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醫藥板塊行情逐漸有企穩復甦跡象,申萬醫藥生物指數2022年第四季度累計漲幅達8.8%。另據中信建投證券統計的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醫藥持倉比例為10.9%,較前一季度上升1.6%,剔除指數基金、醫藥基金後的持股比例為7.31%,較前一季度上升3.3%。
作為高景氣賽道,CXO板塊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2022年第四季度,藥明康德(603259.SH)、泰格醫藥(300347.SZ)、藥明生物(02269.HK)、康龍化成(03759.HK)等CXO賽道加配明顯,它們均躋身A股基金重倉持有基金數前十大股票。
不少券商指出,受益於中國工程師紅利、本土創新藥加速崛起等因素,CXO賽道前景可期,2023年該板塊有望迎來估值與業績雙升。
而作為CXO產業鏈下游的第三方商業化平台——百洋醫藥(301015.SZ),也被券商密集關注,還被新鋭公募基金大幅加倉。據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以來,百洋醫藥已被中信建投證券、長江證券、國盛證券等7家機構給予正面評級,同時被池陳森管理的安信醫藥健康股票基金加倉。
4月24日,被稱為“商業化CXO第一股”的百洋醫藥交出2022年經營成績單。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百洋醫藥實現營收75.10億元,同比增長6.50%;若還原兩票制業務後計算,公司實現營收86.52億元,同比增長11.11%;歸母淨利潤5.02億元,同比增長19.08%。
品牌運營效果顯著 頭部效應明顯放大
當前,中國醫藥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研發端,差異化創新成為行業共識;銷售端,專業化、精準化的營銷策劃將逐漸成為藥品品牌商們的主流選擇。這一趨勢,既成就了藥明康德這樣的研發CXO企業,也成就了百洋醫藥這樣的商業化CXO企業。
百洋醫藥之所以值得關注,就在其專業且成熟的品牌商業化能力。比如,由百洋醫藥運營多年的“迪巧”已成為超十億級大品種,2022年該品牌實現營收16.28億元,同比增長18.16%,按還原兩票制業務計算,實現營收17.14億元,同比增長18.36%,是進口補鈣類產品領導品牌;“泌特”、“安斯泰來系列”等產品同樣穩步成長,按還原兩票制業務後計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3億元、5.84億元,同比增長5.56%、31.19%。此外,海露系列和羅蓋全則實現營收4.27億元、1.10億元,海露系列同比增長43.09%。
由此可見,這些經由百洋醫藥進行商業化的產品,正在持續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營收。而同時,企業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2022年,由於承接產品導入期資源的投入,百洋醫藥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3.45%,但銷售費用率仍維持較低係數,遠低於同行業公司,僅為14.94%。
百洋醫藥取得這份優異成績單的關鍵,在於“品牌”二字。
與傳統醫藥商業企業做渠道管理,以及傳統藥企側重“銷售人海戰術”“產品空間戰術”不同,百洋醫藥着重打造產品品牌。目前,百洋醫藥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品牌管理模型。基於該模型,百洋醫藥能夠系統地按照品牌生命週期不同階段有效地配置資源,採取不同的運營策略,實現品牌價值釋放,其本身也有着多個成功品牌的運營經驗等。當孵化的品牌一經形成效應,即可在市場上形成聲量,進而成為銷售的“永動機”。
基於前述效應,2022年,百洋醫藥運營的品牌矩陣中又新增了多個優質產品:
2月,上海誼眾旗下腫瘤創新藥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紫晟®;9月,治療骨質疏鬆的經典藥物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11月,阿斯利康降糖藥安立澤®(沙格列汀片)……
2023年一季度,百洋醫藥還獲得諾華旗下晚期腎癌一線靶向治療藥物維全特®(帕唑帕尼片)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運營權。
同時還需注意的是,百洋醫藥洞察消費升級趨勢,於2021年打造國內首個功效型護膚品商業化平台,賦能功效型護膚品品牌進入市場,業務範圍開始涉獵目前熱門的功效型護膚品賽道。2022年,百洋醫藥持續進行重磅產品的合作,與第一三共(中國)旗下美白專研品牌傳皙諾®(TRANSINO)、鉅子生物重組膠原蛋白領導品牌“可復美”都達成了商業化合作。
從這些案例中,明顯能感覺到,由百洋醫藥進行商業化運營的品牌項目量質齊升,強者恆強效應顯現。這是因為,相較於單個藥企自建的商業化體系,專業的商業化平台有顯著的效率和成本優勢,而且品牌放大效應更好——專業的商業化平台好比高速公路,藥企的產品就像一輛輛車,路上的車越多,單輛車攤銷的成本越低。
所有的價值效應最終都會在數字上體現:2022年品牌運營業務營收37.00 億元,同比增長 27.36%,若還原兩票制業務後計算,品牌運營業務實現營收48.43億元,同比增長 33.01%,呈快速增長態勢。百洋醫藥的營銷網絡也非常成熟,覆蓋大中型醫院14,000餘家、藥店近400,000家,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延伸產業鏈再添後勁 公募基金大舉加倉
一如藥明康德在完成對CXO業務的佈局之後,隨即開始佈局產業投資;2022年,在守牢醫藥商業化基本盤後,百洋醫藥也開始嘗試這一全新路徑。對此,公司將2022年稱之為“創新突破之年”。
年報信息顯示,2022年,百洋醫藥通過股權投資與國家級科研院校成立合資公司,聚焦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技術轉化平台三大價值賽道。
一方面,百洋醫藥長期專業的賽道研究和市場跟蹤與洞察,能夠發掘有價值的臨牀需求,尋找真正能優化醫療場景的“真創新”,提前瞄準賽道入局;另一方面,百洋醫藥也可以提前鎖定特定產品上市後的商業化權益。這些深入產業鏈的佈局,百洋醫藥有望徹底打破醫藥品牌商業化的估值天花板,打開另一片全新天地。
相信,很快,“黃金獵手”就會誕生。
憑藉出眾的商業化能力以及科技創新領域的前瞻佈局,百洋醫藥的價值逐漸被市場所接受。梳理發現,進入2022年第三季度後,百洋醫藥屢獲金融機構的青睞:
2022年10月,中信銀河證券發佈研報《核心業務較快增長,關注新業務進展——百洋醫藥三季報點評》,認為百洋醫藥發展思路清晰,以專業化的醫藥品牌運營迎接國內創新藥發展浪潮,並給予公司“推薦”評級。
2022年11月,浙商證券發佈研報《Biotech 公司賣廠背後的產業邏輯思考——CXO 行業點評》,維持CXO行業看好評級,並提出要關注百洋醫藥。在該研報中,浙商證券指出,國內藥企目前正處於從融資火熱到市場化出清的過程中,外包率的提升其實才剛剛開始,CXO 處於成長的關鍵窗口期。
進入2023年後,隨着百洋醫藥業績預告的披露,為百洋醫藥“興奮”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國金證券、中信銀河、長江證券、國盛證券紛紛給予百洋醫藥“增持”“推薦”“買入”等評級。
多家公募基金則更直接地選擇了跑步入場,重倉百洋醫藥。
在池陳森管理的安信醫藥健康股票基金中,據該基金的2022年第三季報,百洋醫藥首次進入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該基金的2022年第四季報進一步顯示,池陳森加倉百洋醫藥,持股數增加至947.4萬股。
另外,2022年第三季度,由譚小兵管理的長城醫療保健混合基金、由易小金管理的財通資管健康產業混合基金中,百洋醫藥同樣首次進入二者的前十大重倉股。
由此可見,在業績和資本的雙重賦能下,百洋醫藥有望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