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公開一組數據,給全球敲響警鐘,中國也無法置身事外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財經

據中青社報道,日本厚勞省公開立刻一組數據顯示,其今年上半年的日本新生兒數量僅有43萬餘人,較去年甚至還減少了8824人,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也意味着日本“少子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當然,給全球都敲響了警鐘的同時,中國也無法置身事外。

據瞭解,在新冠打擊下的日本雖然沒有進行全國性的封鎖,但居家隔離等措施依然還是在推進的。按理來説,這應該會導致出生率和結婚率的升高,但日本卻完全“違背常理”,5月份和6月份的新生人口都遠少於去年。即便日本現在鼓勵生育,並且針對高中以下兒童實施每月過萬日元的補貼,但從日本已經連續35年減少的學生人數就能看出,這並沒有任何效果。不僅如此,隨着新冠疫情的爆發,2020東京奧運的推遲對於民眾和經濟也是巨大的打擊,這對於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生育率或許也有着較大的影響。

顯然《廣場協議》前後的“日本衰退後遺症”至今還沒有完全從日本社會里消失,人們對於未來甚至不抱有太大希望。同時,戰爭等原因下,日本老齡人口的比重佔總人口比重也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日本整個社會都有一種“死氣沉沉”的被固定了的感覺。再加上日本依然處在高位的自殺率,在可見的未來,這甚至有可能成為日本這個國家因“少子化”而“亡國”的開端。不過,從根本上説,日本社會對於消費和生育的“低慾望”不解決,“少子化”就沒有發生轉變的可能。

民眾的消費慾望代表着社會整體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潛力,如果民眾都是“無慾無求”的狀態,日本的發展就只能朝着一個既定方向慢慢發展直至消亡。除開經濟原因外,這種狀態與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和影響也有關,畢竟在二戰後,日本的國防就基本被交給了美國,這意味着生存問題完全不需要擔心,甚至可以説已經成為了一種“巨嬰”的存在。國家和社會往往要有一種危機感才能不斷髮展,或者是經濟壓力、或者是軍事威脅,日本在經濟上雖然和美元捆綁較緊,但其同樣也是全球外匯集中地,進口量大;而後者也不用在意。既然沒有了危機感且老人的數量較多,那麼發展停滯甚至是“倒退”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然,“少子化問題”不僅僅是日本一個國家的問題,隨着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導致的“少子化”的問題都相當嚴重,甚至可以説已經成為了“發達”的代價之一。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迅速變化的社會依然開始產生類似的問題,唯一不需要擔心的是,中國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不至於在短期內爆發嚴重的“少子化危機”,但顯然也無法置身事外,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是全球都需要關心的。

從根本上説,對於一般發達國家或者出現“少子化”問題的國家,這些問題的解決依靠政策性扶持往往是不夠的,出於育兒成本和“質量”的考慮,越高素質的人們對於生育的慾望就越低,這甚至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文明”的象徵。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生產力的提升甚至是社會化撫養的發展,讓生育成為一種能夠選擇或者説沒有太多痛苦和負擔的事情。不過對日本來説,這個問題要複雜得多,也更難以解決,希望“後新冠時代”中,人們能夠慢慢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