在開展投資顧問、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未審慎經營、未有效控制和防範風險、合規風控管理缺失等違規行為,中國證監會責令其暫停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債券投資顧問業務12個月、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

2021年5月,海通證券作為星光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保薦機構,在申請文件中,因發行預案披露的股權結構與發行保薦工作報告中的信息不一致,被中國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無獨有偶,同月,海通證券作為浙江方正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保薦機構,同樣因為發行預案披露的股權結構與發行保薦工作報告中的信息不一致,被中國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2020年9月,海通證券又因在申請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出現了部分指標計算失實的低級錯誤,而被中國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此外,海通證券的信用減值損失佔歸母淨利潤的比值在2020年增超四成,暴露其內藏經營風險。

據公開資料,2018年至2020年,海通證券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16.22億元、28.47億元、45.8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2.11億元、95.23億元、108.75億元,信用減值損失佔歸母淨利潤的比值分別為31.13%、29.90%、42.17%。

對於2020年信用減值61.07%的增長,海通證券在其年報中表示,主要系應收融資租賃款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據公開資料,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8月,上市時間為1994年2月,註冊資本為1320.64億元,第一大股東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6.09%;第二大股東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60%。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