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應對歐盟碳關税,產品上下游產業鏈必須整體低碳轉型
作為全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含量而採取的貿易措施,歐盟碳關税(又稱“碳邊境調節機制”)雖然還未落地,但已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目前,我國已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在科技、氣候等多個領域也都有合作。“歐盟碳關税對我們的影響會很大,影響的不光是出口產品的一家企業,而是產品全生命週期中的所有企業,所以產業鏈必須整體低碳轉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近日對新京報表示。
談及應對措施,林伯強認為,政府和企業要一起應對。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完善透明的碳交易機制,加強溝通;另一方面,企業要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碳管理能力等方式儘可能地減碳。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受訪者供圖
碳關税可能追溯到產品全生命週期,上下游產業鏈也要低碳轉型
在今年6月最新一版通過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提案修正稿中,除了鋼鐵、鋁、水泥、化肥及電力原有五個行業,還將有機化學品、塑料、氫和氨四個行業加入徵收範圍。
“從傳統能源排放大户下手,體現了歐盟推進環境政策的決心。”林伯強稱,雖然現在歐盟碳關税還沒有落地,不知道税率多少、怎麼收取,但比較確定的是對我們影響會很大,因為歐盟碳關税主要針對高耗能企業,我國能源消費以高碳化石能源為主,產業體系中高耗能的重化產業佔較高。
歐盟碳關税的推行勢必將會影響相關產品的出口。林伯強同時指出,雖然當前我國出口到歐盟的鋼材規模只佔出口總規模的約3%,但碳關税可能不只是針對終端產品,而是追溯到產品的上游、追溯到產品全生命週期中所有環節,所以產業鏈必須整體低碳轉型,企業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有市場人士將歐盟碳關税稱為新的“貿易壁壘”,林伯強對此表示,過往關税主要是針對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產業的政策,碳關税的道義站位更高,倒逼碳排放限制相對寬鬆的國家和地區低碳轉型,否則就失去歐盟市場。其他國家、尤其發達國家未來也可能會跟進推出碳關税。
建設更完善透明的碳交易機制,企業要儘可能地減碳
針對歐盟碳關税的有關內容,林伯強提出了兩個應對建議。
一是建設更完善透明的碳交易機制,我國全國碳市場已啓動一年有餘,不過目前國家間碳交易的標準沒有統一,需要讓對方認可我們的碳排放核算、碳足跡認證。“要證明給對方我沒有排放,或者沒有排放那麼多,同時要説服對方,他們本來可能要收5塊錢(關税),證明後只交2塊錢可能就夠了。這些事情需要政府和企業配合。”林伯強稱。
實際上,加徵碳税和使用碳交易機制是各國調節環境問題的兩個主要手段。目前我國全國碳交易市場尚只納入了電力行業,林伯強建議,將全國碳市場的覆蓋範圍擴大至碳邊境調節機制所覆蓋的部門,用顯性碳價來引導行業發展。同時由於有關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具體落地措施仍然處於討論修改階段,我們需要和歐盟等方加強談判溝通,循序漸進推動碳邊境調節機制透明化。
二是企業自身要儘可能地減碳。他表示,這需要一些政策引導,同時企業要通過技術升級、生產相對低碳的產品、積極參加碳交易、提高碳管理能力等方式節能減碳。
從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提案看,要求出口商配合提供相關產品碳排放信息,這是否會涉及到企業秘密,關係到產業安全?林伯強表示,現在很多細節還沒出台,我們需要未雨綢繆,一定要有一套科學清晰的、可説服對方的機制,同時企業實實在在地推行減碳。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程維妙 編輯 陳莉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