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破6.7關口!釋放什麼信號?央行重磅出手!
人民幣升破6.7關口,漲逾千點!釋放什麼信號?央行重磅出手!
21綜合
10月10日,央行發文稱,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0。
公告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市場預期平穩,跨境資本流動有序,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市場供求平衡。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央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何為遠期售匯業務?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這種順週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羣效應”。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央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實際上,這並不是央行第一次調整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自2015年以來,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等深化實施,中國經濟增長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恢復平衡,市場預期趨於理性。2017年9月央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週期波動出台的逆週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再一次調整是出現在2018年。彼時,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央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為何下調?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表示,“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屬於逆週期調節工具,通過調整,可以防止人民幣過度升值或貶值,實現人民幣兑美元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雙向波動。”
為什麼要在此時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呢?謝亞軒表示:“調低遠期售匯業務的風險準備金率是為了減少對遠期外匯行為的約束,或者説是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這顯然是央行根據當前的外匯市場形勢作出的決定,即在人民幣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放鬆對遠期購匯行為的限制,目的還是希望由外匯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看來,“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連續升值,特別是國慶節後人民幣強勢升破6.7,創2019年4月以來新高,匯率升值雖然能夠起到降低進口成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提振資本市場等作用,但升值速度過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本就脆弱的實體和出口部門,對經濟復甦產生部分抑制。”他認為,此時調降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降低企業遠期購匯成本,有利於增加購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平緩匯率升值幅度和速度,更好的實現匯率穩定和雙向波動。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這説明央行不追求趨勢升值,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標。八月份以來受美元總體弱勢,包括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最近一兩個月累計升值的幅度比較大。考慮到我們現在貨幣政策的匯率目標仍然是保持人民幣合理均衡,那麼在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經比較大的時候,有必要進行週期調節。所以,通過下調遠期售匯業務的準備金,可以進一步平衡外匯市場的供需,從而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位置上保持穩定。”
温彬也表示,此時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零,一方面有助於人民幣兑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增加企業對此產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人民幣剛剛升破6.7
節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迎來一輪凌厲上漲行情。
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強勢補漲近1100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延續假期強勢。最新數據顯示,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升破6.70關口,創下去年4月以來新高。
今年第三季度,在岸人民幣升幅達3.8%,實現了自2008年初以來的最大季度漲幅,同期離岸人民幣漲幅逾4%。人民幣在三季度的表現,超過了包括瑞士法郎和日元等傳統避險貨幣在內的G10貨幣。
再向前回溯,自5月中旬以來,人民幣漲勢凌厲,目前漲幅已逾6%。
不過,10月9日的強勢行情依然有超出預期的部分。當天不僅在岸匯率出現補漲,離岸匯率也延續強勢上漲行情,一度升破6.7關口,刷新去年4月以來的高點。
我們拿離岸人民幣匯率算起,從7.19幹到6.69。簡單測算一下,一個居民假如換匯10萬美元,需要71.9萬人民幣,到了今天最低只要66.9萬,相差超5萬人民幣。
市場走勢分析
多位境內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在岸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之所以飆漲,一方面是補漲需要,整個節假日期間,離岸人民幣兑美元匯率跳漲約600個基點,觸發在岸人民幣匯率跟隨上漲,另一方面當前金融市場看漲人民幣情緒驟然升温,尤其在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遲遲未能落地、歐美疫情捲土重來的情況下,大量投資機構紛紛湧入人民幣資產避險,推高了人民幣需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儘管9月以來美元指數從年內低點91.75回升至93,但同期境內外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不跌反漲,漲幅反而超過1000個基點。這背後,是越來越多海外投資機構正將更多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IMF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較一季度的2.02%漲至2.045%,達到2304億美元,創下2016年第四季度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隨着三季度在岸人民幣匯率創下過去12年以來單季最大漲幅3.8%,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還將水漲船高。”Academy Securities宏觀策略主管Peter Tchir指出。尤其在富時羅素宣佈將中國國債納入世界政府債券指數後,大量跟蹤富時羅素世界政府債券指數的被動投資型機構正直接使用人民幣配置中國國債,不像以往採取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先將美元兑換成人民幣再投資中國國債,資金撤離時再將人民幣換回美元結算收益),無形間進一步提升人民幣需求與上漲動能。
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認為,隨着中國金融市場持續開放、跨境資本市場不斷融合與人民幣跨境交易比例上升,到2030年人民幣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比重將達到5%-10%,超過日元與英鎊,成為第三大儲備貨幣。
“當然,這需要相關部門穩步推進資本項放開,令人民幣實現自由兑換與匯率自由波動。”一位美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指出。
展望後市
展望後續的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少分析認為,進入四季度,由於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關鍵階段,美元指數的波動性會增加,相應的,人民幣匯率也會在短期內出現調整;但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穩定,甚至有望延續升值行情。
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認為,四季度美元指數仍有上行空間,將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階段性施壓,但緊貨幣、寬信用週期仍在中期繼續支撐人民幣匯率升值。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隨着海內外疫情差異的變化,我國貿易順差或將逐步收窄,這可能主導跨境資金流入整體趨緩。在美元弱勢震盪及我國央行退出匯率干預的基準情形下,人民幣短期內進一步升值的速度與空間相對有限。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6月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升值有着我國經濟率先復甦、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短端流動性致中美利差走闊等因素影響,預計人民幣兑美元匯率新中樞在6.75附近,上限為6.6,下限為6.9的判斷,目前人民幣匯率進入新區間波動,由於國內外形勢變化仍可能較大,尚不具備持續升值或貶值的基礎,未來寬幅波動的概率較大。
人民幣資產受青睞,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再提速
由於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無限量寬鬆維持零利率或者是負利率,中國和主要的發達經濟體維持了較高的息差,這決定了近期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和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走強。對中國而言,當前這種局面既利於藉機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推動資本項目可兑換穩妥有序改革,從而深化人民幣國際化;但同時,國外資本的競相流入,尤其是流入境內證券市場,也為跨境資本的審慎管理提出更高挑戰。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陸磊近日就在公開場合表示,改革和開放要看時間窗口,從當前的條件來看,全球“寬貨幣、低利率”為我國提供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市場發展優勢,央行和外匯局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的內容和關鍵的環節。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因此,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是要擴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順應市場主體的需求,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打破封鎖和圍堵的風險,積極融入和擁抱世界金融的體系。
二要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核心資產的國際金融中心,推動離岸和在岸市場的規則與國際接軌,促進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培育全球交易市場。
三是要穩步審慎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完善貨幣調控體系,培育市場基準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線,逐步形成市場化利率調控體系,增強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用改革的辦法疏導貨幣政策傳導。
四要建立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和微觀合規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保持微觀政策的跨週期的穩定性、一致性,可預期性。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期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研討會上表示,進入2020年後,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突出了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保障中國資本流入、減少融資風險,實現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未來全球超低利率的環境下,中國當前保持了常態化的貨幣政策,人民幣主權資產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頗具吸引力,為人民幣資產的進一步國際化提供了良機。
根據IMF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實現連續六個季度的增長,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總額由一季度末2201億美元升至2304億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升至2.05%,刷新歷史高點。另據摩根士丹利預計,2030年人民幣佔全球外儲比例有望升至10%。
“我認為人民幣資產國際化的步伐將加快,未來的政策可能更加聚焦在擴大金融開放,深化國內改革,以及拓展人民幣的使用範圍。”邢自強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陳植,邊萬莉 編輯:曾芳,包芳鳴)、中國基金報(作者:泰勒)、證券時報網(作者: 孫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