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恆大被惡意做空背後,真相是什麼?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財經

近日地產圈最大的瓜,莫過於廣發銀行提前催債恆大事件,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這背後,孰對孰錯,我們無法細究。但這麼一筆1.3億元的貸款保全,卻引發“恆大系”遭遇股債雙殺,市值蒸發上千億,進而引發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關注。相對於事件本身,恆大是否被別有用心的人惡意做空,或許更值得深究。

簡單梳理了最近一個多月來的各種蛛絲馬跡,確實存在不少疑點:

一、司法裁定文書是在7月7日發出的,為何在整整9個交易日後,做空者才“發現”這條信息並通過砸盤製造恐慌,這顯然不符合常理。

二、港交所賣空數據顯示,中國恆大(3333.HK)未平倉賣空數接近3億股,空倉平均成本9.469港元,有超過28億境外對沖基金在做空恆大。7月16日,受到特別分紅利好刺激,中國恆大股價狂飆至最高10.22港元,意味着空頭已經處於虧損狀態。7月19日,中國恆大做空比例狂飆至25.49%,股價放量大跌16%,7月20日午盤股價再次大跌14%,空頭獲利豐厚,這恰恰印證了境外對沖基金利用消息不對稱惡意做空股價獲利。

三、巧合的是,從5月底開始網絡出現大量唱空恆大的聲音,尤其是某境外媒體多次發表“監管部門調查恆大關聯交易”等諸多不實報道,顯然是為了配合做空機構“造勢”。

平心而論,以今天中國主流地產商動輒數百個項目公司的體量,發生點債權債務糾紛、工程糾紛等等,太正常了。如果連這麼一宗上不了大台面的訴訟,都能被境外做空機構“小題大做”,進而引發上千億的市值波動,金融市場穩定無從談起。

當然,打鐵仍需自身硬,恆大需要在降負債方面拿出讓市場信服的成績單,目前來看進展不錯:截至上半年,淨負債率降至100%以下,實現一道紅線轉綠,有息債務較去年高峯下降近3000億。按照計劃,恆大將在2022年末實現三道紅線轉綠。換而言之,恆大已經在大力推進降槓桿,“軟着陸”不成問題,市場也應該要給恆大一點時間。

另一方面,恆大成立25年來,累計納税超3000億,慈善公益捐款超185億,每年解決就業380多萬人。數據是冷冰冰的,但這麼一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理應得到社會的支持。

任何一家財務健康的企業,都經不起金融機構的擠兑。房地產需要去槓桿,但前提是不能產生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