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雙雙被查!上市公司“90後”董事遭“監視居住”,百億富豪母親4天前被立案
1月27日,華寶股份公告,公司於今日下午收到衡陽縣監察委員會立案通知書,其決定對公司董事林嘉宇的違法問題立案調查。
隨後,公司從林嘉宇家屬處獲悉,其目前被長沙縣公安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林嘉宇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朱林瑤之子,同時擔任公司控股股東華烽中國及其一致行動人香悦科技的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林嘉宇先生,1992年生,中國香港籍,於英國及美國接受教育。
林嘉宇先生2014年參加工作曾在廣告傳媒、電子商務等行業公司擔任董事及高級管理職務、在國內非盈利基金會擔任理事,現任華寶國際執行董事、華烽國際投資控股(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於2021年6月1日獲委任為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聯席主席。
朱林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393956680
1月26日,華寶股份發佈公告,從朱林瑤家屬處獲悉,華寶股份實控人朱林瑤已被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此前,公司收到耒陽市監察委員會立案通知書,其決定對朱林瑤的違法問題立案調查。
1月24日早間,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HK00336,以下簡稱華寶國際)在港交所公告稱,其非全資附屬公司華寶香精股份有限公司(300741,以下簡稱華寶股份)收到耒陽市監察委員會立案通知書,華寶國際主席、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及控股股東朱林瑤現因涉嫌違法接受立案調查。
根據公告,朱林瑤於公告日期持有華寶國際股份約71%。
同時,華寶股份在深交所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耒陽市監察委員會立案通知書,其決定對公司實際控制人朱林瑤的違法問題立案調查。截至目前,朱林瑤未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未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公司擁有持續完善的治理結構及內部控制機制。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啓信寶顯示,華寶香精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6月27日在西藏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夏利羣,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香精產品的開發、研製、生產及相關應用,天然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的開發等。
消息一出,港股華寶國際當日早盤低開後馬上閃崩,1分鐘內股價大跌50%,1月24日收報4.86元港元,大跌66.5%,總市值蒸發312億港元。截至1月27日收盤,華寶國際報4.94港元。
A股方面,華寶股份1月27日報價29.96元,跌1.41%,總市值為184.5億元。1月21日華寶股份報43.9元,至今已跌去31.7%。
公開資料顯示,朱林瑤1969年出生在四川,1990年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香精香料貿易公司,開始了事業的起步階段。並將自己的香精香料生意從上海帶到香港。
2004年成立華寶國際,任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深圳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擁有企業營運、投資及市場拓展之策略制定及決策方面之豐富經驗。自2004年3月起出任公司華寶國際集團主席和總裁。
圖片來源:華寶集團官網
2019年8月,獲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116名。2019年10月10日,胡潤百富榜發佈,朱林瑤排名第162位,財富值210億元人民幣。2019年10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9胡潤女企業家榜》,朱林瑤以210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22。2019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朱林瑤排名第189位。2020年2月26日,朱林瑤以21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第903位。
據財聯社,雖説現在華寶國際的主營業務是煙用香精和食用香精,但公司成立之初的唯一業務是煙用香精,在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朱林瑤才將食用香精和日化香精作為公司的拓展業務。目前中國十大卷煙公司都是華寶國際的客户,這些客户對華寶集團的營收貢獻高達80%以上。
據每經網,華寶股份被稱為“中國煙用香精大王”,公司煙用香精業務收入佔到公司總收入8成以上。根據華寶股份此前回A披露的招股書,雲南中煙、湖南中煙、浙江中煙等多個省級中煙公司,是其前五大客户。
華寶國際作為國內最大的香料香精的生產商,在上海、雲南、江蘇、山東等地建有生產基地,在德國、廣東、雲南等地成立有研發中心。財報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0年公司實現淨盈利超34億。
此外,由於朱林瑤在資本市場上的財技驚人,其在港股市場獲得了“抽水女王”的稱號。這個稱號是因為她擅長在市場上高拋低吸。
2004年年初,華寶國際上市後不久,公司股價迅速上漲。截至2010年底,華寶國際股價累計上漲了10倍。這期間,朱林瑤一直悄悄減持股票,從2006年到2010年中,朱林瑤通過減持套現合計獲得了95億港元。到2011年1月時,朱林瑤其持股華寶國際已經下降到37.71%,比起其巔峯時超九成的持股比例,大幅度下降至37.71%。
但在2015年過後,朱林瑤開始增持股票。根據華寶國際最新2021年中報,朱林瑤持股華寶國際比例已回升到70%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網、上市公司公告、公開資料等
(文章內容、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