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列第一 葛蘭規模首破千億!李曉星加倉白酒 劉格菘調倉新能源
基金四季報披露進入高峯期,越來越多基金經理的操作動向和管理規模曝光。
截至1月22日,已披露的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中,管理規模超千億的只有中歐基金葛蘭和易方達基金張坤。中歐基金葛蘭管理規模1103.39億,超過易方達基金張坤的1019億元,規模排名暫列第一。
重倉新能源的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規模773.35億元,均衡配置科技、消費、醫藥的銀華李曉星管理規模546.38億元。
四季度以來,市場風格劇烈切換,這些明星基金經理進行了哪些調倉進行應對,又有哪些最新的判斷呢?
葛蘭管理規模突破千億,暫列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第一
1月22日,中歐基金經理葛蘭管理的5只基金公佈2021年四季報。不同於大多數明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縮水,葛蘭的管理規模不減反增。截至2021年末,葛蘭的管理規模合計有1103.39億元,較去年三季度增加133.38億元。其中,中歐醫療健康規模為775.05億元,較去年三季度末增長140.65億元,中歐醫療創新規模增加14.76億元,中歐阿爾法、中歐明睿新起點、中歐研究精選規模有稍許縮水。
截至1月22日,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中,葛蘭管理規模已超過張坤的1019億元,規模排名暫列第一。
中歐醫療健康是葛蘭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其淨值在2021年6月達到巔峯,至此實現了4年翻3倍的優秀表現,倍受投資者關注。不過,該基金近半年表現不佳,淨值回撤超30%。值得注意的是,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淨值短期回撤,卻並未引發投資者的大規模贖回,四季報度期間中歐醫療健康的淨申購份額環比三季度末增長46%,投資者選擇了逆市加倉。
醫藥生物行業近期的形勢變化,以及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股價回調並未動搖葛蘭對創新藥領域的配置信心。葛蘭在四季報透露的投資策略延續了此前的觀點,即基金總體維持了高倉位的運作,在長期看好的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製藥的龍頭企業等方向進行了着重的佈局。從未來的配置方向來看,創新藥產業鏈仍舊是長期最為看好的方向。
從葛蘭旗下基金四季報重倉股來看,醫藥行業板塊個股依然是其關注重點。與三季度相比,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排位未變,依次為藥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和康龍化成,片仔癀、九洲藥業新入十大重倉。
劉格菘內部調倉新能源,稱2022年市場可能繼續分化
廣發基金頂流基金經理劉格菘四季度末管理規模773.35億元,環比去年三季度末增長23.14%。劉格菘代表作廣發小盤成長基金四季度依然重倉新能源,僅在十大重倉股內部進行了調整,減持聖邦股份、隆基股份、億緯鋰能,加倉晶澳科技、小康股份,晶澳科技倉位抬升至第一大重倉股。
劉格菘表示,風格分化的局面在2022年可能會延續。展望2022年,劉格菘對於“全球比較優勢製造業”這個方向資產的成長持續性、盈利增速預期依然很樂觀:已經建立了全球比較優勢的製造業龍頭公司,其企業家領導力、產業聚集下的先進製造能力等因素打造的“護城河”還在不斷變寬,判斷未來在光伏、動力電池、儲能、面板、化工新材料、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等方向會有更多的世界級公司出現,未來基金的資產配置依然以這些方向為主。
李曉星加倉白酒、醫藥,調倉新能源
銀華基金李曉星四季度末管理規模達到546.38億元。李曉星管理規模超百億的基金有3只,分別是銀華心怡靈活配置、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和銀華心享一年持有期。
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是李曉星管理較早的一隻配置科技、消費、醫藥較為均衡的基金,與三季度末相比,調倉幅度較大,加倉白酒、醫藥,調倉新能源,具體來看,贛鋒鋰業、三峽能源、匯川技術、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科達利退出其前十大重倉股,山西汾酒、鹽湖股份、天齊鋰業、洋河股份、藥明康德、五糧液新晉前十大重倉股。
李曉星在四季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市場延續分化,仍保持了高倉位,科技和消費配置較為均衡,重點配置了新能源、食品飲料、醫藥、電子、傳媒、有色金屬等行業,精選高景氣行業中高增長的個股。
新能源領域,李曉星認為光伏、風電、電網設備、儲能和電動車仍將有大量投資機會,當然,上述5個細分方向的投資機會在2021年已經被較為充分的挖掘了,甚至有些是股價走在基本面前面了。這增加了2022年的投資難度,2022年要在產業鏈環節選擇上和個股挖掘上多着力些。
消費的細分行業上,李曉星看好高端白酒和有全國化擴張潛力的次高端,四季度加倉白酒配置,因為看見積極因素不斷積累,改革信號的明顯,強化了中長期業績確定性。大眾消費品預計在二季度會有更好的表現,看好有漲價彈性的調味品,以及受疫情壓制較大的餐飲供應鏈復甦。養殖行業也有機會,需要逐步驗證拐點,但這一輪週期的力度會明顯弱於上一次,對標的的選擇要更注重成長性。新興消費現在處在消化估值的過程中,會有不同賽道的分化,要自下而上地挖掘個股機會。
李曉星表示,醫藥板塊會在CRO/CDMO板塊中優中選優;繼續持有政策環境友好、業績增長穩健的醫療器械和研發實力強勁、業績持續兑現的疫苗龍頭;逐步買入業績有望在疫情後恢復的消費醫療;並擇機配置低估值、基本面改善明顯的其他優質標的。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