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未來的方向 出現了!
文/葉檀財經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想搞出一款有前景的新品,都要經歷些什麼?
舉個例子,急需一款針對“內幹外油”膚質的爽膚水,它需要有什麼?
緊緻、控油和提亮等功效,桉樹、紅沒藥等新穎的氣味,煙酰胺、乳糖酸這樣的核心成分,以及非常關鍵的一點——得有個值得推廣的概念,比如説無水科技。此外,容量和售價也很考究。
一樣普通的日常用品,方案誕生的過程居然跟解題一樣!
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追求時機,直接一拍腦袋就決定,大概率會迎來回爐重造,但如果為了成功率高的“配方”一個勁慢慢考慮研究的話,有可能趕不上趟,錯失良機。
這魚和熊掌想兩者兼得,難道只能靠運氣?
產品失敗 從構想開始
一個產品想撲街有很多種途徑,有的死在最後的營銷上,有的敗於自身品質,而更有甚者,在構想和企劃階段,就輸了,可謂“胎死腹中”。
馬特黑格寫過一本叫《品牌失敗經典100例》的書,其中第三章就提到了“構想上的失敗”。這是一種新品研發上非常直接的失敗,一切都源自某些未經準確研究而產生的糟糕構想,其中有兩個案例很有意思。
第一個是關於金寶湯的。這家老牌罐頭湯企業曾想出過一個點子——他們要開發一種燴湯,把冷凍的湯和三明治混合在一起,主打一個方便快捷,面向的人羣就是中午要靠微波爐熱飯的上班族,和因為父母不在家得自給自足的兒童,聽起來很合理。
一開始效果還是不錯的,銷量喜人,但問題很快凸顯,產品只是激起了一波好奇心,很多消費者只買了一次就不買了,因為他們發現雖然這個燴湯號稱“方便快捷”,但實際上自己直接買罐湯或者做個三明治要比搗騰這玩意省事得多。燴湯的點子,可以説從構想上就出了問題。
第二個例子的主角是杜邦公司。上世紀60年代,化工巨頭杜邦公司投資了數百萬美元(據統計1960年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20年的8倍多),用於研發一種人造皮革Corfam。
這可是大投資,全新研發的新品,杜邦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他們認為在當時全球人口激增的背景下,耐磨有光澤的人造皮革將成為動物皮革的代替品,將會受到歡迎,甚至預測美國將會有25%的鞋類產品將由Corfam製成。
他們一開始的目標是市場份額最高的女鞋市場,結果發現女鞋市場原來還分“休閒”和“時裝”兩大塊,而由於材質問題他們不得不放棄休閒板塊。然而在時裝板塊他們也不走運,由於上色和壓紋等問題,最終輸給了PVC材料。不僅如此,他們其實還受到了其他皮革廠商的壓力。回顧整個過程,杜邦不僅出現了研發的新品與最終目標市場不配適的問題,在整體市場需求上,也出現了誤判。
很明顯,儘管抓住了一些流行趨勢,甚至預判了一定的未來走勢,但兩個案例中的新品研發,毫無疑問都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都有點想當然,從構想上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有家護髮品牌想推出一款防曬洗髮水,來應對夏日出行後頭皮發癢、出油等問題,方向有了,但一到具體該怎麼走時,兩眼一抹黑——產品的功效在哪兒,適合哪類人羣,需要給用户帶去哪些體驗,核心成分上如何選擇,哪些成分能夠吸引客户,以及定價等等,變量不僅多,還避不開。
如果這個時候為了及早入市,沒有大量研究和數據支持,僅憑經驗一拍腦袋決定,想着依靠後續營銷去製造爆款,結果可能很難逃過“構想的失敗”。
問題來了 怎麼贏在起跑線上?
不難看出,構想或者説企劃這一步,對於產品的推出至關重要,同時伴隨而來的也有很多問題,比如決策時比較主觀,可能沒有足夠的市場調研,缺乏大量的數據支持,而即便想這麼做,人力和成本又很難控制,真這麼做了,最終結果還容易出現偏差。
一大堆環節,中間搞錯一步都可能導致產品徹底失敗,而測試所有配方的可行性雖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靠傳統的方式去弄耗時耗力,關鍵還不準。
產品的外觀、氣味要怎麼設計?
產品的利益點和主要成分上有什麼關聯?
如何圍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去打造產品?
這些不是一拍腦袋能出來的東西,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才能促成決策的制定,靠人來推進效率很難提高,不過好在已經2023年了,科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AICI爆款公式就是這樣的一款工具。
AICI爆款公式是在TMIC和品牌深度共建下誕生的,背靠阿里電商對市場10億+動銷商品、4萬類分行業產業要素、近百萬商品標籤和用户偏好行為等海量數據,通過智能算法研究,幫助品牌挖掘面向目標市場的貨品元素的最優解。
簡單點説,AICI的目的就在於讓商家們可以在研發新品時,可以更有效地找準爆款機會,增加新品研發的確定性,減少臨時拍腦袋產生的風險。相比於TMIC其他模型來説,AICI的優勢在於讓數據挖掘與洞察的效率更高,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數字化企劃流程的效率,適用於新品創新企劃早期階段。
那麼,AICI是如何運作的?大致分為4個步驟:
1、類目潛力判斷:品牌可以自定義目標人羣和市場,瞭解其葉子類目的大盤表現,從而進一步判斷各葉子類目的潛力,新品範圍要怎麼定等。
2、決策因子排序:可以連通TMIC知識庫和品牌私域知識庫,基於質量評估指標把所有商品都標籤化,進一步給出決策因子和關鍵元素重要性的排序。
3、排序出來了,那就針對權重高的決策因子,來對比細分賽道上品牌和大盤在GMV、GMV增速以及人羣TIGI等指標,用於判斷品牌在細分賽道上的優勢和潛力。
4、優勢知道在哪兒了,那就再通過多模態深度學習網絡和超大規模決策歸因模型,幫助品牌從上千億種可能性中篩選出適合自身的最優解。
步驟之間環環相扣,一套流程下來,基於品牌自身特性的爆款公式,就誕生了,效率和準確性,不是單純人力推進可以比擬的。同時,品牌也可以根據自身對AICI功能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版本進行操作。同時AICI本身也在不斷進化,在智能生成解決方案的路上快速前行,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AI設計、自動生成概念卡等功能。
不可否認,背靠大數據的智能公式是高效社會發展下的趨勢,高效的模型可以在產品企劃初期就給出一個“確定性”,以此降低整個流程中的風險,減少沒必要的失敗。
有人會説,要勇於試錯,吃一塹長一智,但在AICI的幫助下,試錯成本將會被顯著降低,去年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供應鏈的影響》白皮書裏就提到,數字化轉型使製造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這是數字化取得的顯而易見的成果,這就是大勢所趨。
隨着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進化,新品製作可能會更加趨於個性化和定製化,對產品企劃效率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這不僅是對品牌而言,對於個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