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普新區成為“東北瞪羚第一區”推動力在哪裏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
瞪羚企業在金普新區“扎堆”
2018年,金普新區一家生產不起眼的電容器的企業在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上一鳴驚人獲得一等獎。最近三年,這家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用户數量暴漲5倍,成為西門子、飛利浦、CE醫療等全球知名企業的供應商。它就是遼寧省瞪羚企業大連達利凱普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年產30億隻電容器的新工廠正在加緊建設,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重要的高端電容生產基地。
像達利凱普這樣,在成功跨越創業“死亡谷”後,隨即進入跳躍式發展期的企業,人們稱為瞪羚企業。截至2019年,金普新區獲遼寧省備案瞪羚企業21家,位居全省高新區首位,佔全省16.4%,佔大連市53.8%。今年,金普新區預計將新增10家瞪羚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瞪羚第一區”。
在金普新區現有的21家瞪羚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有19家,佔90.5%;擁有市級以上研發機構的有14家,佔總數的2/3;在全省瞪羚企業“營業收入增長十強”和“研發投入十強”中,金普新區各佔2家;全省瞪羚企業“授權發明專利數十強”金普新區有4家,幷包攬前兩名位置;在全省12家擁有國家級研發機構的瞪羚企業中,金普新區佔2家。
為創新驅動打造“支點”
從“神州第一開發區”到國家級新區,金普新區30多年發展積累了巨大的產業優勢。如何通過產業重塑轉化為發展的新動能?金普新區選擇了以加快培育瞪羚和獨角獸企業為“支點”,以示範效應激發區域創新活力,帶動創新環境優化。
金普新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448家,今年通過創新主體梯度培育計劃,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87家。到今年年底,金普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將達到650家。今年以來,金普新區通過深度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平台化大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構建多層次、分階段、遞進式、全覆蓋的培育體系,促使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批量湧現。在瞪羚企業數量增長的同時,金普新區整體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明顯增長,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近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佈了2020年度全省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名單,大連一路同行小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上榜。該基地為入駐企業“量身定製”包括創業指導、企業孵化、知識產權代理、房屋租賃等全方位精準服務,疫情期間對園區進行企業孵化指導及房租減免,為101家企業減免房租等費用107萬元。目前,該基地已陸續培育出了歐卡科技、川錦科技、令和科技等一批潛力企業。
在同時公佈的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中,金普新區有3家平台上榜。其中,大連依科諮詢有限公司專注於科技型企業創新資源管理諮詢服務,目前已為上千個項目提供過創新資源管理諮詢意見,幫助140多家企業成功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高企申報率為100%,並先後協助企業申請各類支持資金上億元。
“育羚”先育生態系統
“無論是自然界的瞪羚,還是經濟領域的瞪羚企業,其生存和發展離不開適宜的生態系統。金普新區打造‘東北瞪羚企業第一區’,核心還是要培育最適合瞪羚企業發展的區域環境。”金普新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告訴記者。
金普新區立足企業的成長規律,為瞪羚企業繪製發展“路線圖”,精準對接科技型企業進入高成長階段的獨特發展需求,使奧特馬、崇達電路、科德數控、和澤生物等一批瞪羚企業快速成長。
為進一步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瞪羚企業羣,金普新區致力於不斷完善瞪羚企業服務鏈條,推動新區新動能的快速崛起,增強新經濟發展活力。
建立瞪羚企業服務體系。金普新區根據瞪羚企業篩選標準開展企業調查,選擇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培育,以全流程服務推動其加快成長為瞪羚企業。同時搭建金普瞪羚服務平台,積極組織瞪羚企業申報入庫,並依託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為入庫企業提供服務,實現區內瞪羚企業的數據可視化服務。
持續開展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平台化大企業”梯度培育工程作為長期工程作來抓,逐步制度化、常態化。
完善瞪羚企業政策建設,提升瞪羚企業技術能力。結合金普新區推出的《“獨角獸”“瞪羚”企業人才獎勵實施細則》,積極爭取省市相關扶持政策,鼓勵推薦瞪羚企業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落實搭建瞪羚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研發的橋樑等。通過加強產業前沿技術研發和技術交叉融合創新,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提升新區企業自身持續創新能力。
“對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金普新區還存在着產業大多依靠傳統路徑,創新要素投入不足;創新創業資本導入能力不強,未能形成有力的金融支撐體系;研發投入不足,比照國內先進地區差距明顯等短板。”金普新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對區域科技發展的短板有着清醒的認識。下一步,金普新區將重點圍繞產業促進、新動能培育和創新生態建設,努力把金普新區建設為高端產業集聚區、創新生態示範區、開放協同創新的引領區。
據悉,金普新區計劃到2025年,實現區內瞪羚企業60家以上,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4家以上,並帶動更多科創型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