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總量“爆表”!1月社融、信貸增量雙雙創紀錄,釋放什麼信號?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新增)規模全都超預期,尤其是社融。”近期降準降息接連落地,政策開足馬力,一位業內分析師向記者感嘆1月金融數據“爆表”。

據央行2月10日公佈的統計數據,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均創歷史單月新高。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達9.8%,環比跳升了0.8個百分點。

分析認為,1月社融、信貸增量創新高,既有季節性因素,更是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國內加碼政策的效果釋放。不過從結構看,居民與企業“一冷一熱”。其中較受關注的個人房貸(對應住户部門中長期貸款)1月增量為7424億元,少於去年同期的9448億元,“主要是房地產需求恢復仍有個過程。”分析稱。對於數據會不會保持強勁,業內目前有一定分歧。

6萬億+!單月社融增量規模衝到歷史榜首

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初步統計,2022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億元,同比增長10.5%。對比歷史數據,1月社融增量創下新高。

誰在拉動?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到社融增量的68%,單月信貸增量也是歷史最高;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也同比明顯多增,兩項增量合計佔社融增量的約20%。

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較去年前置,是政府債券融資強勁的原因,而對於社融中貢獻度最高的信貸,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稱,1月信貸大增主要受季節性因素、穩增長政策與工業企業開工等因素推動。

“一是按照歷史經驗,銀行往往在年初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早投放早收益,一般佔全年信貸投放額度較大比重;二是為對沖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國內加大加強逆週期與跨週期政策協同,政策效果釋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改善;三是今年春節假期相對往年後置及各地倡導就地過節,利好工業企業開工,帶動信貸需求。”周茂華説道。

此外,在(去年12月)降準、(今年1月)降息政策接連落地後,反映貨幣供應量的M2同比增幅達到9.8%,環比跳升了0.8個百分點。不過受春節前企業集中發放薪酬福利影響,單位活期存款向個人存款轉移,導致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1.9%。

居民與企業“一冷一熱”,個人房貸增量温和上漲

整體數據表現強勁,但從結構看,居民與企業呈現“一冷一熱”。1月住户貸款增加8430億元,明顯低於去年1月1.27萬億元的增量規模;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36萬億元,高於去年1月2.55萬億元的增量規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較受關注的個人房貸(對應住户部門中長期貸款)1月增量為7424億元,雖環比去年後幾個月有所增長,但仍少於去年同期的9448億元。記者1月採訪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自貢、北海等多個地區的銀行信貸人員,大多表示房貸額度“回血”且放款提速。

為何1月房貸數據只是温和上漲?周茂華認為,居民中長期貸款偏弱,主要是房地產需求恢復仍有個過程,隨着國內信貸投放“糾偏”與個別房企風險影響逐步淡出,樓市供需兩端將逐步回暖。弘則FICC分析師施琪提到,地產的信貸擴張目前在銷售端還不是特別明顯。

此外,反映居民消費需求的住户部門短期貸款也仍顯偏弱,而企業投資則比較樂觀。分析認為,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加上國內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供應瓶頸、原材料與物流成本壓力,電力供應緊張等因素有所緩解,企業對經濟前景偏樂觀。

數據會繼續保持強勁嗎?“經濟底”即將出現?

在1月金融數據總量“爆表”後,業內對後市展望有一定分歧。

周茂華認為,預計社融、信貸將繼續保持強勁。一是國內逆週期與跨週期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國內降準、降息、結構性支持工具,商品保供穩健措施,國內房地產市場與基建投資回暖,有望帶動實體信貸需求明顯改善等;二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較去年同期明顯前置,專項債發行量同比有望多增,去年上半年專項債發行量基數相對低;三是疫情對全球供應鏈、航運物流影響呈現趨緩跡象。

國金宏觀趙偉團隊認為,“政策底”已夯實,穩增長“三步走”正在進行時,帶動需求逐步改善,“經濟底”或即將出現。

不過國泰君安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認為,1月金融數據確實好轉,但可持續性存疑。在超預期的總量數據之外,更需要關注的是結構惡化隱含的經濟下行壓力,貨幣向信用傳導不暢的問題仍舊存在。而實體內生性融資需求乏力也還沒有明顯好轉,這反過來意味着依靠“窗口指導”的“衝量”很難持續,提振經濟的時滯還會很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徐超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