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次著名“抱團”事件的啓示----把握風格切換決定投資收益
2006年以來,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成為繼外資之後崛起的A股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機構投資者由於有相似的決策框架、考核機制、信息渠道,從而導致在投資行為模式上高度相似,相似的投資邏輯容易形成“正反饋”,這直接導致A股在2007年之後出現過非常明顯的4次“抱團”。而每一次“抱團”的切換,成為決勝收益的核心因素,可以説能把握住“抱團”風格的切換,是每一個A股投資者最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獲取最大收益的核心方法。
2020年,公募基金再度迎來“高光時刻”,年內新成立公募基金規模3.12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超18萬億元,創下我國公募基金的歷史紀錄。過去兩年,是“基民快樂年”。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5%;2020年主要基金類型平均業績分別為:標準股票型基金收益率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59.57%。從身邊的人可以發現,年輕人現在參與股票市場很多都是通過基金入手,移動互聯網時代支付寶、微信等渠道的普及很容易讓現在的新生力量接觸到基金,“基民”人數驟升。兩年近乎瘋狂的漲幅徹底激活了全面的基金狂熱,各大平台的基金板塊日活都是去年的三倍以上。2021年1月份基金延續火爆,百億爆款屢見不鮮,這一趨勢繼續延續,“股民”變“基民”逐步普及。
01.“抱團”的定義
目前大部分採用招商證券著名的2019年發表的“抱團”研究文章,裏面的定義是這樣:抱團是抱團取暖的簡稱,意思是所有參與者不斷加倉某一個板塊,到後來集中持有某一個板塊,不輕易進行調倉換倉。以主動偏股公募基金作為代表,以持續加倉某一個板塊至接近或超過30%,並持續持有超過兩個季度以上,稱為“抱團”。由於機構分散投資的要求,持有一個板塊超過30%算是比較高的集中度。
02.歷史上4次著名的“抱團”
根據招商策略的定義,持續加倉並持有一個板塊接近至超過30%,A股4次著名的“抱團”分別如下:
第四次:2016至今持續加倉並抱團消費“第二次消費抱團”。其主要邏輯為經濟增速降低情況下追求業績的確定性及高增長。
03.“抱團”現象的原因
以公募、保險、私募機構為主的機構投資者,這些機構投資者有着相似的投資決策框架和相似的投資邏輯:
1. 定期考核機制
基金的考核機制是定期的,最短的三個月,最長的三年,無論是絕對收益(和固定基準比)或者是相對收益(和滬深300比)都一樣是定期考核。如果某個行業持續表現亮眼,你沒有買入這個行業,就會被問及原因,最後,表現好的行業被持倉越來越多,這種定期考核比較是抱團機制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2.排名機制
毫無例外,每一個投資者都最看重收益,只要你是基金就會對外公開,對外公開就面臨比較,特別是對於錢的話,無論是誰最看重的都是業績。渠道在進行營銷和推廣的時候,都是傾向給排名前列的產品和基金經理,只有好的業績,才最容易擴大規模,規模對於機構來説顯然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對於基金經理來説,做的好並不是最重要的,做的比同行好才是業績,“相對”性遠重要於“絕對性”。這種排名機制之下,你必須爭取買的每一個股票都要比其他股票儘可能的好,上市公司一個季度業績稍微低於預期,都要考慮減持。因為就算你相信這只是短期的,但是你仍然要擔心別的投資者會無情的拋棄,導致股價出現明顯的回調,影響本季度的考核。
3.產品發行機制
眾所周知,當一類型的基金產品連續兩年排名前列,那麼第三年就是重點營銷對象,畢竟業績在那裏擺着,新產品擴大規模也很容易營銷出去。為了保持持倉風格的穩定性以及自身路徑依賴等原因,新產品、新資金最佳的選擇一定是----買入原來產品的持倉。這就形成了正反饋:業績好——認購新產品——買入原持倉——業績更好——發行更多的產品。這種正反饋機制導致抱團的板塊的最後一波多數情況下會出現估值溢價,而這一波往往就是抱團中策略漲幅最大的一波。
04.“抱團”何時瓦解
根據招商策略回顧歷史的情況,每次抱團真正瓦解前,會有1-2次假摔,但之後評估了業績趨勢後又會重新抱團,並比上一次更加堅定,因此,抱團板塊的超額收益每一次假摔後都是加速上行的。
抱團到了後期,給了很多投資者以“該板塊永遠會漲,永遠會跑贏”的信念。這種信念的出現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這種基於信念的投資瘋狂已經遠遠超出了業績的範疇,很容易讓投資者麻木而對新的信息和變化失去敏感度。
每次抱團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出現了業績更好的板塊,所以,不要被虛妄的概念所矇蔽,找到那個最強業績板塊,並重倉它。而要找到業績更好的板塊最重要的是找到驅動業績變化的中觀和宏觀變量。
開年第二週,機構抱團終於出現鬆動的跡象,據測算:
1月11日,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估算淨值跌幅1.48%,結果,當日基金實際上漲0.11%;
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估算淨值下跌了0.56%,實際淨值上漲了0.42%。
這些明星基金的實際淨值與估算淨值出現較大偏差,這意味着這些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們已經調了倉。
抱團板塊的高估值讓擁有定價權的公募基金經理們開始各懷鬼胎,有人開始提前考量調倉的事情,絕大部分還在觀望,望什麼?年報業績下的新方向。
那麼是不是目前可以潛伏至業績靚麗而被忽視的小盤股或滯漲股上去呢?
這是目前對於普通投資者決策的難點。一是中長線大趨勢上看,龍頭的確定性和壟斷性依然在不斷加強,抱緊好公司的股權依然是未來5年最簡單的躺贏方式,短期的下跌只是估值迴歸,並非基本面變差。二是找小票難而且可能導致本金的永久性損失。優質且近期被忽略的小盤股,彈性確實很大,但研究和跟蹤起來也非常難,市面上的有效信息不多,判斷勝率極其難;小票被拋棄依然是大趨勢,如果判斷錯誤,就是自己本金的永久性損失。
05.“抱團”啓示
1.機構投資者永遠青睞業績增速最快的板塊而不是某一個特定板塊。
2.及時識別最強業績板塊並最快速參與抱團是機構投資者以及個人投資者最佳投資選擇。
3.估值在抱團投資中不是那麼關鍵因素,試圖通過高估和低估來判斷拐點多半是徒勞的,核心在於有“抱團-申購”機制的獎勵存在,抱團板塊的估值可以給到很高。
4.當一個板塊已經不需要研究就能賺到錢並且這種理念被投資者普遍認可的時候,也就是説這種基於信念的投資瘋狂已經遠遠超出了業績範疇的時候,轉折就臨近了。
06.“抱團股”清單